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患者易飢餓多年,檢查示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


病例:患者易飢餓多年,檢查示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


病 例

患者男59歲,上中腹飢餓樣不適數年,尤以下半夜容易餓醒,餓時感噁心、反胃、沒有腹痛。後半夜做夢老是夢見吃東西。

平時胃口很好,吃飯的時候吃飽了,吃蔬菜多點,葷菜不多。但白天吃東西很頻繁。

近日胃鏡檢查示慢性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桿菌++,胃竇活檢病理示重度腸化生。

1月15日門診後開始服用膠體果膠鉍膠囊和雷貝拉唑腸溶片,1月23號拿到病理報告後複診,加服阿莫西林和克拉黴素到2月5日。吃藥後飢餓情況有所緩解。

患者一直都比較瘦,有長期吸菸喝酒史,有無糖尿病、甲亢不詳,患者母親及姐有糖尿病史。

請問:現在服殺菌藥14天后要繼續吃其他藥嗎?接下去又該如何治療?這種情況是不是比較嚴重了?會不會癌變?

病例:患者易飢餓多年,檢查示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


回 復

已詳細閱讀了你發來的病史資料和胃鏡圖片。患者的情況診斷比較明確:慢性萎縮性胃炎,重度腸化生,幽門螺桿菌感染。

胃癌演變過程: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粘膜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粘膜內癌——浸潤性癌。

長時間胃粘膜慢性炎症可發展為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就是胃粘膜的腺體萎縮、減少,通俗地講就是胃粘膜變薄。萎縮性胃炎癌變幾率增高,是公認的胃癌前疾病。

萎縮進一步進展就是腸化生。腸化生就是部分胃粘膜細胞變成了象腸子一樣的細胞。

腸化生分為輕中重度,又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腸化生。

目前的研究認為,不完全性和大腸型上皮化生容易發生癌變,小腸型腸化生一般不會癌變。但目前臨床上腸化生沒有進一步分型,只用於科研,但研究發現不完全性、大腸型腸化生往往出現在中重度腸化病人,輕度腸化生往往是慢性炎症的關係。

因此,中重度腸化生患者胃癌發生幾率進一步增高,是胃重要癌前病變,當然並非每個患者都會發生胃癌。

有報道,對萎縮性胃炎病人隨訪10~20年,發現其中有5%~10%的病人發生了胃癌,而非萎縮性胃炎的病人很少發生胃癌。

荷蘭研究表明10年之內有不到2%的萎縮性胃炎和腸化生的病例發展成胃癌,萎縮性胃炎的五年隨訪期間,年癌變率為0.25% 。

但這裡的萎縮、腸化生包括了輕中重所有患者,該患者是重度腸化生癌變機率還要高很多。目前指南指出:中重度腸化生患者需要每年檢查一次胃鏡,其目的就是及時發現異型增生及早期胃癌,以便及時胃鏡下治療。

慢性胃炎一般表現為上腹脹悶、疼痛、胃納減退、噯氣、反酸、燒心、嘈雜樣不適等症狀,可表現其中的一種或多種。該患者容易飢餓,在雷貝拉唑等抑酸治療後症狀消失,這說明患者的易餓是由於胃酸增高引起,胃酸增高就表現為嘈雜樣不適,這就是飢餓的感覺,進食後胃酸沖淡症狀消失。患者白天頻繁進食,症狀就不明顯,夜間沒有進食,故後半夜就會感到飢餓樣不適。

嚴重萎縮性胃炎,尤其胃體胃底萎縮,胃酸分泌應該是減少的,主要表現消化不良。因此該患者的萎縮、腸化是局灶性的,就是隻部分胃粘膜發生了萎縮重度腸化生,而且萎縮的部位不是在胃的泌酸區,即不是胃底、胃體萎縮,由於胃底、胃體炎症的關係胃酸分泌仍是增高的。

至於慢性胃炎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確,目前認為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藥物、環境、免疫因素等有關。

另外,長期不良飲食如吸菸、飲酒、食用過冷、過熱、過於粗糙及刺激性食物、不消化食物,長此以往可導致胃粘膜炎症損傷。很多藥物也可以損傷胃粘膜,尤其是非甾體類止痛藥、退熱藥、傷藥等等。

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長期慢性炎症,進一步演變為萎縮、腸化,甚至癌變。根除幽門螺桿菌後可部分逆轉萎縮、腸化,穩定病情,對防止癌變也有很大作用。

該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這是導致其胃慢性炎症進展至萎縮、腸化生的主要原因,但他長期吸菸、飲酒等不良飲食習慣也是重要原因。

萎縮腸化的治療,首先根除幽門螺桿,這是最重要的治療措施,根除幽門螺桿菌後能部分逆轉萎縮和腸化生,但重度腸化生是難以逆轉了,但根除幽門螺桿菌後仍有助於其病情的穩定,減少癌變發生的幾率。

我看了該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方案並不合理。雖然是四聯療法、療程14天都是對的。但其中克拉黴素耐藥率比較高,大多數地區高達35%左右,這是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的重要原因,而且更主要的是克拉黴素劑量不足,常規使用劑量是0.5克每日2次,該患者只服0.5克每日1次,劑量嚴重不足,因此該方案幽門螺桿菌根除率較低,患者根除失敗的可能性較大。

若更改方案再殺幽門螺桿菌,抗生素使用時間過長,副作用較大,而且前期的治療不能殺滅幽門螺桿菌但會使該菌變形,使治療難度更大,必須間隔3個月以上才能再次根除治療。建議到時查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若仍陽性,說明上次根除失敗,需再次根除治療。

其次進行抑酸護胃減輕胃粘膜炎症的治療,並抗氧化治療以減少胃癌發生。但長期大劑量抑酸會加重萎縮腸化,宜小劑量短時間使用,隨著胃粘膜炎症的修復患者的症狀就會改善。並且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戒菸戒酒很重要,以減少對胃粘膜損傷。

另外,患者容易餓,有糖尿病家族史,必須檢查有無糖尿病。

建 議

1. 建議3個月後查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若仍陽性,必須再次根除治療,務必要根除該菌。

查空腹血糖、餐後二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以明確有無糖尿病。

2. 雷貝拉唑片10mg早飯前半小時、睡前口服每日2次,瑞巴派特片1粒每日3次飯後口服。

治療2個月,以抑酸護胃減輕胃粘膜炎症。

注意:雷貝拉唑片劑量是10mg,比根除幽門螺桿菌時劑量要小,以小劑量抑酸治療。

3. 葉酸片5mg每日3次飯前半小時口服,服3個月停1個月再服,連續服用3~5年,目前的研究這對防止癌變很有好處。

4. 摩羅丹9克每日3次服9個月以上,這是得到目前指南推薦的,有助於改善萎縮和腸化生。

5. 注意平時養胃:進食鬆軟易消化食物,三餐規律、定時定量,吃八分飽,飲食要淡口味、少辣、低鹽、低糖,進溫熱食物、忌燙、忌冷,忌菸忌酒忌濃茶,忌刺激性大的食物、忌過分粗糙食物、忌筍,心情開朗,少壓力。注意衛生,避免傳染上幽門螺桿菌。儘量少用對胃有損害藥物。

尤其不要吃醃製類食物、加工肉類魚類食物。

6. 每年查一次胃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