優化最常用的一個公式(二類電商必知)

今天介紹一個公式,以及運用這個公式、產生的兩個很驚豔的案例。

01

公式介紹

廣告投放是由一個個步驟組成的,展示、點擊、激活、註冊、付費……每兩個步驟之間都有轉化率,展示到點擊叫點擊率,點擊到激活叫激活率……註冊到付費叫付費率。這樣,每一步的成本都由兩個因素決定:前一個步驟的成本和這兩個步驟之間的轉化率

優化最常用的一個公式(二類電商必知)

例如,激活到註冊這一步的計算公式是:激活成本÷註冊率=註冊成本

註冊成本是由激活成本和註冊率兩個因素決定的。

因為廣告投放的步驟太多了,為了方便理解,我們統一叫把兩個步驟之間的換算方式叫做:

過程成本 ÷ 轉化率 = 最終成本

前面的一項叫做“過程成本”,後面的一項叫做“最終成本”。在激活和註冊的例子中,“激活”就是“過程成本”,“註冊”就是“最終成本”。

好了,記住了這個公式,也知道每一個步驟的成本由兩個因素決定,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個公式的應用。

02

放量/關停都以最終成本為準

說到應用,不得不提的是轉化出價的轉化目標。

用轉化出價投放的時候,轉化目標對接到哪一步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媒體只會保證轉化目標對應的成本是穩定的,其它的成本都可能是波動的。例如對接到下單,那麼會保證下單成本可控,但下單前面的CPM、激活成本,下單後面的ROI都是不確定的。可以理解為“轉化對接到哪一步,媒體就會負責到哪一步”。

對接到哪一步還會影響到放量的決定。

由於放量/關停都要以最終成本為準,轉化目標是最終(並且是唯一)的考核指標的情況,是最省心的,可以直接看轉化成本來做決定;但如果不是,就勢必要多一步轉往目標到最終考核指標之間的換算,再根據考核指標的達成情況、來推算出現有的轉化成本是否滿足要求。這時候就要應用到這個公式:過程成本÷轉化率=最終成本

舉個栗子:

這是一天在頭條投放的數據。對接到媒體的轉化目標是激活,實際考核註冊成本28元。那麼在這個例子裡,“過程成本”是激活成本,“最終成本”是註冊成本。

我們分析一下這些計劃,先看註冊成本,按照註冊成本降序之後,發現有3條計劃註冊成本遠高於KPI,考核成本是28、它們分別達到了82、39、35,超出太多了,這些計劃是要關停的。這也是調整賬戶最簡單的邏輯:以最終考核KPI為尺子,在尺子以下放量,在尺子以上關停

優化最常用的一個公式(二類電商必知)

放量/關停都以最終成本為準。在利用媒體賠付規則薅羊毛這篇,我們反覆強調:過了賠付門檻就放量,只限於轉化目標是最終的考核目標的情況;如果不是,就相當於看見點擊率不錯、也不管後端成本怎麼樣,就放量了,那就涼了。

03

只以最終成本為目標,過程成本可以很高或很低

我們再來看一下過程成本和最終成本的關係。

還拿上面的這組數據來說,我們再按照轉化成本降序,把轉化成本最高的3條計劃標綠,把註冊成本最高的3條計劃標紅。

優化最常用的一個公式(二類電商必知)

我們發現註冊成本高和轉化成本高的計劃並不都是重合的。標綠的這3條計劃雖然轉化成本比較高(平均轉化成本是8塊6,它們3個都超過了10塊錢,最高的接近13塊錢),但是由於註冊率比較高,所以註冊成本也是OK的。這就是“轉化率”對最終成本的影響。

既然過程成本高和最終成本高的計劃並不都是重合的,那麼如果我們只以最終成本為準,過程成本高就無所謂,可以留下過程成本高的;而如果同時要求過程成本和最終成本,那麼過程成本高的就要被放棄。比方說案例裡的這幾條標綠的計劃,它們最終成本都是滿足要求的,如果投放目標是“過程成本小於10塊錢、並且最終成本小於28”,那麼這3條標綠的計劃就都要被放棄了,賬戶的量會少一大截。

所以,單從投放的角度來看,最好只有一個考核目標,哪怕要求的後端一點也沒關係。因為只以最終成本為目標,就有過程成本和轉化率兩個方向可以使勁,過程成本可以很高或很低,有利於放量。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著耗子就是好貓。你又要求貓會抓耗子、又要貓長得萌,那不就難了?

下面我們看兩個很有想象力的兩個案例。先放一下公式鎮樓。

過程成本 ÷ 轉化率 = 最終成本

案例1:

過程成本低,轉化率低,最終成本也滿足要求

小說產品通常以次留為考核目標。一般激活成本在10元左右,次留率30%左右。套用我們的公式,激活成本是“過程成本”,次留率是“轉化率”,次留成本是“最終成本”。

在投放的過程中,純美女圖是次留率比較低的一類素材,大家一般都不用。

優化最常用的一個公式(二類電商必知)

類似這種

但有一個小說產品就投純美女圖投起來了。怎麼投的呢?美女圖次留率比較低這是沒辦法的事,那就去壓激活成本,把激活壓到5塊錢、次留率百分之十幾,次留成本也達到要求了。

PS:還有一陣,女頻重生文次留率很高,有的書能達到70%,那激活成本的空間就很大,即使激活成本翻個倍,次留成本也能滿足要求了。

案例2:

“考核ROI,付費成本做到多少”有很大彈性空間

在考核ROI的情況,用這個公式稍有點套不上,但大的邏輯一樣,ROI也有兩個影響因素:付費成本(獲取一個付費用戶的成本)和付費金額

一個優化同學他的KPI是ROI,以付費成本為投放的轉化目標。雖然用戶付費金額不一定,但整體投下來ROI大概能保持穩定。有一天他為了提升ROI,嘗試把付費成本降低了一半,發現居然也是能跑出去的,並且ROI也有了大幅提升,提升了40%。

打個比方說:以前付費金額是10塊錢,現在降到了7塊錢,付費成本從20塊錢降到了10塊錢,ROI就從0.5提到了0.7,提升了40%。

優化最常用的一個公式(二類電商必知)

考核ROI的情況,ROI受付費金額和付費成本兩方面影響,付費金額沒法控制,但付費成本做到多少有很大空間。

更多二類電商行業資訊,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或者搜索“二類電商資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