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迴應孟晚舟事件 反問句問的美國不知所措

在庭審期間一直保持克制的華為

最近開始主動發聲

華為回應孟晚舟事件 反問句問的美國不知所措

孟晚舟資料圖孟晚舟資料圖

距離華為CFO孟晚舟獲釋已過去十多天,但該事件的影響似乎仍未消散。一些國家對華為設備和技術的網絡安全提出質疑和擔憂,甚至一些美國的聯盟國家對華為直接開出禁入令。而一些國內外媒體針對5G的不實報道,也讓公司內部受到輿論煎熬。

在庭審期間一直保持克制的華為,最近開始主動發聲,對內安撫,對外回應。

沒有證據的質疑是不負責任的

12月19日,華為公共及政府事務部在公司內部論壇心聲社區中,發佈了對近期媒體對華為5G相關報道的情況說明,稱目前華為在德國的業務一切正常,正積極參與法國各運營商的5G建設。在日本,華為正在積極參與運營商的5G標書答覆和實驗局測試。新西蘭政府雖對運營商提交的5G方案有不同意見,但監管流程尚未走完,客戶均表示與政府繼續斡旋,與華為合作保持不變。

對於5G技術,這份聲明也做了一個較為詳細的介紹,“華為5G在技術和商用上,均處於業界領先,是目前行業內唯一能提供端到端5G全系統的廠商。儘管遇到了較大的外部壓力和困難,華為在商業上仍然取得了不錯的成就。”據透露,2019年上半年,華為將發佈搭載5G芯片的5G智能手機,並將在2019年下半年實現規模商用。

此後,華為公關及政府事務部在心聲社區中不間斷髮布相關外媒報道,傳播意大利、韓國、德國等國家政府和企業反對抵制的聲音,和對華為的力挺。

對於孟晚舟事件,華為的後續發聲則顯得溫情脈脈。12月19日,心聲社區刊載了一封東京都內一名普通市民的來信,通過華為日本代表處大手町辦公室,轉達了對孟晚舟的關切、對華為全體員工的鼓勵,以及對華為在日本地震期間不離不棄的感激。

19日晚間,孟晚舟看到這封來信,寫下日記,回憶了日本地震時的場景,華為高層的決策和危機處理,並表示“人間自有真情在”。

一封信和一則日記,將普通日本民眾與華為的情感緊密相連。但是,僅僅對內部“穩定軍心”是不夠的,用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鬍厚崑的話說,“對於任何的擔憂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事實來說話’。”

12月18日下午,華為在東莞新園區舉辦媒體圓桌會,邀請來自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CNN、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14家國際媒體,並在22日,將採訪文字記錄發表在心聲社區。

華為回應孟晚舟事件 反問句問的美國不知所措

據《中國新聞週刊》整理,在這14家媒體中,除首先提問的MWL是通信行業媒體外,有7家媒體來自美國,此外,還有來自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的媒體。

在媒體圓桌會前,華為首次向媒體開放了先進熱技術實驗室、先進結構材料實驗室及內部網絡安全實驗室的參觀,希望以此展現公開透明的形象。

2011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發出一封面向全球的公開信,明確對網絡安全的承諾,這也成為華為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最高綱領,從公司治理到組織結構、技術創新到人員管理及IT系統都全面貫徹了網絡安全的保障要求。

同時,華為通過外部獨立第三方安全機構對華為硬件、軟件、解決方案來進行獨立的認證。從結果來看,在過去三十年裡,華為的設備一直在行業中保持了良好的安全運行記錄。

“我們看到的事實是——華為過去三十年裡沒有發生過嚴重的網絡事故、沒有網絡安全隱患、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華為在做有損於任何國家安全的事情。我們會通過積極主動溝通和開放的合作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一點。”胡厚崑說。

談到來自美國等國家的質疑對華為的影響時,胡厚崑反駁稱,“在美國我們的設備使用量接近於零,拿什麼來證明華為設備是有威脅的呢?”他表示,極少數國家把5G安全的擔憂這樣一個行業和技術的問題轉化為對某個具體公司的無根據的懷疑,不是聚焦在技術本身應該得到怎樣的保護和提升,而是出於意識形態或者地緣政治的考慮,對某個特定的公司產生不公正的懷疑。

此外,極少數的國家在5G的技術選擇上採取了“毫無事實根據的不負責任的做法”,簡單把個別公司拒絕在市場之外。“我們認為這樣的決定應該是非常專業和嚴肅的,必須有證據來支撐,沒有證據就做這樣的決定,最終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胡厚崑說。

今年收入將超千億美元

雖然孟晚舟事件引起各國廣泛關注,而事件背後的5G之爭和網絡安全問題也被放大和聚焦,讓華為站在了輿論的風口,但胡厚崑表示,目前華為的業務運行沒有受到個案的影響,整個公司的運行和財務體系運行都處於正常狀態。

據介紹,今年華為的經營業績非常好,今年總收入將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根據華為2017年年報,去年銷售收入為925.49億美元。

《中國新聞週刊》從華為方面瞭解到,由於2018年還沒有結束, 1000億美元只是根據目前的收入情況得出的概數。全年數據需要到明年1月份才能瞭解,詳細數據得到明年3月份出臺年報時才能掌握,

但從胡厚崑的介紹中可以看出,2018年,華為各項業務都取得了非常令人滿意的增長。其中運營商業務作為最大的一塊業務,已經獲得了25個5G商用合同,目前位列全球5G商用合同數第一,5G設備已開始全球發貨,1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

企業業務也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今年,世界500強企業中有211家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夥伴。而在去年,這一數字為197家。

在消費者業務領域,僅2018年上半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9500萬臺。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報告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全球市場份額躍升至15.8%,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今年,華為成功發佈了旗艦手機P20和Mate 20,終端銷售收入和發貨都有大幅增長,特別是華為P20系列贏得了女性用戶青睞,上市四個月全球發貨量就超過900萬臺。

此外,胡厚崑透露,在最近一次集團董事會上已經正式做出了決議,華為將在整個公司範圍內開展一次軟件工程能力變革,投入20億美元的專門預算,用五年的時間來全方位提升軟件工程能力,使得華為產品能夠更好地面向未來更復雜的網絡安全環境。

據瞭解,該計劃事實上是華為公司的技術創新流程(IPD流程)再造的一部分。早在十多年前,華為啟動了IPD流程變革,幫助華為具備了很強的技術創新能力,能夠提供可靠、高質量創新的產品。此次將啟動的是華為IPD2.0的流程變革,而軟件工程能力提升是整個IPD2.0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華為是一個很大的公司,做一個決定不容易,一旦做出決定,還從來沒有失敗過。我們一定會做出結果來,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也讓客戶和各國政府、合作伙伴對我們更有信心。”胡厚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