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碑林,榆林紅石峽摩崖石刻之考證

紅石峽又名雄石峽。位於陝西榆林北3公里處長城穿峽而過,榆溪河奔騰不息,被稱為萬長城第一勝景。峽谷長約350米,東西兩岸的峭壁上留有180餘幅寶貴的書法藝術作品,篆、隸、楷、行、草齊全,筆力雄健、挺勁,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

塞上碑林,榆林紅石峽摩崖石刻之考證

紅石峽門坐北朝南,額書“紅石峽”三字,這是我國著名美術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的遺墨。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學執教,傳播新文化,是劉志丹將軍的導師。

塞上碑林,榆林紅石峽摩崖石刻之考證

進門沿石階而下,進入雄山寺。雄山寺在石壁上鑿有大石佛殿、小石佛殿、觀音堂、慈仁殿、聖母殿、大雄寶殿、三教殿及禪堂等,內鑿方形,天花板和石桌上均刻有鳥獸花卉圖案,據“創建石佛殿記”碑記載,此寺為宋元名剎遺址,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重修。

塞上碑林,榆林紅石峽摩崖石刻之考證

寺內有很多石碑,有明成化二十三年太監簡玉的“創建石佛殿記”和“創建觀音堂記”,義官李俊的“慈仁殿碑記”、隆慶年陝西都察副使楊錦的“詞碑”、弘治年“榆林城碑”、“紅石峽石佛創啟碑像記”、“第一勝景碑”、“嘉靖年平吉囊俺達碑”;同治劉厚基年“修雄山寺碑”、“雄山寺摩崖記”、“創建雄山寺石路碑”;以及鑲刻在石壁上的“修雄石峽記”、“雄石峽張公修水磨碑記”、劉勳“修水洞記”、雍正二年“施茶碑記”、“重修普渡橋記”、“廣澤渠記”等碑碣,記載紅石峽歷代修建情況。

塞上碑林,榆林紅石峽摩崖石刻之考證

由天門而上建有翠然閣,閣中牆上鑲刻著很多詩文。每年三月三上巳節,官紳文士效王羲之蘭亭修稧故事,在此飲酒賦詩,留下很多詩篇。有有守備程曉的“康熙壬子上巳譚使君召飲翠然閣集飲”詩,教授王調元的“三月三日集翠然閣分韻得探字”詩,胡鍾鼒的“三月三陪譚使君榆溪效濯因登紅石峽翠然閣宴集分韻二首”、王世泰的“上已日譚使君翠然閣修禊分韻”等很多詩,可見康熙年間三月三上巳節宴飲之盛。

塞上碑林,榆林紅石峽摩崖石刻之考證

由地門而下,曲徑通幽,別有情趣,榆溪河堤古樹參天,小鳥爭鳴,同治年間總兵劉厚基建有石牌樓,上有陝甘總督左宗棠題的“榆溪勝地”和“白雲初晴如月之曙,黃唐在獨與古為新”匾額和對聯。河上原有普渡橋,後因木石皆朽,道光十三年曾經重修,後又被水沖毀,1956年在原橋以北修了一座渡橋,引廣澤渠水澆灌河西麻地灣的水田。從馬希龍的“八月望日泛舟赤峽”和高光祉“初夏同許大將軍泛舟紅石峽醉後漫題寺壁二首”的詩中,可知明清時遊人尚能划船遊於河川中,欣賞兩岸風光。

塞上碑林,榆林紅石峽摩崖石刻之考證

紅石峽東西兩崖還有明清、民國官紳名士所題摩崖石刻160多處,東崖峭壁有:“龍盤虎踞”、“萬里長城”、“天限南北”、“中華天柱”、“恩衍宗嗣”、“天開圖畫”、“蓬萊仙島”、“別有天地”、“天外奇峰”、“鷲嶺”、“橫雲”、“別開生面”、“振河不洩”、“威鎮九邊”、“盤石千秋”、“河山千古”、“地接秦封”、“功在名山”、“榆壑回春”、“蒙漢一家”、“力挽狂瀾”、“山花自榮映風月共婆娑”、“三山拱翠”、“流沙蓬島”、“還我河山”、“榆關雄峙”、“重新勝境”、“慧日普照”、“省雄方障”、“慈雲編覆”、“天開異境”、“塞北江南”、“瀚壇天鍔”、“陝北雄關”、“山水奇觀”、“到此生隱心”、“積健為雄”、“山高水長”、“大有豐年”、“空中樓閣”、“長榆藩翰”、“錦繡山河”、“雄流制勝”等。

塞上碑林,榆林紅石峽摩崖石刻之考證

西崖峭壁有:“雄石封關”、“巖壑金湯”、“華夷天塹”、“雄流萬里”、“中華天柱”、“中外一統”、“俯仰情怡”、“巖居川觀”、“巖赫具瞻”、“禹跡磨崖”、“天成雄秀”、“雄峙金城”、“金湯永奠”、“競秀爭流”、“巖疆麗覽”、“列屏雲塞”、“雄鎮三秦”、“瀚海蓬萊”、“天邊鎖鑰”、“長天鐵垛”、“金湯吐秀”、“雄鎖三秦”、“百二雄關”、“屏藩是寄”、“山水清音”、“安內攘外”、“襟山帶河”、“塞北天險”、帶礪雄圖”、“榆塞雄關”、“俯仰邊流”等。

塞上碑林,榆林紅石峽摩崖石刻之考證

沿廣澤渠北行裡許,河上有普濟橋,為同治年延綏道童兆蓉所建,橋上題“力爭上游”四大字,為通往內蒙伊克昭盟各旗要津。光緒年延榆綏總兵張嶽年開鑿涵洞石壕,引榆溪河水流入西壁石窟,撞擊石窟內石壁,形成一個如洞似窟的旋渦,巨浪翻滾,發出狂嘯怒吼的巨響,洶湧澎湃陡落而下,形成白練騰空,銀花四濺的瀑布,飛流直下,似霧起雲,涼氣襲入;窟內石壁上刻“蛟窟龍窩”四個剛勁雄健、氣勢豪放的大字,刻畫的這一奇觀更加生動活潑。

塞上碑林,榆林紅石峽摩崖石刻之考證

橋東原有“西夏李繼遷葬乃祖李彝昌於此”的石碑,據《榆林縣誌》記載:“傳說李繼遷葬其祖,障水別流,鑿石為穴,既葬復引水其上,故墓在水中石穴”。

塞上碑林,榆林紅石峽摩崖石刻之考證

紅石峽兩岸峭壁摩崖石刻筆法各異,鐫刻有別,有的遒勁雄健、氣勢磅礴,有的飄逸灑脫、清新秀麗,有的刻畫地勢之險,有的讚美境地之美,有的抒發愛國熱忱,琳琅滿目,使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有為慶功題刻的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7年)延綏鎮兵備副使張在東崖上刻紀出擊撻談獲勝“褚將振賑凱旋大會於紅峽”,有賦詩題刻的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三邊總督曾銑《山墩望套》詩;有銘記題刻的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巡撫王汝梅題刻的“龍蟠虎踞”、十四年(公元1583年)兵備副使李春光題刻“萬里長城”、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巡撫陳性學題刻的“雄石封關”、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巡撫劉敏寬題刻“華夷天塹”等。此外還有讚頌紅石峽境地優美的如“中華天柱”、“潮海蓬萊“、“天成雄秀”等;也有形容軍事地位之險要如“大漠金湯”、“長天鐵垛”“雄鎮三秦”、“威震九邊”等等;還有表示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如“還我山河”、“中外一統”、“蒙漢一家”等等。清代榆林書法家陳漳所書“三山拱翠”以及左宗棠所題“榆溪勝地”字跡蒼勁;大革命時期杜斌丞、劉志丹等榆林中學師生題刻的“力挽狂瀾”和抗日民族英雄馬占山將軍駐榆時親筆寫的“還我河山”,抒發了愛國志士誓保國土、振興中華的豪情壯志;更有蒙文石刻,為紅石峽摩崖石刻魂寶一絕。漫步在這翰墨林中,或欣賞精湛的書法藝術,或吟誦優美詩篇和碑文,意味雋永,使人眼花撩亂,神馳暇思,心花怒放,流連忘返,故有塞上碑林之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