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朝藩屬國至今還在懸掛大清國旗,是唯一不與中國建交的鄰國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主要標誌,往往賦予了很多的含義,比如我國的五星紅旗,一顆大的紅星和4顆有一角向著大紅星的小紅星,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歐洲大多數國家是三色旗,代表的是三權分立制度,英國的前殖民地國家獨立後,往往帶有個“米”字。

這個清朝藩屬國至今還在懸掛大清國旗,是唯一不與中國建交的鄰國

相信留心過奧運會入場儀式的朋友會發現,有一個國家的國旗,竟然是一條龍,跟清朝的國旗幾乎一模一樣,很讓人驚訝,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清朝藩屬國至今還在懸掛大清國旗,是唯一不與中國建交的鄰國

這個國家就是不丹,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上的一個國家,清朝時曾經是大清的一個藩屬國。1872年,大清總理衙門要求中國的所有輪船必須懸掛國旗:一個三角形的,龍頭向上,底色為黃色的三角形龍旗。但是這款國旗與世界上通用的國旗規格有點衝突,國際上的國旗,一般都是長方形的,且黃色的旗幟一般是求救的信號。

這個清朝藩屬國至今還在懸掛大清國旗,是唯一不與中國建交的鄰國

清代三角國旗

1888年薪頒佈的《北洋海軍章程》規定新的國旗為長方形,單顏色仍然是黃色。不丹的國旗是龍旗,表明不丹曾是大清的藩屬國,其國王受大清中央王朝冊封。清朝頒佈國旗後,要求藩屬國必須用清國國旗,唯一不同的是國旗分等級,清王朝作為中央王朝,其龍爪是5個爪的,其餘的藩屬國的龍則是4個爪的。清朝的外交官黃遵憲曾建議朝鮮用龍旗作為國旗,由於日本的從中作梗和其他原因,後面採用了折中的八卦旗,朝鮮半島在1910年被日本吞併,太極旗的國旗地位也隨之被取消,知道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新政府再次使用了太極旗作為國旗。

這個清朝藩屬國至今還在懸掛大清國旗,是唯一不與中國建交的鄰國

韓國國旗

隨著清朝的衰敗,國力的衰微,自保尚有問題,不丹的外交受英國“指導”,1947年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屬印度的領土和權力,接管了不丹的外交“指導權”,目前的不丹內政外交幾乎完全受印度控制,隨時可能被印度吞併,成為第二個錫金。

這個清朝藩屬國至今還在懸掛大清國旗,是唯一不與中國建交的鄰國

目前,不丹是中國陸地上14個國家中,唯一未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