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孩子,如何平衡我的愛?

從2015年,全面放開二胎政策開始,二胎家庭越來越多。這些父母們要面對這個問題:二個孩子,如何去愛?

這裡有我遇到的案例:

1哥哥4歲10個月,弟弟2歲9月。 老大把毯子矇頭上,扇來扇去,媽媽說“別抽到弟弟,”孩子說“知道了”,還是把弟弟抽到,把弟弟弄哭。10分鐘後,又犯同樣的錯誤。老二沒到上幼兒園的年齡。可是老大非要讓二寶也去幼兒園。而且他要在家玩讓弟弟上學,如果我不答應他他就不聽話!不好好吃飯啊什麼的!媽媽:老二該不該生?為了生老二,把老大弄成這樣,早知道,我就不要老二了。

2我是二胎的媽媽,老大是女兒不到四周,老二是兒子四個月了。在老二睡覺的時候,老大總是記不住大聲的說話,現在還總是故意的做鬼臉嚇他,偷偷的咬他。我不敢打她罵她,怕給她心裡造成傷害,跟她好好的談她也記不住。自從有了小二就特別焦慮總怕忽略老大,可是有做不好。

3我自己帶兩個孩子,大寶四周歲,特別黏我,小寶八個月,我抱著小寶的時候,大寶也會想讓我抱,吃飯時也會想讓我喂。有什麼好辦法嗎?

4 老大6歲是兒子,老二 2.4歲,是女兒。我已經非常努力愛老大了,孩子爸爸帶老二洗澡,我對老大說:寶貝過來,媽媽陪陪你! 很多時候,老大對老二很好,陪老二一起玩,玩得很開心。

5剛懷上二胎不久,應該怎樣和大寶溝通,並讓他逐漸接受、喜愛二寶呢?

6我的父母重男輕女。我現在已經有一個女孩。害怕要是有了老二,如果是男孩,也會不自覺地讓女兒有這樣的感受。這是我不敢要老二的原因之一。

7我家二胎年底出生,可老大正好一年級,會焦慮到時候沒有時間精力和耐心陪老大,現在懷孕身體不如以前,就減少了跟老大的互動,我睡覺時,她會選擇看電視。注:爸爸在外地,奶奶週六也上班。

8我家是兩個女孩,老大五歲,老二一歲多,按我們一般的思維都是老大要讓著老二,好像我也差不多這麼做的。畢竟老二確實是要小,好多事情沒辦法做到一視同仁,但自我感覺做的還好吧,不會說一味的這麼要求老大。一般不是太過,我就讓她們自己解決,我不參與。有空也會單獨陪老大,只帶她一個人出去。也有告訴她,妹妹小,不懂事。可老大一不如意,不開心就哭,然後就一直的說不愛她,不喜歡她,她也不愛媽媽了。我也是不知怎麼做才好。

一 媽媽對老大的內疚和焦慮。

一個媽媽:老二該不該生?為了生老二,把老大弄成這樣,早知道,我就不要老二了。

另一個媽媽:自從有了小二就特別焦慮總怕忽略老大,可是有做不好

還有一個媽媽,怕老二如果是男孩,自己會重男輕女,忽視老大,因為老大是女孩。

倆孩子,如何平衡我的愛?

看到這幾個媽媽的狀態,我特別心疼媽媽們。很多育兒書,育兒課,都在對家長說,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可是,作為家長,我們知道,我們的狀態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已經拼盡全力了啊!我們已經非常重視,重視到讓自己焦慮,緊張到草木皆兵的狀態了,我們還能怎麼辦?

我想給家長們傳遞一個信息,你需要的是正確的育兒指導和情感的支持,你不需要被批評。

“父母”的角色是隨著孩子一起生出來的。同樣,有了二胎,我們才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沒有辦法預演好所有的問題,再生孩子。我們能做到的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和2個孩子一起成長。

也許媽媽需要先接納自己,我現在就是沒辦法完全平衡好對2個孩子的愛,我需要指導,我需要支持。讓自己從緊張焦慮中踏實,穩定下來。

二 老大為什麼對老二這麼不友好?

案例一:跟弟弟,把毯子矇頭上,扇來扇去,媽媽說“別抽到弟弟,”知道了,還是把弟弟抽到,把弟弟弄哭,10分鐘後,還是犯同樣的錯誤。

案例二:故意的做鬼臉嚇老二,偷偷的咬他。

案例三:四歲的大寶讓媽媽抱,讓媽媽喂。

好像,這個老大,就是誠心欺負老二,誠心爭寵,這對媽媽來說是個挑戰。因為,這個大傢伙,他使勁的方向跟你使勁的方向相反,給媽媽出了一個大難題:不批評老大吧,他會不會總這樣對老二,他會不會總爭寵?批評老大,自己先張不開口,心理知道,有了老二,虧欠老大太多。但是,每當老大對老二做壞事的時候,老大爭寵,把我們逼急了的時候,我們會爆發。好像,我們非常無力,怎麼做都不合適,好像這個局面是孩子控制的,我們無力,被動。也許瞭解了老大的心理狀態,我們會更容易接納老大,也能夠找到努力的方向,變被動為主動。

三 間隔5歲以內,老二的出生對老大來說是個創傷。

也就是說,在老大安全感充足的前提下,老大5歲之後,弟弟妹妹出生,他能夠接受。

回想一下,只有老大的時候,老大理所當然的得到我們全部的愛,全部的關注,全部的呵護。有了老二,這個非常弱小的生命,我們很自然的把我們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這個更需要被照顧的生命上。也許我們想象中分別給二個孩子各百分之五十的愛,但是,我們實際做的是,百分之七八十的愛和關注給了老二,因為,他太弱小了,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多照顧他。

再看老大的狀態:我出生之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圍著我自己轉。爸爸媽媽都是我的。有了弟弟妹妹,這幫人都弄弟弟妹妹去了,都不管我了。我想讓他們看見我,關注我,我能怎麼做呢?我乖乖吃飯,我乖乖睡覺,我乖乖穿衣服,他們看不見我,好像,我就應該自己照顧自己,他們都忙弟弟妹妹去了。“都是這個小東西搶走了我的爸爸媽媽。他是來搶我的愛的。”只有我欺負弟弟妹妹的時候,只有我也爭寵,讓媽媽抱抱我,讓媽媽餵我的時候,我才能和媽媽接觸到。我欺負弟弟妹妹,媽媽對我發脾氣,態度不好,但是,我被媽媽看見了呀!我不爭寵,你都不管我,我只有爭寵,才能得到一點你的愛呀!

當我們進入老大的世界裡,去體驗一把的時候,是不是更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呢?也許,接納孩子的前提,不僅是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能夠進入孩子狀態,去體驗他的感受和需要。

也就是說,對於老大來說,老二的出現,就是他的愛的搶奪者和生活入侵者。對老二來說,老大是不是老二的搶奪者,入侵者呢?答案,不是。因為,老二出生的時候,哥哥姐姐本來就是存在的。這個格局就是這個樣子。對比一下,有老二前後,在老大的體驗裡,落差太大 了。

四 怎麼讓老大不跟我們唱反調?

我們發現,這個孩子欺負老二,這個孩子爭寵,他會製造出很多的問題和混亂的場面。孩子是有需要的,他的需要被照顧到的時候,他的力量才會不是用在欺負小的,製造混亂,而是用在和我們一起照顧好自己,照顧小的,為家庭出力。

他需要什麼?他需要被看見,被認可,被接納。我們需要給老大一份特別的愛,讓他知道,媽媽照顧弟弟妹妹時間多的同時,你沒有被媽媽忘記,你還是媽媽的寶貝,媽媽和以前一樣愛你。但是,這些不是對孩子說出來就有用的。比起我們的語言,對孩子影響更大的是我們的行為,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體驗。

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個儀式,比如:特殊時光。如果老大在4歲以內,建議媽媽每天抽出10-15分鐘,專門陪伴老大。

這個有什麼好處呢:

1滿足老大被看見,被關注,被認可的需要。如果老大的年齡大一些,也建議媽媽們每週安排1-3次和老大的特殊時光。當然,越缺愛的孩子越需要特別的陪伴,每個孩子的狀態都是不同的。

2在媽媽手忙腳亂照顧老二,老大也來尋關注,爭寵,欺負老二時候,我們可以提醒他:大寶,你希望媽媽馬上陪你,對嗎?我很想馬上陪你,我想,如果媽媽是章魚就好了,就可以同時照顧你,和弟弟妹妹。(可以請孩子一起聯想這個畫面)你可以等一等,等到我們倆的特殊時光嗎?

這個特殊時光的儀式反覆被提起,進入孩子的潛意識,他確信他還是被爸爸媽媽愛著的時候,他對弟弟妹妹的攻擊性,他爭寵,製造混亂的力度會下降。

有些時候,我見到家裡媽媽和奶奶一起帶2個孩子,他們會這麼安排,媽媽帶小的,奶奶帶大的。也許他們推測,小的需要媽媽更多的陪伴。我更願意說,如果小的不哭不鬧不需要吃奶的情況下,交給奶奶帶。媽媽陪老大更合適。因為相比較剛出生的老二,對於老大來說,不能像以前一樣和媽媽在一起,他體驗到的是創傷感,他更需要媽媽的陪伴。

當老大得到一個確認,我還是“媽媽心中的寶貝”的時候,他會踏實下來,不再用攻擊弟弟妹妹,用爭寵的方式去獲得這些。他會把他的力量用在照顧好自己,幫助媽媽減少混亂,幫助媽媽照顧弟弟妹妹。

提醒,有的老大格外照顧弟弟妹妹,一種可能是,他得到了足夠的愛和認可,他願意配合爸爸媽媽。另一種可能是,他為了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和認可,發展出了迎合討好別人的模式。老大體驗到:“我對弟弟妹妹好的時候,爸爸媽媽會高興,他們會誇我。我能為他們做什麼的時候,我才是有價值的。”是需要引起爸爸媽媽重視的。

倆孩子,如何平衡我的愛?

五 關於性格差異

心理學有研究發現,兄弟姐妹之間,年齡越接近,性格差異越大。

電視劇《闖關東》裡,老二和老三都去那個收山貨的夏掌櫃的店裡幫忙,老二把夏老闆的人參偷吃了。老三在那裡乾得很好,得到夏掌櫃的賞識。媽媽表揚老三的同時,看著老二說:“就不要跟你二哥學。” 對於老二來說,弟弟的光榮是建立在我恥辱的基礎上。弟弟是我的敵人。對於老三來說,哥哥是我的反面教材,我鄙視他。

長大之後,老三有板有眼的做生意,結婚。老二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線,去參軍,明媒正娶的妻子不同房,娶哥哥的未婚妻。

孩子們會把自己和兄弟姐妹相比較,他會認定,如果自己的兄弟姐妹在某個方面做得好,自己的生存只能選擇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方面發展自己的能力,或者進入反叛,報復的狀態。

家庭就好像在演戲一樣,出生順序不同,好像戲中的不同角色,各自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如果一個孩子已經佔據了一個角色---好孩子,其他孩子則會找到其他的角色來扮演,有的特別文靜聽話,有的特別鬧,絕不服從。

《闖關東》裡的例子,這個母親在加劇手足之間的競爭。讀書的媽媽們也許會很委屈:我不這樣做,也有這種可能嗎?

一個媽媽說:我已經非常努力愛老大了,孩子爸爸帶老二洗澡,我對老大說:寶貝過來,媽媽陪陪你!

我們看這個媽媽真的非常用心的在照顧她的2個孩子。是不是,就能避免這種手足競爭呢?

我們進入老大的狀態裡,體驗一把。妹妹不在,媽媽非常照顧我,妹妹在,我需要靠邊站,“撿剩”。 在心理學研究中發現,在有的家庭裡,孩子認為:“我爸媽不愛我,他們更愛我的兄弟姐妹,”所以對父母有情緒。而父母很委屈,他們認為:“所有的孩子,我都盡力去愛了啊。”

同一個家庭裡的孩子往往截然不同,儘管他們有相同的父母,相同的家庭。造成孩子各不相同的最主要原因,每個孩子對自己在家庭中的體驗不同。案例8裡面就是這樣的,家長們已經非常努力愛老大了,老大還是會有“媽媽不愛我”的想法。

雙胞胎被比較

有這樣一對雙胞胎,女孩,80後。妹妹在大家眼裡優秀,活潑,愛叫人。在一起,穿同樣的衣服,經常被比較,外人比,家人比。姐姐都是被比下去的。媽媽發脾氣,打人都是對姐姐。

用門夾核桃,妹妹用荷葉夾核桃,姐姐用門把手夾核桃。周圍人欣賞妹妹,對姐姐不認同,說:“你看,妹妹就知道用荷葉那邊夾核桃。”姐姐總是失落的那個。

出去玩,和另一個孩子扔石子,妹妹對姐姐說:“快走!”姐姐不走,被石子扔到。長大後,姐姐對妹妹說:“你說了快走,我不走,我傻。”

長大後,在別人眼裡,妹妹的生活比姐姐的生活好很多。妹妹活潑外向,照顧家的能力,經濟能力,物質條件,找的婆家,都比姐姐好。

妹妹給媽媽錢,姐姐:“我不如妹妹能給媽媽錢,我給不了。”

家人和妹妹說話放鬆,和姐姐說話要小心翼翼。姐姐會往不好的地方想,不知道哪句話就刺激到姐姐。媽媽:“閨女應該貼心啊,說話還要小心,都不知道哪句話就得罪她了。”

妹妹反思說,小時候被比較是無意識的,我很得意麼?是的,比較讓妹妹獲益了,她被認可了,更自信。姐姐在被比較中不被認可,她不自信。

妹妹早期做事,有她招人喜歡的一面,更多的自信來自於她從大家的眼中,看到一個有能力的自己,一個可愛的自己。周圍人的反饋,讓妹妹更自信,更從容。姐姐早期做事,經歷了一次次“試錯”,她從周圍人的眼睛裡看到一個糟糕的自己,不可愛的自己,她把這個別人眼中的自己內化為對自己的評價,導致不自信。

六 怎麼避免孩子們因為競爭形成敵對關係,導致其中一個孩子不自信?

倆孩子,如何平衡我的愛?

1不要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2個孩子。看到孩子各自的優點,各自的特質,欣賞他們。

比如:2個孩子畫畫,一個快一個慢。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各自的特質:對快的說;“我看到你畫的很快,時間管理得好。”對慢的說:“我看到你畫得很認真,你在用心畫畫。”讓2個孩子都體驗到被媽媽看到,被媽媽接納。

不是說,你是我最愛的孩子,而是說,你是我獨一無二的寶貝。你是獨特的,在我心理,沒有人能替代你。

很多雙胞胎家庭給孩子穿衣打扮一樣。我不建議這樣做,2個孩子,一模一樣的出門,會有很多人流著口水這樣說:“這是雙胞胎啊!多好啊!”大家關注的是雙胞胎這個整體。作為其中的個人,都是沒有被充分關注到的。我建議雙胞胎的爸爸媽媽給孩子穿不同顏色,或者是不同款式的衣服。創造這種條件:作為一個人,你是被看見的,而不是,作為一個整體,才被看見。

2創造合作非競爭的家庭氣氛。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他們需要看見對方,想辦法和對方對接上,能夠合作。不是競爭,要麼你輸要麼我輸,要麼你贏要麼我贏。我們是對立的。

七 應該怎樣和大寶溝通,讓他理解媽媽不是不愛他,並讓他逐漸接受、喜愛二寶呢?

媽媽擔心照顧大寶少,他會傷心,可以提前預防一下,跟老大談:“小寶寶出生了,媽媽可能會非常忙,因為小寶寶需要爸爸媽媽一直照顧他,如果媽媽忙著照顧小寶寶,你會不會認為媽媽不愛你了?”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拿玩偶來角色扮演:長勁鹿媽媽現在有2個寶貝,這個小寶寶需要媽媽更多的照顧,如果我照顧小寶寶更多,大寶貝會不會傷心,以為媽媽不愛他了呢?然後換角色,讓老大來體驗這個為難的媽媽,看他怎麼解決這個衝突。他面對2個寶貝,體驗到媽媽的衝突和為難的時候,他會對媽媽忙著照顧小的,理解為她需要照顧弟弟妹妹多一些,不是媽媽不愛我。

孫儷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小花的名字是兒子等等起的。是孫儷在懷老二的時候,跟老大溝通:“你將會有一個弟弟妹妹,你來給他起個名字吧。”不知道正在看書的你,會有什麼啟發?

倆孩子,如何平衡我的愛?

1在老二還沒有出生,或者是老二已經出生,還是小小baby,不能為自己做決定的時候,我們可以帶老大一起為老二做決定,比如老二的名字,衣服,鞋襪,他的東西怎麼選擇,怎麼整理,可以讓老大參與做決定。在兩個孩子的關係中,我可以參與你的事情,會讓老大有價值感,有責任感,這樣會為2個孩子建立相親相愛的關係打個好基礎。

2同樣,我們可以跟老大討論,你希望弟弟妹妹長什麼樣,像爸爸還是像媽媽?你希望弟弟妹妹長大以後當你的小跟班還是當你的小老師?把兩個人的關係往一個溫暖有愛的氛圍去引導。

八 其他問題:

1老二沒到上幼兒園的年齡。可是老大非要讓二寶也去幼兒園。而且他要在家玩讓弟弟上學,如果我不答應他他就不聽話!不好好吃飯啊什麼的!

有些孩子上幼兒園回來,他會控制家人,讓家人當小朋友,他當老師,或者是他上幼兒園,他也要讓老二上幼兒園。這是因為孩子在幼兒園需要遵守規則,秩序,會讓他體驗到無力感和脆弱感。為了對抗這種感覺,他回到家裡,自己扮演老師,讓家人聽自己的命令,他在找掌控感對抗自己弱小的感覺。老大讓老二上學,一部分是對抗自己弱小的無力感,還有一部分是報復,心理不平衡,對他來說:“我受苦了,你憑什麼不受苦!”媽媽不妨帶著老大玩這個遊戲,把這個遊戲往一個有趣好玩的方向引導,既讓老二對幼兒園有些嚮往,也借這個機會平衡掉老大對幼兒園不愉快的體驗,讓他的情緒得到釋放。

2老大是女孩,怕重男輕女,不敢要老二。

我想說,傷害都來自不自知。當我們意識到這部分的時候,這部分的影響就不構成威脅了。

3前兩年有新聞報道,女兒13歲了,媽媽懷了老二,女兒逼著媽媽做掉老二。媽媽很無奈,被逼之下,做掉了老二。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不是要不要老二的問題,而是老大有沒有感受到被愛的問題。如果老大在成長中,感受到的是不被愛,而是被忽視被傷害,無論要不要老二,老大都會有創傷。甚至,媽媽不說話,一個眼神看過來,她也能解讀出不好的信息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