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谷裡:紅土村“定製服務”讓人居環境更“人間煙火”

龍虎網訊 (記者 夏麗君 通訊員 尹興超 胡悅)四月初的春風染紅了桃花,吹綠了池塘。走在江寧區谷裡街道公塘社區紅土村裡的瀝青路上,乾淨清爽帶著泥土氣息的空氣猛得吸進鼻腔裡,乍來還不適應。放眼望去,水塘、小菜園、小景觀……一步一景,處處綠,處處新。門前別院,花草點點;花園柵欄,綠水環繞。改造後的紅土村依舊保留著“人間煙火氣”,質樸又稱心的環境滲透進每位村民生活中。

江宁谷里:红土村“定制服务”让人居环境更“人间烟火”

“定製服務” 將汙水管網改造覆蓋到家

過去的一年,“廁所”成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關鍵詞,為了深入開展農村改廁工作,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切實推進“廁所革命”,公塘社區紅土村下足了勁。“以前村子上很多都是大家自己搭建的旱廁,夏天嘛‘群蠅亂舞’,冬天‘牆體生風’,而且百步之外都能感受到那讓人透不過氣的味道。”紅土村村民提到以前的如廁環境,依舊搖頭表示“往事不堪回首”。

廁所無小事,但是想要辦好卻不容易。“我們把村莊環境改造與汙水管網同時進行,因為村子裡都是老房子,所以我們根據地理位置進行設計,讓每家每戶都接入到管網中,同時保證30戶以上的村莊至少有一個40噸處理量的汙水處理池。”當時在施工過程中,村子上有部分人家所在地勢較高,改造中增加了難度,“根據這幾戶人家的地勢,我們在改造過程中重新規劃位置,建立分散式管網,單獨設置一個2噸左右的汙水處理池,將這幾戶人家歸納進來,以確保汙水管網覆蓋率及處理率分別達到100%。”公塘社區副主任高承仁介紹道。

江宁谷里:红土村“定制服务”让人居环境更“人间烟火”

“當時看到其他人家風風火火在動工,我們住在高處的人家也著急。後來社區帶我們單獨建了處理池,真的很感激。改造之後整個村子都跟著變好了,我們自己也不自覺跟著維護好環境。”公塘社區紅土村村民說起這過程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目前,公塘社區760多座戶廁隨著汙水設施建設一併推進整改完成,曾經的“不衛生、不方便、不能用、氣味重”已成為“過往雲煙”。 重拳出擊 打造村子裡的“星光大道”

清晨,一場雨後的紅土村被薄霧圍繞,層層疊疊的灰色民居與磚紅色的景觀石牆勾勒出靜謐與美好。而5年前,晴天的村子裡“灰頭土臉”,雨天走半圈“滿身泥濘”,甚至臨近主路的房子,牆體滿是被汽車濺起的“潑墨山水畫”。

江宁谷里:红土村“定制服务”让人居环境更“人间烟火”

“原來主路是水泥地,坑坑窪窪,道路只有2米多寬,視線還差。尤其下雨天走在小路上泥跟腳,回到家一串泥腳印。”紅花村村民回憶以前,三兩句話離不開個“泥”字。為擺脫這種“拖泥帶水”,2016年起,公塘社區紅土村在改造鄉村民居上持續發力,加快推進鄉間小路、景觀小品、小型池塘、小微菜園“四小實事”建設。“在改造的過程當中,我們在所有道路在原有的規劃基礎上,實行瀝青全覆蓋。而村子裡一些小路徑,我們都是用小青磚進行鋪設,打造成景觀道路,”公塘社區副主任高承仁介紹到,用這樣的小青磚鋪路不僅美觀,覆蓋到的每一個所到之處,都透露出淡淡的徽派建築風格。短短几年時間,整個村子近50公里的主幹道及小路徑逐步打造完成。

江宁谷里:红土村“定制服务”让人居环境更“人间烟火”

“確實變化蠻大的,現在走路上舒服啊,你看旁邊的小菜園還用籬笆圍起來,”紅土村村民邊說邊指著鞋底,像現在下雨天泥巴沾得到處的歷史情況,再也不會有了。

當好“三員” 讓垃圾們“各歸各家”

受傳統生活習慣影響,村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不高,想要推動起來難度還不小。“想確保每家每戶都能做到垃圾分離不現實,有的老年人他也不知道什麼是垃圾分類,”公塘社區副主任高承仁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公塘社區紅頭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以“三清一改”為工作重點,當好收集員、宣傳員、督導員,用實際行動積極推進垃圾分類。

怎樣引導村民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村裡網格員擔任起了垃圾分類‘宣傳員’,進行走村入戶、上門宣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大家怎麼樣區分乾溼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等,讓村民記得住,記得牢。”高承仁告訴記者,村子還聘請本村困難群體作為“收集員”,每天早上6:30上門進行垃圾回收,一方面為他們提供了工作崗位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在收集過程中不斷提高和鞏固村民垃圾分類水平。“想要保持好村子乾淨整潔,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很重要。”為此針對垃圾分類不適應、重視程度低、缺乏分類意識的村民,村內組織垃圾分類“督導員”加強督促檢查,逐步形成主動自覺的良好氛圍。“現在垃圾分類和有序堆放已成為村民的自覺行為了。”

江宁谷里:红土村“定制服务”让人居环境更“人间烟火”

為打通垃圾分類“最後一公里”,提高村民垃圾分類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推動大家養成垃圾分類的文明生活習慣,村裡實行“門前包乾制”,“我們給每個村民家中配置幹、溼垃圾分類桶,培訓過後讓他們自己進行分類,”公塘社區副主任高承仁說道,垃圾收集員會每天上門將村民分類好的垃圾進行回收,統一運送到指定的垃圾分類集中代運亭中,由街道聘請的保潔公司進行清運。“我們在2018年的時候就開始全面推行實施‘二次四分’垃圾分類法,整個社區投放了近千個乾溼垃圾桶,21個垃圾分類集中待運點。前期由黨員幹部帶頭進行宣傳,同時利用寒暑假通過學校老師帶領學生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公塘社區副主任高承仁告訴記者,社區每個月還會組織垃圾分類收集員的培訓會,增強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並利用黨員大會、居民代表大會來指導大家如何掌握垃圾分類的技巧。

江宁谷里:红土村“定制服务”让人居环境更“人间烟火”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現在村子環境美起來,鄉間小路靚起來,小景觀造起來,小菜園整起來,村莊的環境面貌得到大幅提升。谷裡街道除了紅土村,還有許多的村(社區)在紮實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群眾對美麗宜居的鄉村生活有更多期待。下一步,在做好新一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基礎上,谷裡街道持續走可持續發展路線,把集體的資產盤活,發揮最大的效益,建立有特色的、高效的、無公害的自有品牌,以實際行動書寫“五個新谷裡”滿意答卷,為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寧提供強有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