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失去了血性就失去了未來

​11月14日,中國足球隊在2022年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四十強賽中以1:2不敵敘利亞隊,這並不是中國男足第一次表現如此不堪,但這次嘲笑國足的段子卻在網上刷屏。此時此刻,很少有人知道,敘利亞人是如何熱愛足球,他們在戰火中,依然不忘足球,敘利亞人是將他們的生命,將他們的民族精神融入足球之中,儘管他們沒有主場,儘管他們國破家亡、一片廢墟,可他們沒有氣餒,沒有放棄拼殺,這是敘利亞的足球精神,也是敘利亞的民族精神。

反觀中國男足,何曾有過將足球與國家與民族命運聯繫在一起的崇高使命感?何曾有過因為輸球而體驗到的民族恥辱感?儘管中國男足給中國的國家形象帶來的惡劣影響遠遠超出了足球本身,但他們何曾有過因為輸球因為失敗而產生的無地自容的羞辱?如果說中國男足代表了“娘炮”一代,可我們看到中國女排在全世界面前展現出絕不言敗的“

一個民族失去了血性就失去了未來

女排精神”時不能不由衷的欽佩,這正是中國男足所失掉的血性,當中國女排以血性而中國男足以一擊既倒的軟弱走上賽場的時候,結局早已註定,沒有血性的球隊只會慘敗,而有血性的球隊既使輸了球也會讓人血脈賁張、信心滿滿。

一個人,一支隊伍,一個國家,一旦失去了血性,便失去了一切,血性代表著向死而生,代表著死而後生,代表著以我之死贏得勝利,代表著以必死的決心與敵人拼殺到底,代表著為國家流盡最後一滴血。血性是勇敢又高於勇敢,是犧牲又高於犧牲,是崇高又高於崇高。血性飽含了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深情,血性浸透了對祖國、民族和人民的熱愛,中國女排因為有血性而取得勝利,他們就像在戰場上殺紅了眼的戰士,他們在賽場能夠讓全身的血熱起來,讓全部精神亢奮起來,為球隊而戰,為榮譽而戰,為勝利而戰,同時也是為祖國而戰。為什麼冠軍們會在升國旗奏國歌時熱淚盈眶?就因為他們不僅僅是為個人而戰,而是為一個國家的尊嚴而戰,失去血性、失去尊嚴感的中國男足有過這種代表祖國而戰的崇高感嗎?

有了血性,就有了尊嚴和崇高感,有了血性就有了寧死不屈的精神,就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就會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氣勢,就會有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膽氣,就會有血濺五步、馬革裹屍的犧牲精神,就敢在陣地上高喊“向我開炮”,中國男足有這些嗎?沒有這種血性,沒有數十萬將士的傷亡,中國人民志願軍打不贏抗美援朝戰爭,沒有不怕困難不懼死亡的血性,王進喜鑄就不了鐵人精神,沒有以一生默默奉獻給國家和民族的犧牲精神,中國人造不出兩彈一星,如此中國人就打不掉帝國主義的核恐嚇與核威脅。一個民族的崛起不是靠那些小鮮肉,不是靠中國男足們,一個民族的崛起必定伴隨著犧牲,必定伴隨著苦難,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環境中,只能得到失敗與恥辱,只能被人當豬當狗當奴隸奴役。

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了卻像中國男足一樣沒有勇氣站起來繼續戰鬥,只要保持了血性,失敗算什麼?犧牲又算什麼?這次失敗了,還有下次,犧牲了我一人還有後來人,像愚公移山子子孫孫挖山不止,像精衛填海永不放棄。中國女排也曾失敗過,也曾有過低谷,可最終她們戰勝了失敗,走出了低谷,迎來了勝利。華為也曾遭遇過困境,可他們最終走出困境,突破難關,走向勝利。

中國男足持續輸球三十年,顯示出他們缺的並不是技術和體能,而是缺一股氣,古人尚且知道臥薪嚐膽,能做到馬革裹屍,怎麼到了中國男足就一代又一代缺了精氣神呢?《決戰中途島》就表現了美國那些飛行員寧死也要炸燬日本航母的精神,正是有這種不畏死的精神,才能在大洋上埋葬日本龐大的航母戰鬥群,以天價引進國際一流教練,以高價養起的中國男足竟然無法打敗像敘利亞這樣已在戰火中生活了近十年的弱旅,還有一點點男人的尊嚴嗎?還有一點點男人的血性嗎?

中國男足的問題並不在足球本身,而在於這些運動員被抽去了靈魂,變成了一群缺少了靈魂的肉體,他們不是在比賽,而是在作秀,可賽場不是秀場,一個缺少了靈魂的人永遠不可能在賽場上表現出英雄無敵的氣勢。

中國一定要像任正非一樣保持血性,要像中國女排那樣保持永不言敗的鬥志,要保持上甘嶺精神,保持鐵人精神,保持兩彈一星精神,這些精神,不僅僅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而且是延續一個國家和民族血脈的血性,我們需要一種守護國家尊嚴的氣節,我們需要一種為國犧牲為國爭光的氣勢,沒有這種氣節和氣勢,中國就會如男足一般永遠被人恥笑,中國之門就會隨時被人洞穿。

李清照作為一個女子尚且可以寫出“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極有血性的詩,中國男足要贏一場球,要為中國男人爭一回光,要為中華民族爭一口氣就真的有那麼難嗎?

岳飛有詞雲:“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中國男足怎麼就缺了這種英雄之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