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圖裡琛為何要在諾敏面前故意暴露他粘杆處身份?

《雍正王朝》中的圖裡琛,絕對是“人精”一般的存在。

“奴才這就去殺了肖國興”,這是圖裡琛的在劇中的“經典名言”,簡簡單單的一句指桑罵槐,在裝傻充楞的同時,也順勢摸清楚了康熙內心的所思所想,不得不佩服圖裡琛所具有的大智慧。

《雍正王朝》中,圖裡琛為何要在諾敏面前故意暴露他粘杆處身份?

同樣是在熱河秋闈期間,康熙深夜突然造訪鹿圈,發現了太子偷情的事實,而這個時候的圖裡琛先是假裝解手離開現場,企圖將自己置身事外,而在被德楞泰喊回來之後,又故意失手,除掉了太子的貼身太監何柱,既保全了皇家的威嚴,同時讓自己是康熙與太子兩不得罪,甚至還會獲得兩方的讚許,這也顯示除了圖裡琛的智慧。

憑藉著這份智慧,再加上他絕對的忠心,讓他在康熙、雍正兩位帝王的御前,都擔任的非常重要的職務,也深得兩位帝王的信任。

《雍正王朝》中,圖裡琛為何要在諾敏面前故意暴露他粘杆處身份?

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才會安排圖裡琛這樣一位大內的侍衛頭領作為欽差大臣,前往山西調查“藩庫弊案”,而不是按照慣例派遣一般的文官前往,一方面,雍正要藉由圖裡琛對於自己的絕對忠心徹查清楚整個案件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圖裡琛的勇武和謀略讓他成為了勝任這份差事的不二人選。

“藩庫弊案”,看似是田文鏡和山西巡撫諾敏之間的矛盾衝突,然而發展至此,已經成為了整個山西官場與雍正之間矛盾與對抗。

《雍正王朝》中,圖裡琛為何要在諾敏面前故意暴露他粘杆處身份?

起初,田文鏡發現了端倪,進而在李衛和鄔思道的幫助下,開始清查山西藩庫的內幕,但是遭到了諾敏所帶領的山西官員們的極力阻撓。而在朝中,由於八爺黨、隆科多等人也站在了諾敏的一邊,也使得田文鏡的處境變得愈發的微妙,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派圖裡琛去山西一探究竟,徹查清楚真實的內幕。

圖裡琛表面上對於田文鏡和諾敏是兩不相幫,但是從他臨行前隆科多與他的談話以及雍正皇帝對他的交代中,圖裡琛已經隱約感受了諾敏的問題,因而有意無意的站在了田文鏡一邊。在田文鏡前去控制藩庫的同時,圖裡琛遵照田文鏡的請求,將包括諾敏在內的所有山西官員全部控制在了巡撫衙門內。

《雍正王朝》中,圖裡琛為何要在諾敏面前故意暴露他粘杆處身份?

這個時候已經不在是田文鏡和諾敏之間的衝突,而是整個山西官場與代表雍正查辦此時的圖裡琛之間的較量,換句話說,山西官場此時正在對抗的是雍正皇帝。

一來,諾敏等人如不服從作為欽差大臣圖裡琛的安排,按照大清律法就是對於皇權的直接挑釁和褻瀆。

二來,諾敏等人的此前在藩庫上的舞弊行為,已經是欺君之罪,並且還被雍正賜予了“天下第一巡撫”的牌匾和稱號,一旦事情敗露,雍正皇帝的顏面必然蕩然無存,而他們也將為雍正所遷怒。

三來,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諾敏等人必然是留有後手,準備著“狗急跳牆”的。

所以,此時對於圖裡琛而言,情況是危及的,但是對於他來說,卻又不能又半點妥協。

圖裡琛亮出自己身上的傷疤,告知眾人自己的身份,為的是自保,更是為了震懾在場的山西官員。

首先,圖裡琛亮出身份,當時對於諾敏等人就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圖裡琛是雍正設置的“粘杆處”管代,換句話說,就是替雍正辦理秘密差事的機關頭子,不僅為雍正所信任,更是為所有朝臣所忌憚。一旦圖裡琛有所意外,諾敏等人必然是性命不保。況且在當時的情況下,以圖裡琛的權限,完全可以來個先斬後奏,這對於諾敏等人的威懾力是非常強大的。

《雍正王朝》中,圖裡琛為何要在諾敏面前故意暴露他粘杆處身份?

其次,圖裡琛亮出了身上傷痕,就是表明了自己“玉石俱焚”的態度。

俗話說“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這就是當時圖裡琛的狀態,諾敏等人已經拿出了“狗急跳牆”的態度,圖裡琛就更不能退縮,儼然一副“玉石俱焚”的態度,也會讓諾敏等人擔憂,畢竟刀劍無眼,圖裡琛等人又是佩戴武器近在咫尺,一旦發生意外,他們自己也會性命不保,也就失去了反抗的意義。

再次,實際上這也是圖裡琛的心理戰。

諾敏為首的山西官員,製造“藩庫弊案”欺君罔上在先,如今有挾制欽差,本就是罪大惡極,心中必定充滿了膽怯,而圖裡琛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亮出身份,表明態度,從氣勢上就震懾住了所有人,也平穩的化解了這場危機。

最終,在田文鏡和圖裡琛,包括李衛、鄔思道的共同努力下,山西藩庫弊案的真相大白於天下,諾敏也因為他的欺君罔上被斬於菜市口,而雍正也用跪拜天下的方式為自己的急功近利向天下人謝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