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在加利利海》預備的不僅是魚和餅,還有生命

《基督在加利利海》預備的不僅是魚和餅,還有生命

基督在加利利海


【類別】布面油畫

【規格】117.1×169.2cm

【年代】約1570年
【作者】丁託列託

【收藏】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基督在加利利海》

(Christ at the Sea of Galilee)

從丁託列託的《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開始,到丁託列託的《基督在加利利海》(Christ at the Sea of Galilee)結束,似乎顯得有頭有尾,善始善終。寫文章通常最講究一個呼應,起承什麼的,介紹畫要不要也遵循一下這種不成文的規律。

復活節是西方特別注重的一個節日,與聖誕節、感恩節,以及國慶日享有同等的重視程度。別看從基督受難到基督復活,只是3天的時間,然而,對於有這份信仰的人類而言,卻是經歷了一場從侷限到無限,從死亡到重生,從短暫到時永恆的生命救贖。

古時候,復活節與猶太人的逾越節(Passover)是在同一天,逾越節顧名思義不難理解人們要越過、跨過什麼。那是猶太人融入他們基因裡的一段往事,為得是紀念耶和華神曾經帶領他們的祖先出埃及,為逃脫埃及法老王的奴役,神降下擊殺埃及全地眾長子,乃至殃及屬地牲畜頭生的第十災,唯有知曉猶太人獲得避禍的方法,從而逾越災難躲過懲罰。基督的死而復活,流下的寶血擔當了人類的罪惡,使得人類得以逾越一切的罪責。公元2世紀,羅馬教皇下令將星期日定為復活節,只是,英國等地的教區仍以逾越節為復活節。公元325年,羅馬皇帝君士但丁在尼西亞內閣會上,規定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為復活節。因此,復活節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日子,每年都要根據春分那天和其後出現的滿月而定。

《基督在加利利海》描繪的正是復活後的基督,在提比哩亞海邊向門徒顯現的場景。提比哩亞海即是加利利海,古代猶太教的拉比經常告訴信徒,上帝創造了7個海,特別喜歡的就是加利利海,這加利利海實則只是一泊湖。天剛剛微亮,耶穌對著湖面船上的7個人問道,“有吃的沒有?”,這7人分別是西門彼得,多疑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以及另有兩個門徒。都說“沒有”。於是,耶穌讓他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然因為魚甚多而拉不上網來。這時有人提醒彼得是主在岸上,一時激動的彼得已經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急切地向著耶穌而來。

此時,可見彼得頭上頂著與耶穌一樣的光環,足以說明先前在最後的晚餐後,耶穌預言應驗在彼得身上,雞鳴之先三次不認主的罪過,也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而償還了代價。一夜捕魚都不曾有收穫的一船人,現在由於遵行主的話語,又開始得著豐盛。除此,耶穌已經在岸邊為他們預備了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接下來耶穌還有一段對彼得的囑託,這是一段動人的託付,關乎生命,關乎責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閱一下相關的資料,或許你能從中有新的發現。


《基督在加利利海》預備的不僅是魚和餅,還有生命

基督在加利利海 局部

《基督在加利利海》預備的不僅是魚和餅,還有生命

基督在加利利海 局部

《基督在加利利海》預備的不僅是魚和餅,還有生命

基督在加利利海 局部

《基督在加利利海》預備的不僅是魚和餅,還有生命

基督在加利利海 局部

《基督在加利利海》預備的不僅是魚和餅,還有生命

基督在加利利海 局部

《基督在加利利海》預備的不僅是魚和餅,還有生命

基督在加利利海 局部

《基督在加利利海》預備的不僅是魚和餅,還有生命

基督在加利利海 局部

《基督在加利利海》預備的不僅是魚和餅,還有生命

基督在加利利海 局部

對於畫面的背景故事,有了少許瞭解,對於構圖、色彩、筆觸,你會不會覺得與丁託列託的繪畫風格有所不同。因為有人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與同時代的畫家蘭伯特·斯特里斯(Lambert Sustris)創作過的基督的形象,以及使徒人物的刻畫,還有風景的描繪更為相似。越來越多的人懷疑這幅畫由斯特里斯繪製的可能性更大。

斯特里斯出生於阿姆斯特丹,是一位活躍於威尼斯的荷蘭畫家,被人們稱為“荷蘭的阿爾伯特”(Alberto de Olanda)。他在提香的工作室學習並且工作,他還曾陪同提香前往奧格斯堡(Augsburg),並多次來回,畫了一些肖像作品。後來,斯特里斯還受到帕米賈尼諾(Parmigianino),以及安德里亞·希爾維亞(Andrea Schiavone)的影響。他對風景的描繪的確與《基督在加利利海》中的風景更接近,不過,我們也只能是存疑,同樣有理由,通過人物的塑造,以及用筆簡化的特點,或許是希爾維亞為繪製。

總之,因為未簽名,對此這幅作品,我們自然可以有許多的猜想,不過,六月還是傾向於丁託列託所描繪,或許是因為構圖的緣故,因為對光線戲劇性處理的方式,以及突顯對比白色的渲染。


【作者簡介】
丁託列託(Tintoretto,1518-1594)意大利畫家。原名雅各布·羅布斯提(Jacopo Robusti),師從於提香門下,因他出身染坊,丁託列託(Tintoretto)即為“小染匠”的意思。在長達4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幾乎未離開過威尼斯。丁託列託把提香的色彩與米開朗基羅的形體結合起來,創造別開生面的藝術表現,在敘事傳情方面突出強烈的運動,且色彩富麗奇幻,畫面節奏急速,善於使用背景突出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在威尼斯畫派中獨樹一幟。


丁託列託在將反古典的傾向與優美雅緻的傾向相結合的過程中,通過多視點強化透視效果,營造戲劇化構圖。正是因著這種創新追求的驅使,他不僅成為威尼斯畫派的最後一位大師,也成為風格主義藝術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