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物資短缺,日本讓停飛空姐縫防護衣,網友評:大戰巨炮主義


防疫物資短缺,日本讓停飛空姐縫防護衣,網友評:大戰巨炮主義

「沒事幹的漂亮空姐,做起了縫製防護衣的活兒?…日本是在戰爭總動員嗎?」

日本為了應對疫情終於宣告了緊急事態,不過從1月份民眾就擔憂的防疫物資匱乏,雖然中央擔保口罩、防護衣的產能不是問題,至今仍然無法令社會大眾安心。

8日經濟再生大臣突發妙計,宣稱「停飛的航空公司,乾脆找空乘來縫製防護吧!」並開始著手向全日空協調作業。

此話一出卻立刻引起輿論反彈——為何防護衣要找和醫療專業無關的空服員?

不少人聯想到過去日本戰爭動員婦女的情景,批評這個防疫思維是「時代的錯誤」。爭議起源於宣佈緊急事態前後,日本來自醫療前線的資源困境。例如這次在緊急事態指定區域的福岡,當地醫院就多次表示口罩、防護衣數量嚴重不足,地方醫療資源難以應付當前仍在攀升中的疫情數字。

防疫物資短缺,日本讓停飛空姐縫防護衣,網友評:大戰巨炮主義

儘管日本政府從1月底以來多次擔保產能足夠,同時也會加速口罩、醫療用防護衣配備的製造運轉;但顯然直到現今,醫療現場的感受並非如此。

緊急事態宣告以後,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8日就在電視媒體的訪問上提出瞭解套的「妙計」:找停飛中的空姐來幫忙。

防疫物資短缺,日本讓停飛空姐縫防護衣,網友評:大戰巨炮主義

「航空公司因為疫情而面臨停飛,那麼可以找待機的空姐,來協助縫製防護衣。而且作業簡單好上手。」西村表示,已著手向全日空ANA開始協調作業,實際上這個「人力補充」也不是西村個人的創意。

首相安倍晉三在4月7日的記者會上,就曾表明希望航空公司可以支持醫療用防護衣的縫製,儘管政府自認「合理」,卻立即引發輿論的爭議質疑。

雖然官方指稱的都是空服員「CA」(CabinAttendant),但在日本的語境中,絕大多數指的就是女性空服員。

防疫物資短缺,日本讓停飛空姐縫防護衣,網友評:大戰巨炮主義

職場性別比例至今仍是非常懸殊,以ANA為例,2019年日本的就活求職季時,700名新進CA中只有4名男性,而且還是首度日本男性入職(若計入ANA其下所屬的所有CA,約8,500人中也只有50名男性)。

而第一個問題是,涉及特殊材料和醫療專業技術的防護衣,能夠找非相關產業的空服員來製作嗎?

許多民眾以「縫製小白」的關鍵詞質疑這種作法的安全性,還有人反諷:「那怎麼不乾脆請國會議員的諸君,一起來縫防護衣?」

生產防護衣的日本東麗公司(Toray)也向《朝日新聞》表示,製作醫療用的防護衣,並不是只有縫合織布材料這麼簡單而已,過程還有防止雜質滲入等特殊技術。因此找非專業的空服員似乎有欠考察。

防疫物資短缺,日本讓停飛空姐縫防護衣,網友評:大戰巨炮主義

另一個問題是,為何是找「空姐」?

除了航空業確實因疫情而減少航班,但難道非空姐不可?空少不行嗎?

輿論聯想到的是日本的性別刻板印象——女生就是比較會縫縫補補。

在網絡上,許多人批判這樣的作法很像過去二戰時,婦女被政府總動員投入勞動生產的情景,因而諷刺所謂的動員空乘縫防護衣,根本是時代的錯誤,「難道是大艦巨炮主義復活嗎!」

可以參照的輿論溫差對比是,3月中有一名山梨縣的13歲女中學生,自己花壓歲錢、用縫紉機動手做了600個布口罩,捐贈給地方政府。

防疫物資短缺,日本讓停飛空姐縫防護衣,網友評:大戰巨炮主義

當時得到許多民眾的讚賞,而現在的空乘防護衣事件裡,也有人困惑「這兩件事,為何有這麼大的民意反差?」

但關鍵恐怕仍在於,日本政府的非專業動員。

假設退一萬步,最後真的找空姐動員做防護衣,在議題中被忽略的是,這應該算本來的勤務工作?還是另有勞動薪資?工時又該怎麼算?

防疫物資短缺,日本讓停飛空姐縫防護衣,網友評:大戰巨炮主義

目前都沒有進一歩的詳細說明。諷刺的是,就在9日下午,有日本的外籍工會陳情抗議,希望能夠重新僱用因為被工廠開除、勞權受損的工人,回到現場幫忙生產口罩。

一邊是被解聘的生產工人,一邊又因人手不足動員免費勞力,日本的此種動員意欲何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