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初鳴,鹹盥漱”:沒有牙刷,古人是如何進行口腔清潔的?

我們每天早晨醒來的第一件事,晚上睡覺之前要做的最後一件事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刷牙,千篇一律。以前看泰國的一部穿越電視劇,裡面的女主角第一次在古代用樹枝蘸著鹽刷牙,被鹹到五官變形的場景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

而他們那個時候,用樹枝蘸著鹽刷牙還只是主子們的特權,奴隸們只能用手指蘸一點鹽水隨便捯飭捯飭。

由此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我們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在沒有牙刷和牙膏的情況下是如何保持口腔衛生的呢?俗話說,牙口好才能吃嘛嘛香,由此可見,擁有一口好牙是多麼重要啊!

而想擁有一口好牙,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嚴格保護好自己的每一顆牙齒,刷好每一顆牙。

“雞初鳴,鹹盥漱”:沒有牙刷,古人是如何進行口腔清潔的?

一、沒有牙刷之前,古人是如何進行口腔清潔的?

1、關於古人沒有牙刷所以不愛刷牙的誤解

我們在觀看牙膏廣告的時候,明星代言人們總是喜歡齜著一口白牙,用一抹絢麗的笑容外加一口大白牙征服所有人,向觀眾展示這家的牙膏美白效果多麼好。所以說,在現代,牙齒的潔白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是很重要的,牙齒整齊又潔白,笑起來的時候都會分外陽光有自信。

你以為只有我們現代人重視牙口的美觀程度嗎?錯了,古人一樣很欣賞那些擁有一口潔白牙齒的人,男子自不必說,就連一貫秉持“笑不露齒”的女子,都以擁有一嘴潔白整齊的牙齒為選美標準。

《詩經·衛風·碩人》中對美人有這樣的描述:“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當然,跟這篇文章有關的只有“齒如瓠犀”這個詞。那麼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是形容牙齒潔白整齊,牙如瓠籽白又齊的樣子。

這樣一群將牙齒潔白又整齊視為“美”的元素之一的古代人,又怎麼會不重視自己牙齒的狀況呢?所以即便古人沒有我們現代的牙刷和牙膏,他們也會用自己的辦法去清潔口腔和牙齦。

“雞初鳴,鹹盥漱”:沒有牙刷,古人是如何進行口腔清潔的?

2、沒有牙刷的時候,古人是如何進行口腔清潔的?

既然古人也很重視牙齒的潔白度,可是他們又沒有清潔用品,那麼他們是怎麼進行口腔清潔的呢?其實啊,古人在牙刷還沒有發明出來的時候,很多人一般都是採用漱口的方式清潔口腔的。

據《禮記·內則》記載:“雞初鳴,鹹盥嗽。”

你們看,沒有牙刷的古人們就是這樣用漱口的方式來清潔口腔的。

但是,清水很明顯對清潔口腔的作用是非常小的,於是就需要在漱口的水中另外加入一些物質,以幫助清潔口腔,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在水中放入適量的鹽巴,然後用鹽水漱口,可以讓口腔的清潔程度更好。

“雞初鳴,鹹盥漱”:沒有牙刷,古人是如何進行口腔清潔的?

很多人應該都看過《紅樓夢》,雖然這是一部小說,但是從賈府的一些生活方式上還是能夠看出古人的一些生活方式的,其中就有一項是關於口腔清潔的。

林黛玉初入賈府的時候,某一次和大家一起用膳,當時有一點拘謹,因為她發現外祖母家的習俗和自己在家的習慣是不一樣的,比如飯後的第一杯茶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來漱口的。當時的林黛玉看完了其他人的動作之後自己才有樣學樣照做不誤的。

賈府的這種習慣其實也是在向我們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用茶水漱口也是清潔口腔的一種方法,作用和用鹽水漱口差不多。

“雞初鳴,鹹盥漱”:沒有牙刷,古人是如何進行口腔清潔的?

二、疑似“牙刷”的物件發明之後,古人是如何清潔口腔的?

1、古人的“牙刷”

唐朝的醫書《處臺秘要》中有記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 。

在這裡,人們已經開始用楊柳枝“刷牙”的方法取代以漱口的方式來清潔口腔了。那麼這種新型的“刷牙”方式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將楊柳的枝頭咬軟,使它變得毛糙,接著蘸取一些藥物,用來擦拭牙齒,洗完之後,口氣清新,牙齒也變得十分光潔。

其實這個步驟我倒是覺得和我以前看過的那部穿越的泰劇差不多,反正都是用樹枝來清潔口腔,唯一不同的方法可能就是蘸取的那些用於刷牙的成分不同,可能是鹽巴,也有可能是一些專門用來清潔口腔的藥粉。

總之,在唐朝的時候,不管“牙刷”這玩意到底有沒有普及,但是它也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了,有了“牙刷”之後,清潔口腔尤其是牙齒都會變得方便又高效很多。

“雞初鳴,鹹盥漱”:沒有牙刷,古人是如何進行口腔清潔的?

“牙刷”進一步發展是在宋代。宋代的“牙刷”有了一個諢名叫做“刷牙子”,是不是很可愛,我們這叫牙刷,他們顛倒過來叫做刷牙子。

那麼,這種用來清潔牙齒的“刷牙子”是用什麼東西製成的呢?

我們現在用的牙刷大多都是毛狀的,纖細柔軟,宋代的牙刷子當然做不到這一點,但是為了能夠保持物件的柔軟度,不至於在清潔口腔的時候傷害自己,所以他們一般用動物的毛髮來製作刷牙子。

宋朝的《養生類纂》中有記載:“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

這個記載中說刷牙子是以馬尾為主要成分的,其實我倒覺得用馬尾製作刷牙子的成本有點高,因為馬屁股和老虎的屁股一樣是摸不著的,在收集馬尾毛髮時一不小心就會被它踢一腳,重傷甚至是死亡,為了製作一把牙刷而丟掉小命,製作成本可不是很高麼?

所以說刷牙子的真正成分是什麼,我們也搞不清楚,總之符合柔軟度不傷害牙齦就可以了。

“牙刷”在宋代發揚光大以後,用牙刷清潔口腔美白牙齒的好習慣就這樣一直傳承到了如今,牙刷也在一步步地進化,變成了我們如今的牙刷。

“雞初鳴,鹹盥漱”:沒有牙刷,古人是如何進行口腔清潔的?

2、古人的“牙膏”

古人有了“牙刷”之後,就這樣就著水乾刷嗎?那怎麼可能,就像我們在刷牙的時候一樣,沒有牙膏刷還是可以刷的,但是清潔程度是百分百要大打折扣的。

《處臺秘要》中有記載:“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

這裡的“藥”大概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藥膏。

古代人刷牙用的那玩意,其實當時人們稱之為“牙粉”,因為它是經過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將各種護齒的藥物磨成粉狀 ,在刷牙的時候用“牙刷”蘸取部分粉末,然後就和我們現代人刷牙一樣,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仔仔細細將每一顆牙齒都精心刷洗一番。

關於牙粉,《唐瑤經驗方》有著這樣的描述:“青鹽一斤,槐枝半斤。水四碗,煎汁二碗,煮鹽至幹,炒研,日用揩牙。”

這裡的牙粉的主要成分還是日常生活中的鹽巴,當中可能會適當添加一些維護牙齒的草藥,算是一個比較平價的東西,畢竟鹽這種東西是每家每戶都必備的東西。

當然,用牙粉和類似於刷牙子這樣的物件來清潔牙齒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達官貴人所會用的方法,平民老百姓還是會選擇用最傳統的方法,那就是用手指蘸取一些清潔的液體來清潔口腔,因為他們實在是沒有什麼資本和大戶人家一樣,過那種精細的生活。

“雞初鳴,鹹盥漱”:沒有牙刷,古人是如何進行口腔清潔的?

總結:

在那個沒有牙刷和牙膏的年代,古人用水茶水,用鹽水,用楊柳條,接著自制“牙刷”和“牙膏”,也還是要保證自己的口腔清潔程度,這既是一種古代人民生活方式的演變,也是他們智慧的一種象徵。


引用資料:


《處臺秘要》


《唐瑤經驗方》


《養生類纂》


《禮記·內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