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北大學子弒母案悲劇的根源

北大學子吳謝宇在機場被公安局人員抓獲後,不否認殺母,卻侃侃而談,迴避所有核心問題。

探秘北大學子弒母案悲劇的根源

人們都非常好奇吳謝宇的作案動機,我也不例外。只是當我瞭解了吳謝宇的原生家庭之後,我覺得這場弒母的悲劇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01

吳謝宇的親爺爺肝癌去世後,奶奶另嫁他人。

吳謝宇直系三姑姑因為相思換上了精神病;非直系姑姑(即奶奶改嫁之後生的女兒)有智力障礙。對此,確定家族是否存在精神病遺傳史,精神科專家認為不可輕易下判斷,而要考察三代人。

爺爺得癌去世後,全家人難免恐懼,焦慮,絕望……但是七八口人的生存問題擺在眼前,心理疏導根本就是奢侈的事情,一顆充滿負性情緒的種子早已種在原生家庭成員的心中。

吳謝宇父親吳智是獨子,外向孝順,肩負著光宗耀祖、家庭生計的重任,後來確實不負眾望,學習、工作都很出色,成為了家裡的頂樑柱,承擔家裡所有的開支。

有多少生存的壓力和壓抑的情緒,就會有多少身體疾病。謝宇16歲,才上高一,他爸爸就因為肝硬化轉為肝癌,花了一百多萬治療,未果逝世。

父親去世,吳謝宇卻表現出了與年齡不符的堅強,還對媽媽說:“別難過了,爸爸在天上看著我們呢。”

受到爺爺輩的影響,吳智早已形成一定的思維、行為方式以及情緒反應模式。親代有多少壓抑的情緒,後代就會感受到多少壓力,而且這些壓力往往是無形的,潛移默化地代際遺傳到了吳謝宇身上。

探秘北大學子弒母案悲劇的根源

我不禁聯想到當爺爺去世的時候,吳智是不是也這麼平靜地和奶奶說話,潛意識裡認為自己的情緒不重要,而是認為自己需要變身成小大人,擔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

02

吳謝宇母親謝天琴從小學習好,但據同事說她性格有點怪,挺孤僻的,不太愛講話。

都說人們一看到她,就會判斷她是個老師,因為老師身份特徵太明顯。謝天琴是個傳統,負責任的高中歷史老師,既嚴厲又和藹。

謝天琴在丈夫去世後,很受打擊,明明需要幫助,卻拒絕接受外界的善良恩惠,選擇與兒子相依為命。

16歲應該是花一樣的年紀,吳謝宇理應盡情享受美好的青春生活。父親去世,吳謝宇難免內心無助,焦慮,擔憂等,卻顧不得自己的心理創傷,而要安慰母親,從此成為家裡的唯一男人,要扛起保護母親的責任。

對一個生命而言,過早地承擔起了很多無形的壓力和責任,這並不是好事兒。

母子相依為命的6年裡,母親一方面在情感上太過依賴兒子,沒有給到孩子需要的愛;另一方面沒有了解兒子的心理狀態和需求,沒有給他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而是一味地嚴格要求,那吳謝宇心理難免不平衡。

03

吳謝宇考上北大或者申請美國留學也只是出於補償心理,以填補千穿百孔的內心,以安撫躁動的攻擊之心。

如果一個人代際遺傳下來的、長久壓抑的情緒沒有得到合理地宣洩和轉化,那麼他要不就對內攻擊自身,要不就在一些外部情境的激發下爆發,對外攻擊旁人。

受到原生家庭深深地影響,我覺得吳謝宇內心藏有一顆不定時的情緒炸彈,在一些特定情境下,母親就是引爆炸彈的導火索。

探秘北大學子弒母案悲劇的根源

所以悲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從教4年,我發現學生的問題往往折射出原生家庭的問題,原生家庭確實是始作俑者。但是讓原生家庭背鍋的往往是不願改變,或沒有能力改變的人。

我們要相信人是有很強自我調節能力的,是可以讓自己努力走出原生家庭籠罩的無形陰影,讓內心真正接受一些陰暗面,從而變得陽光、積極、向上!

願逝者安息,生者善良!

願未成家的都可以引以為戒,瞭解原生家庭,並處理好代際遺傳下來的問題,轉化不良的影響!

願已成家的好好經營家庭,做好情緒管理,處理好親子關係問題!


注:圖/搜狗圖片網站

以上純屬個人愚見,若有不妥,不喜勿噴,但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