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已逝去,一切又並未逝去……

你在博物館逗留了一個下午,慢慢看,慢慢走,一步一步走進遠古的歷史,追溯文明的源頭。

漫長的封建社會,是鐵器時代。櫥窗陳列的器物,有斑斑鐵鏽,有裂痕缺口。赤腳的農夫,手握曲轅犁,犁田耙地。這犁他留給了兒子,兒子留給了孫子……這犁多少人握過?耕過多少田地?收穫過多少糧食?無從知曉。但它凝聚百姓辛勤的汗水,見證莊稼豐收的喜悅,代表封建社會農耕文明的輝煌。

一切都已逝去,一切又並未逝去……

然後溯至奴隸社會,當時人們掌握了精湛的青銅冶煉技術。夏商周的那些青銅器,沉睡著,泛著幽幽綠光。據說大禹鑄九鼎以鎮九州,據說司母戊鼎是商王祭祀母親戊鑄造的,據說湖北博物館展出的越王勾踐劍,依然閃爍寒光。

一切都已逝去,一切又並未逝去……

寒光一閃,回到了遠古的戰場,吳國與越國曾進行過一場激烈的戰鬥,你看見一位年輕的勇士,身著鎧甲,手持青銅寶劍,左衝右突,奮力拼搏,英勇無比,殺死許多敵國的士兵。

接著回到原始社會,原始人學會了製作陶器,陶器是屬於低溫冶煉。你就是那個原始人,你來到清澈的小河邊,蹲下身子,用陶罐汲滿清水,把罐頂到頭上,蹣跚地走回家去。那些陶罐陶盆殘破不堪,佈滿裂紋,盛滿歲月的風沙,顯現原始人的心靈手巧。這些智慧標誌勞動生產力的進步,文明的向前發展。

一切都已逝去,一切又並未逝去……

再退回去是石器時代,出現了一群山頂洞人,你回頭瞥見他們披頭散髮,裹著獸皮,脖子上戴著貝殼項鍊。其中一個人拿著石錘敲開果實,用石斧切割獸肉,然後把這些果實與獸肉平均分配給同族的人。山洞是他們的的家,他們採摘果實,捕獵野獸,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最後探索史前文明——化石標本,三葉蟲、蕨類、鱗木等的化石,遠古時代的生物鮮活地一一呈現。特別是恐龍骨骼與牙齒的化石,讓人浮想聯翩,彷彿回到侏羅紀時代:到處是茂盛的蕨類植物,翼龍在天上飛,長頸龍在大地上行走,劍龍在奔跑。看一隻霸王龍攻擊一隻甲龍,撲倒它,咬死它,血腥地撕扯它……地球生存法則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適者才能生存。

一切都已逝去,一切又並未逝去……

時光的隧道里,生鏽的犁鏵,摔破的瓷盤,暗綠的青銅,裂開的陶罐,簡陋的石器,原始的生物化石,閃著冷幽幽的光:歷史盡收眼底。

當你轉身的某個剎那,當你回眸的某個瞬間,那些散落一地的歷史碎片,從遺忘中重新浮現,失落的世界在人們眼前閃現……

於是你覺得,一切都已逝去,一切又並未逝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