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開發開放30年:創業“熱土”承載改革開放使命再出發

中新社上海4月19日電 題:浦東開發開放30年:創業“熱土”承載改革開放使命再出發

作者 李姝徵 鬱玫 樊中華

背倚奔流不息的長江水,面朝澎湃向前的東海浪,“浦東面對的是太平洋、是歐美,是全世界。”

“浦東一旦起飛,將帶動整個沿海地區和長江流域的發展,對全國的改革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上海浦東新區開發親歷者、曾經的“浦東800壯士”之一的陳高宏說。

30年前,中國打出浦東開發開放的“王牌”,五湖四海的“創業者”齊聚於此。30年後,這片承載著改革開放使命的“熱土”正賦能中國,輻射世界。

從前,浦東的“第一高樓”是灘塗中一座24米高的消防瞭望塔。如今,以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為首的陸家嘴摩天樓群,已躋身全球最貴寫字樓之列。作別了“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的尷尬,眼下浦東已邁入GDP(地區生產總值)“萬億俱樂部”。

有人算了一筆賬:若以樓宇高度計,從24米到632米,浦東“長高”了約26倍;若按GDP計,從1990年的60億元(人民幣,下同)到2019年的12734億元,浦東“長大”了210多倍。

然而,在創業者的眼中,“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格局與胸懷,才是浦東真正的“高”與“大”。

17年前,霍尼韋爾將亞太區總部遷至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推出“東方服務於東方”“東方服務於世界”等一系列在華髮展戰略。

“我們在浦東的戰略佈局推動了我們在中國的長足發展。”在霍尼韋爾中國總裁張宇峰看來,浦東猶如霍尼韋爾在中國運行的“大腦”,指揮其在華成功發展。

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中國首個自貿區落戶浦東,為新時代的浦東創業安上“發動機”。

七年來,上海自貿區產出315項制度創新成果。近日,離岸轉手買賣業務在上海自貿區進入常態化發展,更助力跨國企業總部在浦東配置全球資源。

依託離岸轉手買賣業務,合同、訂單、資金不再“兜圈子”,在自貿區內就能實現三大功能合一。卡爾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謝磊表示,此舉大大提升了企業對全球供應鏈管理和資源配置的能力。

數據顯示,上海自貿區內已有47家中外資企業獲得離岸轉手買賣業務的支付匯兌便利支持,占上海全市的比重超過90%,成為上海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抓手。

“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中央賦予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主戰場”皆落地浦東。

使命在肩,日新日進。上海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表示,浦東,唯有改革開放再出發。

今年一季度,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固定資產投資達70億元,同比增長20.5%;眼下,浦東已經有9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總量佔中國的近10%;金融要素市場、金融基礎設施齊備的浦東,亦將從功能、市場、平臺方面,輻射帶動長三角區域發展。

2019年,浦東又提出“2025年,GDP衝破2萬億元大關”的目標。然而,GDP“翻番”,卻非浦東創業的全部意義。

“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實踐是在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進程中展開的,今後30年的發展正好切合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進程。”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如是說。

“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浦東“六大硬核產業”劍指加速形成產業規模的“千億元級”;張江科學城中,原始創新力正蓬勃發展,欲解決國家科研與產業的“卡脖子”難題;上海自貿區內,一批制度性改革持續推進,中國倡導的國際經貿新規則正待實踐……

回顧來路,首批浦東的創業者已白髮蒼蒼、年逾花甲;展望未來,這片熱土的創業精神卻永葆青春,繼續在中國改革開放巨篇中寫下新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