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後,明朝遷都南京會如何?

導讀:土木堡之變後,京城大臣出現兩種聲音。當時的侍講徐珵的建議是南遷(也就是後來發動奪門之變的徐有貞),而於謙等大部分朝臣的意見是堅守。當然後來事實證明於謙留守北京是正確的,不敢說為大明續命200年但是說力挽狂瀾確實不過分。那麼我們設想一下,假若當時按照徐有貞的建議明朝遷都南京會是什麼結果?個人的推測,如果明朝在土木堡事變後遷都南京能達到劃江而治就不錯了。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遷都南京會如何?


土木堡之變明軍慘敗: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包含三大營在內的20萬精銳野戰軍隊被滅;最後一批精銳將領朱勇、張輔等戰死。京城百官群龍無首,人心惶惶。此時如果沒有人挺身而出;如果按照徐有貞建議那樣遷都南京的話,必將引發由量變到質變的崩潰。而大明王朝不會因遷都南京而穩固,南明將提前兩百年登上歷史舞臺。


土木堡之變後北方孱弱形勢絕對了一旦南遷形勢必然崩潰

也先俘虜明英宗以後,整個北方野戰部隊基本被一掃而空。為防守北京于謙在號召藩王勤王同時,抽調宣府、遼東九邊兵力入京;並且在河南、山西、山東、陝西幾省內募兵;甚至抽調山東、河南備倭、運糧諸軍入衛。可以說基本上北方兵力已經非常緊張了。

《明史》記載:壬子,詔諸王勤王。丁巳,詔宣府、遼東總兵官,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巡撫及募兵御史將兵入援。徵兩畿、山東、河南備倭運糧諸軍入衛,召寧陽侯陳懋帥師還。

俗話說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如果明朝皇室沒有抗戰決心,還怎麼指望眾多勤王的將領。一旦明朝皇室絕對南遷南京,也先挾土木堡大勝之威以明英宗為人質就可迅速在北方跑馬圈地。孱弱的北方國防根本無法抵擋也先,一旦也先進入中原就不會滿足掠奪一把就走。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遷都南京會如何?


一旦南遷大明形勢甚至比安史之亂後的大唐都無法相比,明朝能否夠劃江而治都未可知

一旦明朝遷都南京,也先突入中原那麼明朝幾代帝王構築的九邊防線就會陷入崩潰。也就是說九邊已經沒有用了,處於巔峰時代的瓦剌騎兵就會肆意驅逐明軍離開北方。也就是說本來就夢想恢復蒙元版圖的也先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隨著明軍勢力的撤退,奴兒干都司會併入瓦剌;幽雲既失,南明只能在構築長江-淮河防線。隨話說守江必守淮,沒有淮河防線長江也靠不住;西部本來就臣服瓦剌的東察合臺汗國以及烏斯藏地區都會傳檄而定。這樣瓦剌就會成長為版圖堪比鼎盛時期前秦的大帝國,與南明隔江對峙。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遷都南京會如何?


而明朝皇族遷都南京後,也會很快穩定下來。畢竟江南富庶、衛所齊全,所以相對來說還比較安全。但是這就是蒙元與南宋對峙的翻版,註定不能長久。南方缺乏戰馬組成的精銳騎兵,其次從宣宗開始就禁止海外貿易。所以從賦稅和戰力兩方面來說南明都有所欠缺,況且明朝中後期的以文馭武制度的存在大明的國祚很有可能堅持不到1644年就會結束。

因為瓦剌一旦佔據中原,就會成為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並存的政權。他們一定會吸取元朝被滅的教訓,協調兩個文明治理的矛盾。此消彼長之下,指望瓦剌自身衰弱週期到來希望不大。


小結:

綜上所述,如果明朝南遷的話會造成很可怕的結果。如果沒有于謙的加持,也許中原會更快迎來少數民族政權的入主。所以說于謙有存亡繼絕的功勞。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