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內蒙古④」蒙古馬:千里疾風萬里霞

不論是豐美的草甸草原還是乾旱的荒漠草原,你都可以見到蒙古馬的身影。全世界馬的品種約有200多種,中國有30多種,其中,生活於蒙古高原上的馬種即蒙古馬。

「听说内蒙古④」蒙古马:千里疾风万里霞

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牧民在雪原上馴馬。 新華社記者虞東昇攝

由於蒙古馬所處的草原東西跨度大,生態環境有著明顯差異。自然生態的差異使蒙古馬形成了三大類群,一是產於錫林郭勒盟的東、西烏珠穆沁旗,體格較大,體質結實粗糙,體軀粗壯的烏珠穆沁馬;二是產於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毛烏素沙地,體格較小,體形清秀,體質結實緊湊的烏審馬;三為產於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百岔溝一帶,體質結實,結構緊湊,體格中等山地型的百岔“鐵蹄”馬。。因此當地流傳一句諺語:“千里疾風萬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

據史料記載,成吉思汗鐵騎西征時,靠的就是蒙古馬驚人的速度及耐力對敵人進行突然襲擊,從而取得勝利。

「听说内蒙古④」蒙古马:千里疾风万里霞

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草原上進行套馬活動。新華社記者任軍川攝

1949年後,內蒙古地區的蒙古馬不斷向鄰近省區輸出,均表現了良好的適應性。在國外,大量的蒙古馬在十三世紀隨蒙古軍兩次西征,由於其耐勞苦能遠涉戈壁荒漠,而且可吃其肉、飲其奶和血渡過艱苦的時刻,促進了蒙古軍順利征服了西亞和東歐。歷史上,蒙古馬對朝鮮、日本北海道的馬種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馬種遺傳資源,蒙古馬有重要的保種價值。

「听说内蒙古④」蒙古马:千里疾风万里霞

2019中國馬都大賽馬錫林浩特站蒙古馬王爭霸賽的比賽現場。(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馬”的形象,歷來是內蒙古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精神圖騰。蒙古馬是蒙古民族和內蒙古地域文化的象徵,而蒙古馬精神則是內蒙古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精神象徵。相信有不少人聽說過《千古馬頌》,該劇由“天降神駒”、“人馬情緣”、“馬背家園”、“馬背傳奇”、“千古馬頌”五章5個故事構成。以“蒙古馬精神”為立意,通過講述“我”——一個牧人之子的成長,折射出蒙古民族守望相助、砥礪奮進、追求文明進步的偉大曆程,歌頌了馬背民族開放包容、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展示了人與馬、人與草原和諧共處、詩意棲息的境界,生動演繹了人馬結緣的溫情、馬背家園的祥和、百駿出征的壯觀、千古馬頌的絕唱。

【出品人】王宇天

【監製】李國棟 王軍有

【策劃】李國棟 徐梅

【配音】李蕊

【剪輯】呼很蘇力

【設計】肖國剛

【聯合出品】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