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如何度過一個無悔人生

離開學校後開始兜兜轉轉,轉眼已一年多了,今天將要開始新的征程,害怕自己在未來會走上歧途,會後悔,就像自己的前二十多年那樣,要用自己的後半生來修復,來治癒自己內心的傷痕。如今寫下這篇文章,是讓自己在面對困境時能不放棄自己,繼續自己的堅守。

1、命運中的所有的東西都在明碼標價。


我要如何度過一個無悔人生

有的人說,“不要在本該奮鬥的時候選擇安逸。”

作為人類的一員,不管是何身份,吃住終究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也是馬斯洛五大需求的最底層需求。只有解決了最底層需求,上層需求才有能力、有精力來實現。

哪有那麼多的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而行。小的時候,需要買書,父母立刻買,絕無二話;需要吃好吃的,咬咬牙也能讓自己吃到,但當走出象牙塔一年了,自己卻沒有能力來像小時候他們那樣做到,這是一種悲哀。

我們該如何來過上自己所想要的生活呢?得要承受起“命運”所給我們標好的價格。要用自己的知識,用自己的物質來抬起命運的天平,不再是命運在底盤,而自己卻是被抬起的一方。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樣的話,“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為百谷王。”

江海如果處在高地,而不是處於下,就無法將溪河匯聚到一起,也就沒有了大江與大海。而被命運明碼標價的我們,就要降低自己在天平的位置,從而可以選擇自己所要做的。

2、抵制誘惑。

誘惑之所以被稱為誘惑,是因為它能引誘出自己內心的黑暗面。有對於性的渴求、對於金錢的需要、對於想降低自己的壓力,從而觸碰自己從來沒有碰過的禁忌,讓自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人無完人,總有那麼一點性格上的缺陷。有些人面對這些誘惑,就會把持不住自己,在這裡面不斷地沉淪、掙扎。


我要如何度過一個無悔人生

有人也許會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的不合理性、不正確性,但精力不足,亦無能為力。

夫唯嗇,是以早服。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就是在沉淪於某一件事情的時候,自己的思考能力幾乎沒有,在別人說話時,很多時候只會說是是是或者用哈哈哈來表示。不想做任何需要動精力的事情來。即使是在某一個地方坐著,別人在旁邊,自己卻不和別人說話,只看著遠方,好像自己有很重要的事情要思考,但過一段時間,才恍然發現,自己也沒有想出什麼來,還不如最初做一個“烏合之眾”為好。

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精力的過度浪費。

在《我們的內心的衝突》一書中指出,“每個人都渴望真誠地投入到所有的關係中去,由此獲得發展並變得成熟;每個人都希望確立自己的內在目標,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每個人都能夠進行自由選擇,並承擔這種選擇帶來的後果。”

即使是沉淪於性慾或其它損害自己身體與危害精神的人,他們也有著想要做好改變的念頭。

但苦於沒有多餘的精力來思考,來認識、解決問題,就只能停住腳步了,但讀書就可以。

讀書並不僅僅是傳統上講的,只在學校裡面的學習,也是我們在走出校門時,選擇自己需要的來學。

很多人在思考讀書究竟有什麼作用,我在這裡也大言不慚地說說我的看法。


我要如何度過一個無悔人生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不是一句空話。當一個人連和別人說話都不會說,這不僅僅是缺乏和別人說話的技巧,缺乏和別人溝通的頻率,也可能和一個人的成長的經歷有關。

這些我們所經歷過的,會在我們的身上看到這樣或那樣的影子,這些影子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思考方式,然而正如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我們也可以以此為契機,瞭解自己,改變自己。

我們所處的這個大環境中,很少人能夠不依靠外力能夠擺脫生活中的困擾和迷惑,書籍卻可以。閱讀書籍是屬於一個人的事情,書籍裡面的人物或知識和我們沒有其它的利益情感糾葛,比現實更具有客觀性,能夠減少我們主觀性的影響。在書籍的世界裡面,可以認識自己,增長見識,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

有的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我非常地贊同,人老成精這句話不是空話。

但我們的一生是有限的,難道用自己的一生來試錯,只為了成為別人的經驗來讓別人來吸取,只為了證明自己的一生都在“奮鬥”,但一生坎特?悲哀!

3、閱讀書籍的時候,能夠看別人,觀照自己,從而擺正位置,走上一條自己所想要走的道路來。

在尋找自己未來所想要過的軌跡的時候,會遇到自己怨恨別人、嫉妒別人、仇恨別人的情況,認為所有的不好的事情,是由別人導致的,從而將責任外化

我們無法在自己沒有做好的時候去責備別人,即使別人有錯。在這個過程中,守護好自己所需要守護的,儘自己的能力來讓彼此間不深陷其中,迷失自我,或因為一時衝動,而用自己後半生來悔恨。每時每刻的經歷都是自己在度過。

4、過度地將利益一詞濫用。


我要如何度過一個無悔人生

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很多人對這句話熟悉,而我就有一段時間深陷於其中。

一個人在春風得意時、自己有著別人所沒有的東西時、在有著大眾所認為重要的身份時,別人在那一段很長的時間親近你,但當你失去那個身份的時候,又恰巧自己有沒有相應的能力來保證自己的價值,別人疏遠你,以為這是別人的勢力,那太看得起自己了。

我們不能否認其中有著利益的因素在其中左右,但別人的這種行為也是很正常的。在最初親近的時候,是因為有著某種稀有優勢,當優勢不再是優勢時,因何而聚,也會因何而散

處在這種狀態時,眼睛就只盯著利益來思考,這是非常不好的,而且也是把利益一詞狹隘化,貶低化。

利益不僅僅是人的聚散,疏遠與親近,還體現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每一個選擇裡面;體現在面對未知的存在的趨利避害;體現在自己重視什麼,不重視什麼。

身處利益中,我們無法避免,也不能避免,是用行動來解決問題,還是隻能呆坐,虛度光陰,接受折磨。利益也是我們在做著選擇,是因為我們本身在選擇著它,而不是它在選擇著我們。

5、但想要自己做出選擇,本身就不容易,因為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所瞭解,能負責,不放棄自己。

將要外出工作了,在一個全新的環境裡,一個人租房,一個人去面對職場全新的環境,一個在二十多年沒有和別人說過多少話的人來說,是困難和迷茫的。


我要如何度過一個無悔人生

對於未來我也沒有明確的規劃,只是知道要走出來,不再願意空度;能夠在這個多變的社會里,能夠適應下來,能夠有足夠的物質和見識來解決事情;能夠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不再只是是是是,以一種別人無法理解的方式來回應,也不要在別人問話的時候,說話都不連續,臉都紅著,甚至對別人的問話,頭也不抬。心裡雖然有著千言萬語,就是無法表達出來,讓人感覺輕視,引起別人的疏遠與怨恨。

我所想要的不多,但需要我付出畢生的精力,來增加命運的砝碼,使其得以實現。

自己的事情只有解決了,才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而不是在空度!

關注‘老翁哲學’,我們一起進步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