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究竟有沒有李巖

歷史上究竟有沒有李巖

李巖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歷史上是否實有其人?此前史學界有兩種截然對立的觀點。否定者以顧誠先生和欒星先生為代表,肯定者以陳生璽先生和王興亞先生為代表。

顧誠的文章有《李巖質疑》和《再談李巖問題》,分載於《歷史研究》1978年第5期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79年第2期;欒星的文章有《李巖之謎》和《李巖傳說的餘波》,收錄在欒著文集《甲申史商》裡,1997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陳生璽有專文《李巖在北京史實新考》,收錄在陳著文集《明清易代史獨見》中,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王興亞有一本《志大才疏的李自成》,其中專門談到了李巖的問題,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從時間上看,最先否定李巖其人的是顧誠(1978年和1979年),繼而陳生璽撰文反駁(1991年),接著是欒星(1997年)。就深度而言,欒星超過了顧誠,而二人都力持李巖為“烏有先生”說。陳生璽與王興亞則都堅稱李巖實有其人。

這場爭論的最後聲音是王興亞發出的(2008年),之後歸於沉寂,至今未聞對王說的反駁意見。

據王興亞《志大才疏的李自成》介紹,最近(2008年之前,具體不明)在河南省博愛縣發現了《李氏家譜》,《譜》載:李信,字巖,河南懷慶府河內(今博愛)縣唐村人。生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崇禎年間縣學的貢生。李信兄弟四人,李信居末,三個兄長依次為李倫、李仲、李俊。李信的三叔李春玉,字精白。李精白無子,以李信過繼膝下而承續香火,故李精白與李信為倫理上的父子關係。李精白在開封府杞縣做糧油生意,李信曾隨侍其父,在杞縣管理過生意上的賬目。李信的生父李春茂,是當地有名的拳師,與河南溫縣陳家溝“陳式太極拳”的創始人陳奏庭交好,而且兩家是姻親關係。由於這個背景,李信文武兼修,文則縣學生員,俗稱秀才;武則與其兄李仲和陳奏庭時時磋練,共研太極,著有《太極拳養生譜》。

崇禎十三年冬李自成由晉入豫,準備攻打洛陽。農民軍有個河南懷慶府河內縣人叫李牟,奉李自成之命回鄉召攬人才。由李牟的“引誘”,李信與其胞兄李仲,還有另外一李,叫李友,同鄉共九人參加了農民軍(見王著《志大才疏的李自成》第45頁)。

王興亞先生的介紹如果屬實,則李巖的問題已經解決。但王興亞著書行文,論據多不註明出處,所以《李氏家譜》的真實性還有待證實。

綜合四家之言,我個人的看法是,李巖確有其人,但不像歷來傳說的那麼重要,可能是農民軍中一個比較溫和的中、高級將領,清初的幾部野史小說把他的作用誇大了。學術是天下公器,我認為王興亞先生應該把《李氏家譜》公示出來,這樣李巖的問題才能徹底解決,並且讓人心服口服。

由於以上原因,我在長篇歷史小說裡把李巖定位為大順軍的“制將軍”兼“謀士”的角色,出場不多,只在關鍵時刻讓他露了露面,比較符合他“文武兼修”而又不是最高決策層成員的身份。

(欲知李巖身世的詳情,請看作家出版社新著《甲申風雲》,網上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