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畫濃妝開直播,不配擁有助學金


對不起,你畫濃妝開直播,不配擁有助學金


一。

班上有個姑娘,唱歌好聽,跳舞也好,手機是iPhone,每天濃妝豔抹,開直播間唱歌,看起來風風火火。

但她的人緣不是很好,因為很少參與班級活動,小組作業也經常拖後腿。

在這之前,我對她的瞭解,也僅僅限於這麼多。總結來說,她就是那種永遠和我成為不了朋友的人。

所以,當自由結組做課程設計,她被落下的時候,我果斷的拒絕了讓她加入我們小組的要求;當她申請助學金,被同學在背後指指點點的時候,我也沒有說一句為她解釋的話。

班上一個男性朋友說,她那次成功申請助學金,引起了班上一些男生的不滿。

在男生眼裡,她那樣的女孩子,根本不缺錢。其實,包括我在內,都認為她不應該得到那筆助學金。

二。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首因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

我們固執的相信,自己看到的,就是事實;還沒深入瞭解,就先入為主。

畫濃妝穿衣暴露的女孩一定貪玩不愛學習;穿衣樸素簡單就一定勤儉節約;手機是iPhone,朋友圈裡全是旅遊照就一定有錢;每天嘻嘻哈哈就一定沒有煩惱,外表冷酷就一定沒有愛心……

可真的是事實嗎?

後來我才知道,那個女孩的iPhone是她堂哥的手機,她暑假在堂哥店裡打工,iPhone是堂哥給她的二手手機。

我並不清楚她每個月有多少生活費,但我知道她拼命的跳舞,唱歌來掙錢;我也並不清楚她的化妝品有多少,但她確實沒穿過一件名牌衣服。

不瞭解,就沒有話語權。往往太多的偏見,誤解,都是因為不瞭解造成的。

大家太忙了,人際交往太累,不願意花時間去了解,接觸一個人,僅僅憑藉第一印象,就對一個人簡單地貼上了不合理的標籤。

在我很巧的和她分到同一個組做模型時,我發現她是一個很有想法,很耐心的人。

單單幾天的接觸,我更加立體的瞭解這個人,不單單是唱歌好,跳舞好,化妝濃。我瞭解到的是,平常的接觸中,她並未被我發現的優秀的性格,品質。

對不起,你畫濃妝開直播,不配擁有助學金


三。

那麼,化濃妝,開直播,真的不配擁有助學金嗎?

在我看來,她配。

這不代表所有人都配。我想表達的是,如果你覺得一個人做出的事與你的認知相悖,那麼,不要用最大的惡意揣測,先試著瞭解。

每個人在意的事情不一樣。

她在乎美麗沒錯,唱歌跳舞是她的愛好,更沒錯。我甚至很佩服她,能堅持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有的人,喜歡旅遊,不在乎外表,省吃儉用,走萬里路;有的人,寧可餓肚子,也要買漂亮衣服。同樣1500的生活費,有人可以活出3000塊生活費的感覺,有人可以活出500塊生活費的感覺。

如何處理這1500百塊,是每個人自己選擇。

而我們旁觀者能做的,是盡力在瞭解每個人之後再做出判斷。否則,只可能引起更多的傷害和誤解。

四。

中學時代一個很好的朋友,每天嘻嘻哈哈,看起來沒心沒肺,樂觀熱情。

高三一個炎熱的中午,我和他在走廊裡聊天。我們聊了很多,有關夢想,有關未來,有關他喜歡的女孩子。他的一句話,使我印象深刻。

“習慣了,就算我真的生氣了,也沒人認為是真的,沒人會在意的。”

是啊,他怎麼會生氣呢?

他真的會生氣。

那一刻,我很心疼。

我自以為是他很好的朋友,卻一點也不瞭解他。他不在意的外表下,是多少次失望啊。

後來,我給他寫了一張小紙條。

“雖然知道有時候我並不能改變什麼,但如果你想說,我會一直在。”

那張紙條,他現在還留著。

對不起,你畫濃妝開直播,不配擁有助學金


五。

人的性格,並非能簡單地用幾個詞來貼上標籤。

真正有血有肉的人,不能用幾句話來簡單來概括。

所以,你呢,用心瞭解過你的朋友嗎?

你知道他們最需要什麼嗎?

歡迎你留言,和小花談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