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疫情之下的真實記錄, “窩”居生活,它香嗎?

2020年2月26日-2020年4月13日。

這是希臘爆發疫情的第48天。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目前來看,在家“窩居”這件事已經變成一個習慣了。開始不出屋的時候特別抗拒,中間有那麼一段時間突然煩到懷疑人生,現在的狀態:再待上一年應該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改變不了環境時,你有兩種選擇,逃離或適應。

逃離不了環境時,你沒有選擇,只能適應。

希臘疫情之下的真實記錄, “窩”居生活,它香嗎?


重回簡單

“窩居”的生活,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疫情給了所有人一個重新梳理,調整自己的機會。空下腦子琢磨琢磨剩下的2020年要怎麼過,重啟後的生活要怎麼活,是迴歸疫情之前的忙碌,還是徹底換個活法。

疫情讓快樂的門檻變得特別低,出不去屋的日子,在家吃個燒烤或打個火鍋都覺得是一種奢侈,廚房裡下碗麵條加個雞蛋就能有滿足感。

當你被迫放下多餘的東西時,反而覺得輕鬆無比了。簡單的一日三餐,親人的時刻相伴,就是最好的生活本身。

希臘疫情之下的真實記錄, “窩”居生活,它香嗎?

希臘華人的集體“窩居”生活

之前特火的一個節目,來自貝爺的荒野求生,在各種極端情況下如何生存。唯獨就是沒有在大疫之下如何生存這集。大疫算得上是人類的極端災難了,按照目前希臘的實際情況,希臘的華人無一人感染。

生存能力,還是中國人厲害。這讓自己都覺得意外,因為印象中,似乎外國人更戶外,在危機時的反應能力,生存技能更強。可這次的疫情,因為一個帶不上口罩,就讓整個歐洲陷入了危機。

希臘華人現在都很安全主要因為以下幾點因素:

①關鍵時刻很抱團,相互幫助。口罩啊,防護用具啊,這些醫療物資大家在相互支持。中國駐希臘大使館與華人社團在牽頭給與幫助。所以大家有什麼困難,微信群裡喊一嗓子,基本都能得到解決。

②憂患意識及強。這是所有中國人的特性,誰家裡沒點存款和餘糧啊。看到中國爆發時,海外的華人就開始未雨綢繆了。正是這種憂患意識救了大家,古人常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有大道理的。所以即便停工,絕大部分中國人在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情況下,坐吃山空的扛上一段時間是沒問題的,但是西方人就不行,因為他們真的沒有儲蓄的習慣。

③聽話。早在希臘要求禁足令頒佈半個月前,很多華人就開始家裡蹲了。完全不用政府強制,主動選擇待在家裡。聽話對於群體社會防控太重要了,為什麼希臘的防控現在做的這麼好?其中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希臘老百姓相比較其他歐洲國家的老百姓來說,聽話。

蝸居每天都幹嘛?

海外華人每天都幹什麼,看看朋友圈就清楚了:

①關注疫情的信息,文章。

②網上,超市採購物資。

③做飯,吃飯,睡覺。

④搞點家內的小文娛

可能背後還有些隱藏的小故事,朋友圈裡沒有體現........主要家裡吵個架啊,心情突然地抑鬱啊,這些東西,沒人願意髮圈。不出屋,每天又吃那麼多,沒地方發洩能量和負面情緒,能說話的就剩家裡人了,每天還是同一張面孔,所以家庭矛盾也隨著“窩居”時間的增加成為了一個全球現象。

聯合國目前呼籲採取緊急措施,打擊世界範圍內激增的家暴行為。“我敦促各國政府在應對大流行的同時,把女性的安全放在首位,”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Twitter上寫道.....這是真事,並沒誇張,另一場關乎家庭關係的疫情也在爆發。

不過待在家裡,每日最重要,最有儀式感的事就是一日三餐了。食物能帶給人快樂和滿足感,尤其可以緩解壓力,所以大部分人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吃上面。

牛肉麵,涼皮,西點,餃子,包子,炸糕,天南海北的傳統小吃就這樣悄然無息的出現在了希臘華人的朋友圈,一場關於美食的文藝復興運動已經拉開了序幕。

希臘疫情之下的真實記錄, “窩”居生活,它香嗎?

希臘疫情之下的真實記錄, “窩”居生活,它香嗎?

希臘疫情之下的真實記錄, “窩”居生活,它香嗎?

希臘疫情之下的真實記錄, “窩”居生活,它香嗎?

希臘疫情之下的真實記錄, “窩”居生活,它香嗎?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雅典的華人微信圈,這僅僅是出自“窩居”美食世界的冰山一角,不是被疫情逼了一把,誰也沒發現自己還能這麼優秀。

窩居的“日子”告訴我的幾件事

珍惜眼前人。什麼是眼前人,就是每天和你一起待在屋裡的人,疫情過後,依然拿出最多的時間給到他們,減少更多的無用社交,畢竟現在陪在你身邊給與支持的不是酒桌上的人。

有機會多去世界轉轉。假如這次的疫情是場人類浩劫,在一個地方一輩子守著房子,車子,會感到可惜嗎?為什麼西方至今還不瞭解中國,因為很多人從來沒去過中國。現在希臘的很多高產階層,連中國已經很少用現金了這件事都不知道。為什麼中國很多百姓對西方存在很大的誤解,覺得西方很亂,因為你從來沒有真正自己體會過西方的文化。

這也是為什麼在疫情之下,我們看到了中國和西方之間相互的不理解,世界是多元化的,我們都把自己頭頂的天空當成了世界。

希臘疫情之下的真實記錄, “窩”居生活,它香嗎?

簡單點,快樂就回來了。慾望真的是無限的,你有了兩居室,你會嚮往大house;你有了BBA,你會羨慕開法拉利的;你買了一個Couch的包,你會開始看LV的網站.....疫情帶來的一個正能量就是把過剩的慾望切斷了,讓你發現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感,原來過去的生活竟然是如此幸福,擠地鐵的味道都會讓人想念。

之前每天都會頭疼的一件事就是今天吃什麼,可選的太多了,西餐,韓餐,日料,中餐.....所以很苦惱。現在好了,沒得選,家裡有啥就吃啥。關鍵還得計劃著吃,不能隨便嚯嚯,得儘量的延長儲備食物的消耗時長,減少出門採購的次數。反而每天的飯菜變香了,隨著廚藝的提升,一碗麵條都能弄出8種吃法。

平時得多鍛鍊,把自己照顧好。什麼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錢?階級?全都不好使。大疫之下人類出現了真正的平等,所有人都被疫情拉到了相同的起跑線上,新冠病毒只認個人免疫系統。想在10年後感受別人羨慕的目光,從身體上努力吧。

為世界,真正做點什麼。別再把愛國放在嘴邊,把愛世界放在嘴邊了,我們都看到了那些“空口號”是多麼的讓人厭惡而無腦。世界的環境在人類停止活動後變好了,連空氣汙染都得到了改觀。

疫情過後,如果真的有反省請做些改變。哪怕從垃圾分類開始,從少用塑料垃圾袋開始,也比使嘴強。

希臘疫情之下的真實記錄, “窩”居生活,它香嗎?

健康平凡的活著,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小的時候沒感覺,身邊發生的大事都覺得和自己沒關係,之前的SARS, 豬流感,禽流感,一點感覺都沒有,糊里糊塗的就過來了。

但這次的百年大疫讓人感到慌張,誰都沒經歷過世界性的動盪。經歷無數大場面的60後也怕了,印象中60後這幫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在2020年的第一天,所有人都許下了對未來的美好願望,但現在就剩下一個之前沒人許過的願望,健健康康的活著。

心態的幾個轉變

疫情剛開始時,一個疑似病例的排除都能讓心情起伏跌宕幾回合,疑神疑鬼是初期的內心狀態,有點風吹草動,就能炸鍋。

下一個狀態就是瘋狂的看各種關於疫情的消息,那段時間的內心是恐慌的,不知道疫情會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第三個狀態是絕望,發生在“窩居”的初期階段,整天被無力感包圍,情緒比較低落,因為不管你瞭解多少信息,似乎疫情什麼時候結束,看不到頭。

目前的內心狀態,趨於平和。每天不再擔心希臘新增多少人了,連每日的新增病例數都懶著看了。如果疫情還要這樣維持一年,“窩”居在家似乎也不是什麼問題。

10年前,一部叫《蝸居》的電視劇在國內掀起了輿論風潮,被迫停播。最後一集有段臺詞是這樣的: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上幼兒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費三四百,手機電話費兩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兩百。也就是說,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至少……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

它刺痛了那個年代每一個為了房子和生活而拼命的人。

希臘疫情之下的真實記錄, “窩”居生活,它香嗎?

10年後的今天,再看蝸居。它的意義變得沒那麼重要了,因為此刻,人們考慮的不是換大房的問題,而是如何活下去的問題。

小時候老聽長輩說,年輕人得奮鬥,得拼事業,年輕時不努力,沒錢時可寸步難行。可現在讓所有人寸步難行的竟然是個看不見的病毒。

按照大自然的法則,這種大流行病就是一次物種進化與適者生存的自然淘汰。當人類的科技與技術無法再次阻擋與干預時,健康的身體才是未來最核心的競爭力。

可能2020年後,一直不溫不火的健身行業將變成一片新的藍海。

「此刻的希臘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日子,所有的東西都剛剛好。陽光溫暖,百花齊放,吃上一頓自己燒的飯菜,每天伴著窗外的鳥叫聲醒來,你就知道又安全度過了一天,窩在家裡也有一種千金不換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