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

婦女節

婦女節

國際勞動婦女節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或“聯合國女權和國際和平日”,在中國又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妇女节

婦女節來源

在聯合國介紹國際婦女節的網頁上,把“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起源歸因於20世紀初期一系列的婦女運動大事,這些事件包括:

1909年,美國社會黨人將2月28日定為全國婦女日;

1910年,第二國際哥本哈根會議上以克拉拉·蔡特金為首的來自17個國家的100餘名婦女代表籌劃設立國際婦女節,未規定確切的日期;

1911年3月19日,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有超過100萬婦女集會慶祝國際婦女節;

1913年2月的最後一個週日,俄羅斯婦女以舉行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示威遊行的方式慶祝了她們的國際婦女節;

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為紀念在一戰中喪生的近200萬俄羅斯婦女,俄羅斯婦女舉行罷工,臨時政府宣佈賦予婦女選舉權。

可以說,正是20世紀初這一系列發生在歐洲和美洲的女權運動共同促成了“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誕生,而不是人們想當然的“國際婦女節”只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遺產。

妇女节

活動宗旨

每逢“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各國婦女組織和女權活動家努力推動婦女權利進入國家、區域和國際人權領域的重要議程,提示國際或國家關於對婦女議題的性別盲點。

她們鼓勵和組織婦女們分享個人的經歷,討論色情文化、託兒所、性騷擾、強姦、家庭暴力(如毆打妻子、虐待兒童)等問題,督促一些重要的政府網站反映婦女生活與工作狀況的調查與報告文件,採取制定相關政策。

在中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前夕,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展開“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評選活動,表彰中國婦女做出的業績。凡是具備上述條件或條件之一的,並在完成生產或工作計 劃方而作出突出成績的,都可稱為全國婦女先進生產者、先進工作者或先進集體廠。

妇女节

代表人物

國際代表

創立國際勞動婦女節的主要提議者

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1857.7.5-1933.6.20),原名克拉拉·艾斯納,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之一,國際社會主義婦女運動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無產階級女權解放的靈魂人物。

中國代表

中國第一次慶祝婦女節活動的發起者

何香凝(1878.06.27-1972.09.1),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民革主要創始人,國民黨元老,建立民國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實執行者,抗日統一戰線的一個方面軍,也是新中國創始人之一。3月8日上午,中國第一個公開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在廣州舉行。以此為契機,廣東婦女運動逐漸開展起來,越來越多的婦女投身到婦女解放和國民革命的洪流中。

妇女节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它是全世界的婦女組織所慶祝的重大節日。關於婦女節的這個想法早在20世紀就被提出來了,但是直到1908年才在美國舉行了第一個婦女節。

1911年,第一個國際婦女節在德國、奧地利、丹麥和歐洲其它一些國家舉行。從那時起,這個日子在許多國家被作為全國性假日來慶祝。它標誌著女性在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

各國的婦女們都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它代表了公平、公正、和平與發展。與其它節日——諸如國慶節、植樹節、聖誕節等不同,“三八”國際婦女節有其鮮明的性別屬性——它是婦女專屬的節日。

以“三八”國際婦女節紀念活動為主題的罷工、集會、遊行示威等,正是中國婦女在20世紀以來形成新的“社會性別”認同的最重要的場域之一。

妇女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