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知識小科普

2020年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是由中國抗癌協會1995年倡導發起的。

國家癌症中心發佈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

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續上升態勢,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肿瘤知识小科普

全球每年都有超過1400萬人被診斷出癌症,其中的大部分人生活在低中收入國家。2015年,880萬人死於癌症,佔全球死亡總人數的六分之一。因癌症死亡的人數遠超因為艾滋病,結核病,瘧疾死亡人數的總和。

中美差距巨大,我們任重道遠!

肿瘤知识小科普

全球癌症死亡人數中大約三分之二來源於欠發達國家,因為缺乏治療及診斷癌症的時間過晚,導致癌症致死率更高。延誤治療和癌症進展到晚期的後果極為嚴重——癌症的進展會明顯增加因癌症致死、致殘的概率。

癌症,作為慢性病中比較棘手的惡性疾病,同時高發病率與高死亡率也代表著我國的癌症科普沒有做到位,且缺乏精準康復管理經驗。

如何科學抗癌,需要理清一下基本概念

癌症是什麼?

在醫學上我們所說的癌(cancer)就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起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稱之為肉瘤。

在2012年時,癌症被定義為一種慢性病,它是可防可控的。為了讓更多人不再“談癌色變”,我們將重新認識這一疾病。

按發病率排序,我國十大常見惡性腫瘤分別是: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腦瘤和胰腺癌;按死亡率排序: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胰腺癌、乳腺癌、腦瘤、白血病和淋巴瘤是主要的腫瘤死因。

肿瘤知识小科普

某些癌症的起因複雜,甚至到目前為止,一部分癌症的起因仍然不明確。不過根據目前現有的資料可以看出:大部分癌症是長期細胞受損累積的結果。正常來說,人體每天都會釋放出一兩個異常細胞,免疫系統可以甄別並消滅,對人體不會產生影響。但是某一天免疫系統失調放過了異常細胞,這些攜帶錯誤DNA的細胞無限增殖,最終形成腫瘤。大部分癌症不是一朝一夕就患上的,它是一個長期演變的結果,可能你的第一個癌細胞要追溯到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

癌症可以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但是很多患者仍然會有這樣的想法:反正已經是晚期了,癌症是不可能治好的,就乾脆不治療。其實,不管到癌症的任何階段,都不要放棄希望。近年來,多方呼籲要以規範生活方式,來降低癌症的發病率。控制菸酒、減少熬夜、經常運動、注意飲食健康,這些都是干預癌症發生的重要手段。

《世界癌症地圖》第三版中篩選出了一部分導致癌症的危險因素:吸菸、肥胖、感染、酒精、紫外線輻射、空氣汙染、不健康生活方式,這些都是外源性毒素。除了這些我們能夠看得見的毒素,也要警惕內源性毒素,比如壓力。壓力過大,容易引起內分泌失調,人體免疫下降。

提升癌症預後康復效果

臨床上將五年之內沒有復發轉移,稱為臨床治癒。對於癌症患者來說,不僅要接受生理治療,還有心理治療也不能忽視。心理是癌症的第一關,很多人沒有挺過應激期,導致短時間內身體快速拖垮。讓癌症患者知道,癌症是慢性病,通過科學的方法干預,是可以得到較好的生存質量,這對患者心理應激能力建設十分重要。下一步,通過復原患者受損的細胞微環境,從飲食、運動和微生態菌群上正向干預,可以幫助人體重塑自體免疫微循環。

腫瘤的綜合治療就是根據病人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範圍(病期)和發展趨勢,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以期較大幅度地提高治癒率及生存質量。一般醫生會根據腫瘤的綜合治療原則,從病人的最大利益出發,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臨床經驗,採用最合理有效的一種或幾種治療手段來進行治療,以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綜合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療效,因此是目前治療腫瘤常用的方法。

一般腫瘤臨床分Ⅳ期,Ⅰ、Ⅱ、Ⅲa期可以手術,而Ⅲb和Ⅳ期則不能手術切除;有些腫瘤,原發灶雖然很小,沒有很好地做全身檢查去發現轉移病灶,手術不但不能延長生存期,反而增加痛苦。有些腫瘤雖然沒有遠處轉移,但分期較晚,局部與周圍組織或血管有粘連,此時著急手術一般不能成功,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如果採取腫瘤的綜合治療,先放療或化療,使腫瘤縮小到能夠手術的水平,再行手術切除就能成功;有些腫瘤屬於放化療敏感腫瘤,單純中醫治療不能控制病情,應當中西醫結合治療;

而另一些腫瘤,屬於放化療不敏感腫瘤,在不能手術切除的晚期階段,就需要以中醫治療為主;還有一些晚期腫瘤,國際醫療界已經證明放化療不能明顯延長生存期,就需要以中醫治療為主,雖然不能治癒但能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總之,腫瘤的綜合治療原則就是按照患者本身的情況和病情的發展來決定正確的治療方法,將西醫和中醫有效的結合起來,中醫標本兼治,扶正祛邪,治療溫和,西醫雖不能治療根本,但是見效快,能夠很好的控制症狀。因此各取所長,補其所短,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世界衛生組織為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療提出如下定義:“對所患疾病已經治療無效的患者積極地、全面地醫療照顧。對疼痛,其他症狀以及心理的、社會的和精神的問題的控制是首要的。姑息性治療的目的是使患者和家屬獲得最佳生活質量。姑息性治療的很多方面也可與抗癌治療一起應用於疾病過程的早期”。

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性治療問題日益引起醫學界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儘管人類經過上百年的努力,試徹底攻克癌症這一頑症,但時至今日,發達國家癌症的治癒率為45%~50%,有一半以上的癌症患者不能被治癒;發展中國家,癌症治癒率更低,在我國,儘管一些省級腫瘤醫院的治癒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全國癌症平均治癒率只有20%左右,也就是說有80%的患者尚不能治癒。這些不能治癒的患者應得到進一步的姑息性治療和合理的醫療照顧,但由於人們傳統觀念對癌症和死亡存在偏見,致使大量晚期癌症患者得不到合理的治療和妥善的安置,相當多的晚期癌症仍然是無休止地手術、放療、化療……不僅耗費財,還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有部分晚期腫瘤病人不治療或輕信廣告和他人,自己買“藥”吃,結果造成病人極大的身心痛苦、經濟損失、家庭不寧、增加了社會和工作單位的負擔。

過度治療對晚期癌症病人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有的晚期癌症病人,已經多處轉移擴散,無法進行根治性手術,如果沒有出現危及生命的合併症,則手術有害無益;有的病人反覆化療,造成白細胞低,身虛弱,此時化療只會增加痛苦、加速死亡;有的癌症病人放療過度引起的放療後遺症往往比腫瘤本身還要難治並且痛苦萬分。

所以,癌症治療的戰略戰術應該是:早期發現,爭取根治;晚期癌症,姑息治療。姑息治療的要點是合理的綜合治療,避免過度治療。

首先要轉變觀念,樹立與瘤共存,和平相處的觀點,既然晚期癌症目前還無法治癒,治療的目標就是:減輕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病人生命。而中藥治療癌症,在減輕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質量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我們提出的中醫姑息治療晚期癌症,充分發揮了中醫毒副作用小、價格低廉等特色,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也符合中國的國情和社會醫療保險低水平、廣覆蓋的宗旨。

晚期癌症患者的中醫姑息性治療,不限於一般概念的“醫療”,不僅是包括中醫在內的綜合治療,還應包括解決患者及家屬一系列心理的、情感的、精神的、社會的需要等問題,使他們在機體上、特別是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治療,精心的理和安慰。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性治療,不僅需要心理學和社會工作者以及一大批志願者的共同努力。總之,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性治療旨在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使其儘可能以一種輕鬆的心境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歸納總結

01 癌症是一類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慢性病

癌症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350萬,死亡病例超過200萬,防控形勢嚴峻。

(一)癌症應該被看作是一種慢性病。很多人認為癌症是絕症,意味著無藥可救,其實大部分癌症是人體細胞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基因損傷和改變長期積累的結果,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複雜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

(二)癌症也應該被理解為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目前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吸菸、喝酒、肥胖、壓力、缺乏運動等都是癌症的高危因素,我們應該戒酒戒菸、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舒緩心情。“只要我們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體檢,做到“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能最大程度預防癌症,提高癌症生存率。”

02 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一)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二)我們可以通過三級預防來進行癌症的防控,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損害;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級預防是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三)國際先進經驗表明,採取積極預防(如健康教育、控煙限酒、早期篩查等)、規範治療等措施,對於降低癌症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

(四)我國實施癌症綜合防治策略較早的一些地區,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現下降趨勢。

03 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

(一)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症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

(二)吸菸、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酗酒、壓力、心理緊張等都是癌症發生的危險因素。

(三)戒菸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情舒暢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發生。

(四)癌症的發生是人全生命週期相關危險因素累積的過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儘早關注癌症預防,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觸菸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

04 癌症不會傳染,但一些致癌因素是會傳染的

(一)癌症是由於自身細胞基因發生變化而產生的,是不傳染的。

(二)一些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的細菌(如幽門螺桿菌)、病毒(如人乳頭狀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會傳染的。

(三)通過保持個人衛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種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頭狀病毒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關的細菌和病毒,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

05 規範的防癌體檢能夠早期發現癌症

(一)防癌體檢是在癌症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針對常見癌症進行的身體檢查,其目的是讓群眾知曉自身患癌風險,發現早期癌症或癌前病變,進行早期干預。

(二)目前的技術手段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的常見癌症。使用胸部低劑量螺旋CT可以檢查肺癌,超聲結合鉬靶可以檢查乳腺癌,胃腸鏡可以檢查消化道癌等。

(三)要根據個體年齡、既往檢查結果等選擇合適的體檢間隔時間。

(四)防癌體檢專業性強,講究個體化和有效性,應選擇專業的體檢機構進行。

06 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關鍵

(一)癌症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與癌症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生存時間越長。

(二)關注身體出現的癌症危險信號,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

(一)癌症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非手術治療包括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內分泌治療、中醫治療等。

(二)規範化治療是長期臨床治療工作的科學總結,根據癌症種類和疾病分期來決定綜合治療方案,是治癒癌症的基本保障。(三)癌症患者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規範化治療,不要輕信偏方或虛假廣告,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08 癌症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

(一)癌症康復治療包括心理康復和生理康復兩大部分,是臨床治療必要的延續和完善。

(二)癌症患者的康復要做到:樂觀的心態、平衡的膳食、適當的鍛鍊、合理的用藥、定期的複查。

(三)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要在醫生幫助下通過科學的止痛方法積極處理疼痛,不要忍受痛苦。

(四)要正視癌症,積極調整身體免疫力,保持良好身心狀態,達到病情長期穩定,與癌症“和平共處”。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