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特別多,雲南叫它“滑肚子”,爆炒是美味,你認識嗎?

​春雨一陣陣,不時來個倒春寒,這個春天真讓人難以適應。春節過後進入初春,各地農村都興起了挖野菜,如今進入春季末尾,挖野菜的人越來越少,山裡倒是出現了另一群人。這群人一到雨後就往山裡跑,有人為了挖春筍,有人更是想尋找一種超級美味。

在福建三明大山深處,筆者近日跟隨這一群老鄉進山尋找一種被雲南人稱之為“滑肚子”的美味。剛剛下過幾天的小雨,山裡的路還都是泥濘。據當地老人介紹,正是此時雨過天晴之後,山地裡的“滑肚子”長勢如春筍一般旺盛,容易尋找。


雨後特別多,雲南叫它“滑肚子”,爆炒是美味,你認識嗎?


對於當地人說的“滑肚子”,其實就是一種稀罕的食用菌。這滑肚子的學名為“牛肝菌”,是一種民間常見的野生食用菌,更是全世界非常珍貴的食用菌。在食用菌領域,牛肝菌僅是一個大類的蘑菇,其種類繁多。據當下科學探索表明,牛肝菌在全世界至少有230個種類,其中按照外表去區分主要有白、黃、黑三種,這三種在我國山區都較為常見。在民間較為流行食用的主要是白牛肝菌,就筆者這次所見到的三明老鄉採摘的牛肝菌就屬於白牛肝菌。

雨後特別多,雲南叫它“滑肚子”,爆炒是美味,你認識嗎?

牛肝菌的生長習性跟春筍一般,主要是下過雨的山區,環境潮溼的地方都能觸發牛肝菌生長。而此時正值4月,春雨綿綿正是山區處於潮溼的季節,每當雨後,牛肝菌生長速度非常快。這個規律是老一輩人經過長期生活經驗總結下來的。至今每年此時都會有不少地道的農村人趁著雨後潮溼的環境進山去尋找牛肝菌,可謂是外行人挖春筍,內行人尋牛肝菌。

雨後特別多,雲南叫它“滑肚子”,爆炒是美味,你認識嗎?

牛肝菌屬於食用菌當中的極品,但為何雲南人稱之為“滑肚子”呢?據云南地區的網友介紹,牛肝菌之所以在當地有“滑肚子”的說法是有些人吃了牛肝菌容易鬧肚子拉稀。在雲南這個食用菌豐富的地區,一般很少人去食用牛肝菌,常常選擇更高級更稀罕的食用菌食用。但對於食用菌分佈較為稀少的地區,牛肝菌卻是一種超級美味,除非曬乾之後保存備用,不然往往只有當季的時候才吃得上呢。

雨後特別多,雲南叫它“滑肚子”,爆炒是美味,你認識嗎?

在民間地區,就以三明地區為例吧,當地食用牛肝菌主要是曬乾之後爆炒,據說不用添加任何調味品都能品出其獨特的香味呢。另外據一些赤腳醫生介紹,食用新鮮的牛肝菌對便秘還有一定的食療作用。那麼從這點來看,上面雲南地區的網友說吃牛肝菌滑肚子拉稀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所以腸胃不好的人可要注意哦。

雨後特別多,雲南叫它“滑肚子”,爆炒是美味,你認識嗎?

不過在餐飲業,牛肝菌的吃法更多的是選擇用於燉小雞,自古就有蘑菇燉小雞的美味,用牛肝菌燉小雞也是這麼個道理的。但凡是美味,其實怎麼吃只是個方式,無論怎麼吃都能體現其獨特的美味吧。不知你們吃過牛肝菌嗎?你們當地有牛肝菌嗎?部分牛肝菌有毒,不認識切勿親測哦。歡迎各位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以上僅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