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兒時記憶的總是讓人懷念,那時天真無邪,那時心底總不知愁為何物。

藍藍的天空,清澈的流水,滿山的桃花,還有外婆那一聲親切的呼喚。

而如今,我們已然長大,身處在城市的浮華中,心中那一方淨土,是否依然存在。

小時候總愛跟著大人去趕場,因為只有那個時候我們才能央求著爺爺奶奶給我們買糖,買粑粑。

如今長大了,雖然生在城市,但是隻要有趕場的地方依然會想去湊湊熱鬧,感受那種熱鬧非凡的市井生活。

可是今天去土橋趕場卻聽到了不好的消息,11月土橋將被取締,不再允許擺攤營業了。

今天也許是我最後一次趕土橋回味那種市井生活了。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當作紀念。

也請有幸能觀看到這篇文章的網友可以耐心的讀下去,或許你也能從中回憶到一絲童年的快樂。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我第一眼看到這個老爺爺的時候真的是被驚到了。太有範了。

“龍珠”大家看過嗎?像不像裡面的龜仙人。真的是太像了。真人cosplay。

其實我拍照的時候還是有點不好意思的,感覺老人家的氣場太強了。

等他走近了我才發現,其實他的臉色蒼白,發青,我不敢妄言這像什麼,不過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猶記得兒時,爺爺、外婆都是醃鹹菜的高手。

爺爺的鹹菜奶奶不能碰,奶奶要是碰了,整缸鹹菜都會臭,所以,奶奶從不醃鹹菜,到現在我也不明白為什麼?

爺爺的醃得蘿蔔乾,大頭菜,兒菜等,用白酒辣椒花椒拌得香香的,放進罈子裡,大太陽的天氣會拿出來翻曬。

小夥伴們來我家院壩玩耍的時候,一人一把。那時沒什麼零食,醃蘿蔔乾也能吃出辣條的味道。

往往到最後太陽落山,一面篩的蘿蔔乾,最後只剩一半。

還有外婆做的黴豆腐,我們喜歡叫“紅豆花”,罈子肉、豆豉、蘿蔔粒……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兒時,最快樂的就是放學以後,爬到外婆家的廣柑樹上,想吃哪個摘哪個,何不快意。

這個廣柑的品相不好,屬於歪瓜裂棗,應該是自家的,一塊錢一斤。倒也便宜。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折耳根,四川重慶貴州人的最愛。學名魚腥草。

一般外地的遊客都接受不了它濃烈的味道,不過現在這個季節挖折耳根大多都是葉子根要少一些,葉子嚼起來就像吃草,本來也是草,根要好吃一點。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這個大家可都看見過?

“腳板苕”,意思是長得像腳板一樣的紅薯。

這個以前農村很多人栽種。很香甜,比一般的紅薯好吃。它裡面是紫色的,水分更高。

只是這個婆婆的“腳板苕”可能肥料不足,長得很小,而且上面部分都不能吃,本來賣3塊錢一斤的,討價還價了好久2塊錢全部。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豆乾,沒什麼太大的說頭。

燒白那可就不一樣。蒸得好的燒白,耙耙的,入口即化,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加上下面下飯的鹹菜。當真巴適。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兒時,村子裡有許多的皂角樹,我們總喜歡在大樹下乘涼,大家聚在一起,談天說地,直到夜幕降臨,才各自回家吃晚飯。

只是現在純皂角洗頭洗衣服,已經不被大多數年輕人接受了,買回家也只能當作懷念。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現在冬天快到了,大家秋褲都穿好了嗎?

現在好多年輕人冬天都不穿秋褲了。

穿秋褲的傳統現在大多數都是老人在履行。

不過像這樣,花花綠綠的秋褲,太有年代感了。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曲子”就是做醪糟,發酵用的。

醪糟用途還是很廣,除了煮酒釀圓子,還可以放在火鍋湯底下面,增加火鍋的香味。

大家如果仔細看,重慶的大部分火鍋館湯底下面都有醪糟的蹤跡。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白糕,重慶人都喜歡吃一種食物,用米做的。

和發糕類似。

好的白糕吃起來甜甜的糯糯的,沒有發酵的酸味。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這種搪瓷的盆盆碗碗,小時候家都是用的這種。

那時候,估計人人家裡都有一個映著大紅喜字的搪瓷盆。

不過這種搪瓷有一點壞處就是不經磕,很容易掉瓷。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這個面篩,重慶人叫“缽蓋”。

用來曬東西,盛東西的。

不過我記得那時,外婆拿它來養蠶。

蠶在“缽蓋”上面蠕動,吃桑葉發出沙沙的聲音,很是好聽。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這個重慶人說的“甑子”。

這個東西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吧,用來蒸飯,蒸渣肉。

“甑子”蒸出來米飯同電飯鍋煮出來的不同,自帶木桶的香味,噴香。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這種大的籮篼。

農村打穀子、曬苞谷。用來擔各種只要它能裝得下的東西。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背篼、筲箕、刷把。

農村的必備。

背起大背篼,上山打豬草,割兔草,背紅苕……

一上午的時光就這樣匆匆流過。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老黃曆已經很少有人用了吧。

以前手機還沒普及的時候,家裡都會買一本日曆,每天撕一篇,一直撕到過年。

還可以在日曆上面看日子,今天宜做什麼,明天宜做什麼。

小時候最喜歡的也是去撕日曆,好像今天撕掉了我們就長大了。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趕場的時候自然少不了賣菜秧秧的,種的各種菜,都是從小苗開始長大的。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還有各種各樣的菜種。

自己種的菜,不像菜市買的那樣,打滿各種農藥激素。

不僅吃著放心,其中的快樂成就也只有自己能體會。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這種攤子的飾品,現在看起來很low吧。

可是,從前,能在攤位前停留半天,這個好看,那個也漂亮。

尤其是那種長的髮夾,夾一個在頭髮上都覺得好漂亮,還不覺得掛頭髮。

可惜現在已經沒有以前那種蝴蝶髮夾了。

我以前最喜歡了,幾毛錢一個,夾在頭髮上,蝴蝶好像要飛起來了一樣。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集市的衣服自然比不上商場的了,很有年代感。

一般吸引得都是中年婦女和老人。

想以前,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一說起去趕場買衣服便能高興好久,買了還不能隨便穿。

得等呀等,盼呀盼,盼到初一的時候穿著新新的衣服,挨家挨戶的去拜年。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茶館永遠是老頭老太太的天地。

老了整天無事,就泡在茶館,喝喝茶,打打牌,老年生活也無比愜意。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集市上哪裡能少得了賣藥酒的呢?

這個還算小打小鬧了。

那些地攤上擺著鱷魚、蛇、烏龜等動物的才真叫牛。

打著免費試用的旗號,忽悠一大堆中老年人圍觀。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這次趕場倒是看見了這個挺新奇的東西。

說是叫什麼玉石來著,忘記了。

摸著涼涼的,還挺好看。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城市裡面集市賣得廣柑樹比農村貴。 還有以前炒得火熱的鐵皮石斛,到現在依然受歡迎。 還有肉友們最愛的各種多肉。不過我覺得都挺貴的。 老樁一般在四十到一百多左右,因為沒有大老樁,其他的大部分十塊錢二十塊錢。不過有好多藥錦。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土蜂蜜。

讓我想起從前在農村,大伯也養蜂。

每次取蜂蜜的時候,都是我們這群小孩子最高興的時候。

一人分一塊帶著蜂巢的蜂蜜,吃在嘴裡,把人甜得喲。

這個老公公的蜂蜜有一股槐花和桂花的清香,聞一下真的沁人心脾,有一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感覺。

大伯家的蜂蜜因為在農村,採蜜大多是各種野花,但是,聞起來同樣,油菜花的香味混合著野花的清香。讓人忘卻煩惱。

我也不禁感嘆,這世間怎麼會有蜜蜂這樣勤勞的工作者,讓我們能擁有這樣甜蜜的夢。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烤豆乾。

從前,家裡打了豆花,吃不完,外婆總會把水瀝乾,用石頭壓成幹豆,醬油、花椒、香料,切小塊,放在面篩上,用柴火慢慢得烤。香香的。

現在自家烤豆乾已經很少了。

其實,還是老味道更有滋味。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活水豆花。三塊錢一坨。

以前家裡的石磨,推出的豆花,那才叫一個香。

外婆抓著把頭,我拿著勺子一勺一勺的添豆子。

一開始總是添不好,跟不上外婆的節奏,總是會撞在槓子上,後面越來越熟悉。

推著推著,外孫長大了,外婆卻變老了。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這樣賣魚的方式,南方城市大多都這樣。

白色的鰷魚。我們叫“參子”。

老家有條河,裡面有許多這樣的魚。

我和弟弟總愛用外公的破漁網去河裡撈。

這種魚,長不大,而且一上岸很容易死。

一般就擠出去內臟裹點澱粉,炸來吃,沒什麼肉,不過也挺好吃的。

偶爾抓得少,外公就用來喂他心愛的貓。

想想小時,感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螃蟹和螺螄。 小時候和弟弟摸螃蟹,摳龍蝦,螺螄、瓣殼,都不在話下。 自然沒少被龍蝦螃蟹夾手。 雖然是女孩子,可是小時候的我,也是很皮很皮。 當然,什麼摳黃鱔,捉泥鰍,抓青蛙,我都幹過。 兒時,是真的很快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如今,這些兒時記憶都成為最珍貴的回憶。

生活在城市的我們,本來偶爾也可以回味一下,現在也要被取締了。可憐,可惜。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趕集:兒時純真的記憶,商業化城市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消失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