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直言: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父母要常對孩子說“三不準”

當孩子從呱呱落地開始,就開始汲取來自周圍環境的知識、信息,直至長大上學進行系統的學習,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最深遠的也是最親近的父母。當孩子逐漸有了自主意識,開始進行自我活動時,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黃金時期,這段時期孩子的成長,對今後的學習、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北大教授直言,要想讓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父母除了要起到以身作則的好榜樣之外,最好時常將“三不準”掛在嘴邊,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意識,長成能夠闖出一片天的大好青年。

北大教授直言: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父母要常對孩子說“三不準”

一不準:不準半途而廢

“事情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然而導致中途擱淺的大部分原因都是沒有毅力。”在教授看來,當孩子處於5-10歲的時候,自主意識開始增強,同時天性中的安逸、逃避這部分也會逐漸顯露出來。有的孩子面對一道難題無法堅持解答,而選擇直接求助家長;有的孩子上補習班,會半途而廢只是因為失去興趣……這些情況的出現都是因為孩子無法正確面對困難、解決困難,而導致只想逃避到安逸的舒適區,逃避現實。

父母平時多強調堅持的重要性,不僅是要孩子能夠在枯燥的學習中堅持下去,更重要的是在未來面對多變的現實職場生活時,能夠勇敢面對,達到自己的夢想目標。

北大教授直言: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父母要常對孩子說“三不準”

二不準:不準無規劃

讓很多家長頭疼的是,無論是學習還是由於興趣而上的補習班,對孩子而言,這些好像都是家長的責任與任務,無論要完成什麼學習任務,都需要家長時刻催促,沒有自己的規劃、打算,一直處於被人催一下、走一步的狀態。讓孩子建立明確的責任意識,同時能夠在多種的學習、生活中,制定詳細的規劃目標,堅持走到最後,才能為將來走向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自己的生活沒有規劃,是因為缺乏基本的責任意識。而導致這個結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家長過於包辦孩子的生活,有選擇性的放手,實施恰當的獎懲措施,是幫助孩子穩步成長的重要一環。

北大教授直言: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父母要常對孩子說“三不準”

三不準:不準三心二意

當沒有達到目標,除了客觀存在的能力、困境等問題外,更重要的是因為沒有全心全意投入。很多學生放學回家寫作業的時候,一邊寫作業,一邊可以支著耳朵觀察周圍的動靜,而在這樣三心二意的習慣下,往往作業就會出現很多的無謂失誤,出現很多的“馬大哈”。專心做好一件事,是種習慣,更是一種能力。能夠長期堅持做好每一件事,是為今後成功打下的最堅實的基礎,而這種能力需要從孩子幼年時期的每件小事做起,需要家長在一旁的監督、引導,才能讓這種習慣逐漸轉變成一種能力。

北大教授直言: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父母要常對孩子說“三不準”

在北大教授看來,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但一定是有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持之以恆的決心。家長在孩子的幼年時期,多把以上這3個不準掛在嘴邊,讓孩子自小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長大後自然會有所回報,走向成功的彼岸!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的在於父母如何引導!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於孩子的內心與人格培養很有幫助。

北大教授直言: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父母要常對孩子說“三不準”

此套全綵繪本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發展。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北大教授直言: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父母要常對孩子說“三不準”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