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自由觀,破生死,同貴賤


莊子的自由觀,破生死,同貴賤

中華之精魂成於先秦百家之爭鳴,昔之所成之思想,後世名士皆外儒內道。


道家以其飄逸超脫,在靈魂上給每一個華夏子孫打開了一扇春華秋實的伊甸園。


其間,道家汪洋自此,文筆無出其右的南華真人,以瞰視宇宙的浩渺,構建起了中國五千年的逍遙情思。


莊子的自由觀,破生死,同貴賤

何為莊子自由觀的哲學


莊子的哲學觀,以其磅礴之氣,蕩蕩於乾坤宇內。莊子正因其齊物論,成就了其自由之精神。何也?


在莊子看來,世界本無大小之別。亦無貴賤之差。我與世界皆為一體,我於世界同根同源。


因此,生死也可淡泊。世界本無我,是乾坤的氣凝結一處,也就有此生命,當死亡之後,又歸於氣息,正是一種迴歸本源,豈不樂乎?況且,我來源於氣,迴歸於氣,並且氣是無始無終的,這樣我作為氣的一部分也就是永恆的。


我與世界本是同一個根,因此並無差別,萬物皆是。所以,萬物是齊物論,都是一樣的,既然本是一樣,所以並未有上下、高低、貴賤之別。這正是莊子之所以參透名利之根源。


莊子以齊物論,破生死,同貴賤。終成其“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殆哉!”。


莊子的自由觀,破生死,同貴賤

莊子自由觀之淵源


先秦之道家,先見於楊朱。楊朱本人尚無存書,然,我們可以在其他資料中散見,楊朱的哲學觀一言以蔽之為“一毛不拔”。後世對其多有非議。


然,楊朱的一毛不拔,是整體上所有人都一毛不拔,用法學的語言來說,就的要保障私權利,限制公權力。從而,真正的做到以人為本。這就為莊子作《養生主》等,自我保存奠定了思想基礎。


我們稱道家,皆言老莊思想。作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道家的始祖,亦是莊子思想的重要淵源。


老子講“反者道之動”,“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即《周易》的易理,世間萬物都是不斷變化的,好的事件隱藏著壞的要素,失敗也包涵著成功的可能。正是這種終而復始,生生不息的力量,使萬事萬物相互轉化,互相依存。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並不是言,道生了一,又生了二。而是一種孕育,一種量變引起質變。是一種母性的力量,為母親生育孩子。正是這種萬事萬物的通靈,使得莊子的自由觀,有著深厚的思想淵源。


莊子的自由觀,破生死,同貴賤

莊子至極的自由觀


莊子的開篇《逍遙遊》中講述了鯤鵬萬里合麻雀的故事。後世多認為莊子是在說鯤鵬志向遠大,而麻雀卻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其實,非也。在莊子看來萬事萬物的齊一也在道家和名家來說,沒有大小之辨,為是“至大無內,至小無內”而已。


因此,莊子的自由觀,其實是樂於自己的所在。即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鯤鵬九萬里是它的人生價值,是他的快樂。


麻雀從枝頭飛到另一個枝頭,也是它的價值,也是它的快樂。只要自己的幸福,麻雀無須嘲笑鯤鵬無理取鬧,鯤鵬亦無須認為麻雀目光短淺,這就是莊子的自由觀,做自己,並且做一個快樂的自己,足矣。


正所謂“反著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通曉乾坤一體,萬物生生相應,人生暢達齊一,便可以望其項背與莊子的“無所憑”之逍遙境界。以至於心遊萬仞,精騖八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