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了一大圈,才明白最溫暖舒適的地方是“家”


繞了一大圈,才明白最溫暖舒適的地方是“家”

晚上陪小侄女看動畫《萌雞小隊》,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四隻萌萌雞追趕蒲公英,發現了一隻小蜘蛛,小蜘蛛說它厭倦了自己的網,想找一個新的家。然後四隻萌萌雞陪它找了兩個地方,第一個地方風景優美,可是小蜘蛛覺得太陽太曬。第二個地方綠茵濃密,小蜘蛛又覺得風太大。正當它們還要繼續尋找的時候,一陣大風吹過來,它們抵擋不住被吹回了原來的地方。


小蜘蛛被吹到了自己的蜘蛛網上,它感嘆“還是這裡舒服”。幾隻小雞疑惑,問:“可是這不是我們出發的地方嗎?”小蜘蛛驕傲的說:“是啊,可是這裡也是我的家啊!”


繞了一大圈,才明白最溫暖舒適的地方是“家”

是啊,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有父母親人的地方,就像是一座溫馨的港灣,任外面狂風暴雨,那個簡單卻熟悉的家都能給我們庇護和寧靜。家,我們偶爾會厭倦,卻永遠會依戀。


自從出來工作以後,我總因為經濟獨立,沒有父母管束而沾沾自喜。前年九月的時候,我經歷了一段特別忙碌的時期,有一天我感冒了,晚上九點多下班特別難受,就想吃一碗媽媽做的手擀麵。我走遍了好幾條街道,才找到一家小館,要了一份麵條。


煮麵的阿姨問我,想要什麼口味的面,我隨口說想吃媽媽的味道,阿姨再三保證她一定能做出那個味道。當面端過來,我吃第一口的時候就哭了,原來不在家裡,想嘗一口媽媽的味道都不可得。只有這一刻,我才切實的感受到孤獨,沒有家可以回的孤獨。


繞了一大圈,才明白最溫暖舒適的地方是“家”

小時候總嫌棄媽媽只會做那幾種飯,長大後才知道,那是家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是我們一輩子都會懷念的味道。


第一次一個人在外過年的時候我不理解,為什麼每年春運都是人山人海,為什麼有些人站著十幾個小時也要趕回家去。後來大年三十晚上下班後,我一個人在空曠的街道上吹著冷風,看著萬家燈火,突然就羨慕了,回家的心思也特別迫切。


我曾走過很遠的路,橫跨了從東到西的中國,我一直覺得我能適應所有地方的床,卻從無一日安穩。後來回到家,才在我家的土炕上睡了了一個最踏實的覺,做了一個最長的夢。


家,在字典裡解釋為房屋,住所,可我覺得這樣的解釋太過於冰冷。家更像是一個人的靈魂,一個人的根,一個人最終的歸宿。只有房子不成家,家裡應該有父母,有愛人,有你成長的軌跡,有你葉落歸根的念想。


繞了一大圈,才明白最溫暖舒適的地方是“家”

家可以有貧富,但是並無貴賤。富麗堂皇是家,徒有四壁也是家。有時候朱門貴府並無歡樂,寒門陋室卻有無盡溫馨。其實家的意義不在於給我們炫耀和富足,家的意義在於庇護我們成長,讓我們不管走多遠都有一條歸途。


宿羽陽在他的《十一種孤獨》裡唱到,第八種孤獨是回家的路途繞了幾次遠路,像電臺的老情歌循環著音符。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循環,我們不斷追逐的財富與榮譽,都將化作繞了幾次遠也要歸家迫切念想。


繞了一大圈,才明白最溫暖舒適的地方是“家”


旅途再美,遠行再遠,都有盡頭,請永遠記得家就在那裡等你,走累了就回吧,耀眼的繁華終究沒有家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