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俄羅斯有很多人叫“某某斯基”,如今為何很少見到“斯基”了

提起俄羅斯人的名字,很多人覺得他們的名字長得像火車,念起來還很繞口,都害怕自己的舌頭會在嘴裡打結。

在1999年的春晚舞臺上,馮鞏一句“馮斯特洛夫斯基”想必至今仍令很多人記憶猶新。這個名字化用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就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名字。

以前俄羅斯有很多人叫“某某斯基”,如今為何很少見到“斯基”了


也許有人會感到納悶,在一二百年前,俄羅斯明明有很多人都叫“某某斯基”,為什麼現在卻很少見到“斯基”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先從俄羅斯人的名字談起。

俄羅斯的姓氏出現很晚,直到上個世紀才普及

姓氏作為一個人在社會的重要標誌,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它也是經過一個複雜漫長的過程,才逐漸形成的。

俄羅斯人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都沒有自己姓氏。直到14世紀開始,一些王公貴族,才開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到16世紀,一些領主以及有名望的富商,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到了19世紀下半葉,大部分的農奴才獲得擁有姓氏的權利。

以前俄羅斯有很多人叫“某某斯基”,如今為何很少見到“斯基”了


和中國一樣,他們最早的姓氏也是源於地名。生活在中世紀的俄羅斯王公貴族們,他們有自己的領地,而且領地可以世襲,他們便在自己的姓名後面,加上領地名稱作為姓氏,用來顯示自己家族對某一領域的擁有權。

隨後,一些擁有土地但沒有爵位的領主,也開始使用領地名稱,作為家族姓氏。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開始在社會活動中佔據一定地位,他們也想擁有自己的姓氏。他們的姓氏就來源於他們所經營的商品,因此商人們的姓氏具有明顯的職業特徵。從姓氏上就可以看出,他們是某一類商品的經營者。隨後,神職人員也開始使用他們所在的教堂名稱,作為自己的姓氏。

以前俄羅斯有很多人叫“某某斯基”,如今為何很少見到“斯基”了

這些獲得姓氏的人員,都是在社會上具有一定地位的人。而大部分的農民以及農奴,還是沒有自己的姓氏。直到1861年,彼得大帝改革,廢除農奴制,這些農奴才被賦予了擁有姓氏的權利。於是,很多農奴就被賜予他之前所屬領主的姓氏,這樣也就出現,整村的人擁有一個姓氏的現象。


俄羅斯姓氏構成很複雜,當年取姓比“田中、松下“還隨意

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俄國作為參戰國開始大量徵兵,無數的農民開始進入士兵行列。在登記姓名時,他們很多人還沒有姓氏,於是這些負責登記的文書們,就按照自己的意願,開始給新兵授予姓氏。他們的做法相當隨意,就像日本當年給窮人取姓一樣,什麼田中、松下、山本之類的就出來了。

俄國人在這方面做的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少日本當年還參考一下出生地什麼的。可俄國人根本不管這麼多,想怎麼來就怎麼來。他們有的就直接以軍事術語,作為士兵的姓氏,比如斯米爾諾夫,就是“稍息”的意思。還有的以兵種作為新兵的姓氏,比如卡拉烏洛夫,就是“哨兵”的意思,這樣的姓氏在那個年代太多了。

以前俄羅斯有很多人叫“某某斯基”,如今為何很少見到“斯基”了

這些具有濃重時代色彩的姓氏,畢竟只佔俄羅斯人口的一小部分。他們的姓氏來源相當複雜,有的是根據父稱,就是把父親的名字作為姓氏,其實就是為了表示,他是“某某人的子女“的意思。還有些根據體貌特徵做姓氏的,以動物圖騰做姓氏的,以人物性格做姓氏的,以來源地作為姓氏的等等。現在甚至還出現了複姓,就類似於我們今天,把父親的姓加上母親的姓,作為一個新的姓來給孩子起名字一樣,他們也有這種類似的做法。

斯基這一姓氏,隨著沙皇覆滅逐漸減少


以前俄羅斯有很多人叫“某某斯基”,如今為何很少見到“斯基”了

20世紀以前,俄羅斯人的姓名相當好辨認,他們有一大特徵,就是帶有名字後面帶“斯基”二字,比如著名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在俄語中,“斯基”是一個男士姓名的後綴,表示“xx的”意思。從這後綴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出自哪一家族,或是來自哪一地方,或者是從事某一職業。

那時候,“斯基”之所以那麼氾濫,那是因為當時擁有姓氏的人比較少,而且那時候擁有姓氏的人,非富即貴。可以說,那時候擁有“斯基”後綴姓名的人,都是社會上流人士。

俄羅斯人在正式場合中一般稱呼“姓“,而不稱呼”名“。擁有姓氏就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從”姓“可以看出你的家族背景,就可以迅速讓別人判斷出身份地位的高低,其實就是為了炫耀出身。

以前俄羅斯有很多人叫“某某斯基”,如今為何很少見到“斯基”了


到後來,蘇聯通過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統治,封建勢力以及舊貴族們紛紛被殺。因為這些貴族的“姓“大部分都帶”斯基“二字,所以他們也就隨著沙皇的倒臺,迅速減少。

隨著社會的發展,姓氏也不再成為代表一個人榮耀的資本。在俄羅斯人普遍擁有了姓氏後,姓氏也就變得複雜多樣起來,“斯基“所佔比例也就越來越少。所以,我們現在就很少能夠見到帶有”斯基“的名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