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斯:“左翼老將”再斷白宮夢

新華社華盛頓4月8日電 (天下人物)桑德斯:“左翼老將”再斷白宮夢

新華社記者孫丁 徐劍梅 鄧仙來

美國民主黨總統競選人伯尼·桑德斯8日宣佈退出總統選舉民主黨選戰。這意味著,領跑該黨預選的前副總統喬·拜登將大概率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這是桑德斯連續第二次從民主黨預選中突圍失敗,這位78歲的“左翼老將”今後恐怕再難參選,但能夠預見的是,他所代表的“進步派”運動不會終止,還可能對民主黨未來政治綱領產生更多影響。

遺憾退出

桑德斯當天發表講話說,在過去幾周裡,他和團隊及許多支持者就其競選前景進行了評估。鑑於目前拜登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黨代表票數上的領先優勢,他“幾乎不可能”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基於此判斷,他決定停止自己的競選活動。

桑德斯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一個猶太移民家庭。在芝加哥大學攻讀政治學本科學位期間,他積極參與民權、反戰等政治運動,對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和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理念倍加認同。

大學畢業後,桑德斯回到紐約市。在多個行業浸染後,他於1968年移居美國東北部佛蒙特州伯林頓市,並在那裡開啟政治生涯——先是以獨立派人士身份當選伯林頓市市長並數次成功連任,之後又先後當選代表佛蒙特州的聯邦眾議員和聯邦參議員。

2015年5月,桑德斯正式啟動首次總統競選活動。與其他主要競選人不同的是,桑德斯拒絕接受富人的政治獻金。與此同時,他重視基層競選活動,並善於利用社交媒體。儘管在那次民主黨選戰中,他最終敗給了希拉里·克林頓,但其“全民醫保”、免除公立高校學費等“進步派”主張得到了年輕一代選民熱捧。

2019年2月,桑德斯第二次宣佈競選美國總統。憑藉這些年積攢的影響力,他一上來就被視作大熱門。在今年2月民主黨預選早期階段,桑德斯表現強勁,在年輕選民和拉美裔選民中支持率高於其他民主黨競選人。

隨著2月底“溫和派”主要代表拜登在南卡羅來納州大勝後,“溫和派”競選人紛紛退選並團結支持拜登,民主黨預選形成拜登和桑德斯對決的格局。在3月以來的預選中,拜登領先優勢不斷擴大,黨內要求桑德斯儘早退選的呼聲增加。

美國聖安塞爾姆學院政治學副教授克里斯托弗·加爾迪耶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桑德斯此次敗陣,外因是“溫和派”陣營在不利開局下迅速形成合力阻擊,內因是他未能擴大支持者範圍並挖掘更多選民。此外,“進步派”主張不乏質疑者,桑德斯沒有去認真說服他們。

未來之路

作為“進步派”代表人物之一,改變美國不平等現狀、縮小貧富差距是桑德斯一直以來的追求。無論在國會提案還是競選總統,他一貫主張實施“全民醫保”、提高最低工資、增加富人稅收、免除公立高校學費、大力應對氣候變化等政策。

桑德斯退選後,拜登成為當前唯一的民主黨總統競選人,不出意外的話,他將代表民主黨挑戰現任總統、共和黨人特朗普。拜登8日發表聲明稱讚桑德斯引領的“進步”運動,並努力拉攏他及其支持者,以追求黨內團結。

桑德斯在8日講話中對拜登表示祝賀,同時表明合作意願以推進“進步派”議程,但並未明言支持拜登。桑德斯說,自己的名字仍舊在餘下各州預選的選票上,將繼續爭取儘可能多的黨內代表選票。他同時強調疫情暴露出美國當前醫保體系的短板。

加爾迪耶裡分析說,桑德斯此時退選有政治考量,若繼續堅持,不過是又一次預選失利,還將損害他在國會乃至美國政壇中的影響力。還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時退選,桑德斯將成為拜登需要爭取的對象,可能更有利於他實現政治訴求。

此外,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達雷爾·韋斯特告訴記者,桑德斯退選使得拜登能夠專注於對陣特朗普,有助於民主黨儘早佈局選戰。《今日美國報》文章認為,今年的美國總統選戰將有很強的不可預測性,雖然民主黨團結一致不能保證最終勝利,但至少能避免黨內分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