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造就魔童---只有爱能拯救魔性

1

是谁定义了善恶?

在这部片子里,神给世界定下了善恶,魔丸是恶,灵珠是善。魔丸的力量强大,所以三年后会有天劫来消灭。

哪吒从出生就被贴上了恶的标签。所有人因这个身份对他带有极大偏见,害怕、尖叫、躲避这些厌恶情绪进一步激化了他的恶。

当哪吒咬了妈妈时,妈妈的一句“别怕,妈妈在”,哪吒的眼神瞬间从凶狠换作温柔,哪吒的人性被唤醒。

偏见造就魔童---只有爱能拯救魔性

作为一个成长期被长期束缚的孩子,他的快乐很简单,只是想有人陪他玩,踢毽子。

孤单的让人心疼

2

最大的偏见是人心

自认为占据道德高地的优越感会变成伤人的利器,正是陈塘关民众的偏见一次次的激化哪吒体内的魔性。

有个小女孩没有偏见,想跟哪吒玩,但是小女孩的家长把哪吒当妖怪,赶紧把小女孩抱走,哪吒由欣喜变失落的脸,让人心疼。

哪吒此时也只是个孩子,渴望有朋友,认识敖丙之后,他特别珍惜这个唯一的朋友,要办生日宴,首先想到的是给敖丙送去邀请,就算之后的大战,也因你是我朋友,所以我不伤你。

偏见造就魔童---只有爱能拯救魔性

不顾哪吒斩妖救人的真相,只是听到一个小孩说什么,全村人就信什么,因为他们更愿意相信哪吒是个坏孩子,盲人爷爷是偏见的代言人,明明什么都看不见,却自觉心跟“明镜”似的,言之凿凿的指控哪吒“烧毁村庄、绑架孩童、殴打村民”。

偏见造就魔童---只有爱能拯救魔性

偏见造就魔童---只有爱能拯救魔性

纵然他表现出友善,陈塘关的民众还是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对待他,当善意被踩踏时,只会以恶意示人。

既然你们说我是妖怪,坏孩子,我就坏给你们看。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这自嘲式的自我堕落是对被误解的愤怒和无奈,让人看了觉得甚是可怜。

3

唯有爱能拯救恶

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对一切一无所知,需要养育者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世界是什么。

母亲对他投入了无条件的爱,想要他快乐的生活,哪怕只有三年;李靖骗他是灵珠转世,给了他快乐,也造就了他良性认知的一部分。

彻底唤醒哪吒,压制了魔丸的是父亲的爱。原来哪吒误解了父亲,在他真正读懂父亲李靖的那一刹那,他明白了爱的意义,感受到了被爱。人只有知道爱、感受爱才会释放爱。

偏见造就魔童---只有爱能拯救魔性

始终相信一个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是会发展出诸多优良品质的。而一个在爱意匮乏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滋生恶意。

一个人如果开心快乐的日子多,那他本身是不会多坏的。

4

善恶由我不由天

混元珠本身就是一体的,神仙硬将两者分开,到最后哪吒和敖丙还是相遇并成为朋友,共同面对天劫,其实不正说明善恶无法完全剥离彼此吗?

人也是,善恶共存,就看你是激发出的是哪一面,而其中环境也在时刻影响着我们善或恶的表达。

虽然说别人怎么看你不重要,自己怎么看自己才重要!但只是真正强大的人,才能对抗环境后还有心力去发展自我,很多时候心力被消耗在对抗中,所以选择环境同样很重要。

偏见造就魔童---只有爱能拯救魔性

很喜欢影片中两句特别热血的话:

“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

“去你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