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8.1億元貸款資金的海底撈,會不會就此套現離場?

關注家族辦公室或者境外業務的人大概還記得三月一則關於海底撈的新聞:據外媒報道,全球最大火鍋連鎖餐廳海底撈的聯合創始人舒萍在新加坡設立了一個家族辦公室,以幫助管理她的巨大財富。

獲得8.1億元貸款資金的海底撈,會不會就此套現離場?


獲得8.1億元貸款資金的海底撈,會不會就此套現離場?


那為什麼今天我們又提到呢?原因有二:

其一,海底撈漲價了,根據4月5日晚間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回應,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獲得8.1億元貸款資金的海底撈,會不會就此套現離場?


其二、8.1億元到賬了!2月21日消息披露,海底撈已從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銀行獲得信貸資金21億元。首筆8.1億元放款資金已於2月19日匯入海底撈賬戶。

獲得8.1億元貸款資金的海底撈,會不會就此套現離場?


之前,在海底撈的持續擴張中,海底撈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65.56億元,同比增長56.5%;實現淨利潤23.45億元,同比增長42.4%。餐廳為海底撈貢獻的營收達到了96.3%,人均消費從2018年的101.1元增長到了105.2元。來自外賣業務和調味品食材銷售的營收分別是4.49億元和4.94億元。

雖然疫情來了,但是得益於上市融資優勢,海底撈已經具備了未上市餐飲企業的不可比擬的優勢,雖然疫情令海底撈蒙受損失,但海底撈充足的賬面現金應該不至於會影響公司生存。根據海底撈在國內已經擁有的良好品牌知名度,在疫情過去後,營業額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事件。

不過,此前也有機構發佈研報,判斷疫情估計為海底撈2020年的營收帶來損失約50.4億元,歸母淨利潤損失約為5.8億元。

不管海底撈的前路是明是暗,作為已然是前新加坡首富的張勇夫婦(為什麼說是前呢,因為就在昨天,新加坡首富從海底撈老闆換成賣呼吸機的李西廷),會不會就此套現離場呢?

2018年9月,海底撈赴香港上市,此後不久,張勇就和他的妻子改變了國籍。

張勇的妻子名為舒萍,育有一子,目前全家持有新加坡國籍。張勇現時居住於中國和新加坡兩地,而妻兒則居住於新加坡。

獲得8.1億元貸款資金的海底撈,會不會就此套現離場?


張勇作為海底撈的創始人,之所以選擇移民新加坡,是有其他原因和“內幕”的。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要想守護自己親手打下的基業,管理者們最常用的辦法便是“避稅”,而移民就是這些人“避稅”的最佳途徑。

因為低稅率和一系列優惠稅收政策,新加坡被富豪圈譽為“全球合法避稅天堂”。在新加坡,個人所得稅將不會超過20%,公司所得稅不足17%。此外,我們經常聽說的遺產稅和資本利得稅,在新加坡基本都是免稅,因此新加坡就成為了張勇等富豪的移民首選國家。同時,張勇還為加入新加坡國籍做出瞭解釋:一切都是為了公司的發展,為將海底撈推向國際市場做準備!

新加坡不僅吸引中國富豪,連美國商界大佬也為之“傾心”。例如幾年前,金融巨擘羅傑斯就和家人一起移居新加坡。而國內像張勇這樣的移民大佬也大有人在,例如移民加拿大的李嘉誠家族以及移民美國的融創中國創始人孫宏斌等等。此外,新希望集團創始人劉永好的女兒劉暢,也早已成為了一名新加坡人。

說遠了,我們說回上市公司。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上市公司目的就一個套現離場。

獲得8.1億元貸款資金的海底撈,會不會就此套現離場?


《2019胡潤套現企業家30強》套現數據

最近的國貨之光、刷鍋水屆的卡麗熙、納斯達克泥石流、美利堅韭菜收割機——瑞幸咖啡成了當之無愧的流量王,只是,在這趟“渾水”中,"資本高手們"早已謀劃好了出路,套現離場。

1月8日,瑞幸咖啡的早期投資機構Centurium Capital 通過瑞幸咖啡的可轉換債券和股票發行套現了2.32億美元。

而早在多年前,就在陸正耀的另一家公司——神州租車身上上演。彼時,由於股東的大量拋售,神州租車的股價從2015年6月峰值20港元暴跌到2016年6月的8港元。

根據資料,瑞幸的主要投資者也和神州租車一樣。瑞幸的主要私募股權投資者Centurium Capital和Joy Capital的創始合夥人李輝、劉二海實際上是華平和聯想幾年前投資神州租車的負責人,他們是陸正耀的“老朋友”。

這個投資"金三角"已經成功催化、套現了兩家超百億的上市公司。

而垂死掙扎3年後,“翻版樂視”*ST保千終於還是走向了曲終人散的結局,成為了“2020退市第一股”。其中的曲折我們暫且不提,大概現在能讓人記住的就是上市造假虛增2.73億,老闆莊敏身家180億已套現離場......

如果你身在股市,大概能聽到更多這樣的故事吧。

現在,我們再說回海底撈,如果在拿到了貸款資金,線下營業額增加,地方政策補貼的多條線路情況下,他們有沒有可能套現離場呢?

如果是中國人張勇的海底撈,應該不會,可是,對於新加坡人張勇的海底撈來說,不是沒有可能。

當因為漲價造成客流降低,而運營成本又居高不下時,提出倒閉,提出資不抵債都是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算哪天突然宣佈關閉門店,一般人也不會想到這個品牌的衰敗!

而作為上市公司,想做些手段,方法總是有的,相關機構或者人員可以直接拋售股票,實現套現,也是能操作的!

而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大概還需要回新加坡隔離14天吧!

新加坡媒體報道,張勇夫婦兩人於2016年斥資2700萬新加坡元(約人民幣1.35億元)購買位於GALLOP ROAD的優質洋房(Good Class Bungalow),總面積約1476平方米,地理位置臨近新加坡植物園。

而在新加坡成立家族辦公室,可以說是其投資版圖裡一個不可或缺的選擇,也可能是為其做好所有的準備和退路了吧!

獲得8.1億元貸款資金的海底撈,會不會就此套現離場?


財富傳承的強烈需求,造就出了一個巨大市場。

即便擁有再多錢財,任何人也無法對抗時間。當富有家族集體來到了財富轉移臨界點,創一代向富二代交棒不可避免,積累的龐大財富如何傳承下去?這成為未來10年讓中國200萬創一代、富一代、企業家、企業主們日漸焦慮的一個問題。一個新的趨勢擺在眼前:不再考慮如何賺更多的錢,而是如何傳給下一代、再下一代。

如今,神秘的家族辦公室中有了越來越多中國人的身影。例如,馬雲和蔡崇信的藍池資本(Blue Pool Capital),它管理馬雲的部分財富和蔡崇信自己80億美元財富的大部分;吳亞軍成立的家族基金雙湖資本,堪稱中國大陸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家族辦公室;王健林成立的由第二代管理的PE基金……

想當年小米上市,一躍成為傳奇的晨興資本,可以說是家族財富在私募股權領域獲得高回報的經典案例。追溯晨興資本的歷史可知,它最早是香港恆隆集團創辦人陳曾熙的後代陳啟宗、陳樂宗兄弟在美國創立的晨興家族基金。2008年前後,晨興資本對外募資才漸漸成為了一隻開放式基金。


獲得8.1億元貸款資金的海底撈,會不會就此套現離場?


獲得8.1億元貸款資金的海底撈,會不會就此套現離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