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的立體彌勒佛整石造像在哪裡?

我是在長大讀書之後,才知道福清海口瑞巖山風景區那尊雕鑿石頭叫“彌勒造像”的,知道這個名字後,我的心中禁不住多了幾份玄虛和幽深的敬畏。

全國最大的立體彌勒佛整石造像在哪裡?

瑞巖山公園

瑞巖山風景區

瑞巖山,原名仙峰巖,距市區10公里,因景區內有一尊巨大的立體花崗岩彌勒佛石造像,故邑人多稱“彌勒巖”。全區分前、後二巖,“前巖之突兀,後巖之奇邃,皆顯其異於群山之處”。前巖始闢於唐末,有邑人陳燦辭官在此隱居。北宋宣和年間,又有海口人林仁到瑞巖山隱居,結草為庵,因他號稱團欒居士,故此庵被後人稱為“團欒庵”。後巖是明嘉靖年間戚繼光發動軍士開闢和命名的,主要景點有醉仙石、獨醒石、蹲虎石、孟宗哭竹、穿雲洞、點將臺諸勝。景區前巖原有36處洞天,後巖有72處景觀,但在上世紀中葉歷經活動,今尚存不足十之三。

瑞巖山風景區地處古海岸帶,風化海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其山石嶙峋,巖洞森然,環境雅緻,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宋元明清以來,歷代許多名人摩崖題刻100多處,篆隸楷行草各體皆備,具有很高的藝術考古價值和觀賞價值。宋理學大家朱熹曾到此遊覽,並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明抗倭名將戚繼光在著名的牛田大捷之後,在這裡大犒三軍,也留下豪邁的詩歌。


全國最大的立體彌勒佛整石造像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景區內的一尊元代彌勒造像,堪稱國寶。198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佛一道,與泉州清源山老君造像南北呼應,成為福建宋元石造像中的巔峰之作,並稱福建古代“石雕之二絕”。

全國最大的立體彌勒佛整石造像在哪裡?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刻

“彌勒”為梵文音譯,漢文譯為“慈氏”。彌勒佛,又稱“仁佛”,彌勒造像藝術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佛教漢化產物,體現世俗生活中的美好訴求與願景寄託。據史料記載,福清海口彌勒造像開鑿於元至正年間(1341),由里人呂伯恭等人鳩工,依整塊岩石自然形態就地雕鑿而成。相傳共有100名工匠在名師指導下,歷經多年竣工完成。石像高6.4米,寬8.9米,厚8米;頭部高2.3米、頭頂寬1.8米、耳長1.3米、嘴寬1.1米、肩寬1.6米。彌勒佛盤腿跌坐,袒胸露肩,左手捻珠,右手撫腹,雙耳垂肩,笑容可掬,一副慈祥而肅穆的神態。腹、腰上還雕出身高僅0.6至0.8米的小羅漢3尊,與彌勒佛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整體色澤灰中泛白,與山石渾然一體,石像造型生動,線條流暢,神形兼備,質感極強,雕工精湛,為國內同類造像所罕見,實屬元代石雕精品代表作,堪稱東南沿海城鎮極盛時期多元宗教文化融合的活化石。

全國最大的立體彌勒佛整石造像在哪裡?

瑞巖彌勒造像全景

全國最大的立體彌勒佛整石造像在哪裡?

瑞巖彌勒造像右側

全國最大的立體彌勒佛整石造像在哪裡?

瑞巖彌勒造像左側

明洪武23年(1390年),僧悟普建堂覆蓋。萬曆11年(1583)重建,泰昌元年(1620),葉向高募緣重建,上增魁星樓,名石佛閣。清同治元年(1862)閣毀圯,現僅存10根殘缺不全的石柱,柱上陰刻:“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石碑3塊,一為明萬曆11年重建彌勒閣時碑刻,其餘2塊碑面風化字跡模糊不清。

全國最大的立體彌勒佛整石造像在哪裡?

石碑、石柱

福清彌勒造像與兩晉時剛從印度傳入的彌勒形態完全不同。兩晉時彌勒系高鼻樑瘦長型印度人種的形象,而福清的彌勒造像卻是大肚皮、圓臉蛋、扁鼻樑、高顴骨,純屬中國僧人之態,顯然是中外文化交流佛教漢化的產物。

彌勒造像最妙之處在於它的肚臍。整尊石像由石質相對疏鬆的白色花崗岩雕琢而成,唯獨小碗一般大小的肚臍,卻是最為堅硬的青色花崗岩,人稱“石膽”。在福清,相傳有“墩(敲打)腹塞,會發財”之說,過去每逢節假日,眾多的善男信女便前往敲打彌勒造像的肚臍,許下願望祈求平安。歷經數百年,其肚臍已深陷進去,載滿了當地百姓的殷殷期盼。

歷經600多年風雨侵蝕,彌勒佛石像仍保存完整,自古就是福清人闖蕩世界、走出國門前的祈福之地。清代何連成有詩讚曰:

一任寒風暑雨侵,端然趺坐入禪深。

雪山不瘦石和尚,卻藐區區丈六金。


保護傳承

  瑞巖彌勒造像的保護始於1973年。當年,國家撥專款修造石圍牆及擋土石基,保存下造像四周殘留古代石佛閣的大型石柱10根,其中造像前立6根,兩側各立1根、後方立2根。在石造像前方側旁還保存石碑刻3件。

  1997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省博物館對石佛閣基址進行發掘,同時對造像前的二方碑刻文字進行拓印辨認,為造像保護修繕及歷史內涵提供了依據。

  發掘報告顯示,石佛閣之修建乃集民眾力量而完成,周圍百姓在出力修建的同時,還捐出了石柱等財物。此外,重建後的石佛閣“前後凡四十六楹,深廣凡一十八丈”,意即此閣內外共有46根立柱,進深和麵闊相加等於18丈,其規模非常宏大壯觀,古人並給閣起名為“彌勒天堂”,由此可見,石佛在福清民間的重要地位。


專家評點

瑞巖彌勒造像雕刻手法細膩,神形兼備,具有極佳的寫實性及漢化風格。造像本身具有三個重要特徵:一是時代特徵,它是元代最大的布袋彌勒石雕像,是佛教走向世俗化、漢化的典型代表;

二是地域特徵,佛像是福建沿海城鎮宋元極盛時期多元宗教文化融合發展的體現,也見證了中國各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展現了福建石雕的超高技藝水準以及對材料的獨特運用;

三是活態特徵,彌勒造像與所在地區文化傳統、宗教信仰活動聯繫緊密,物質狀態與祭拜功能依然完好留存。(錢嘉宜)


全國最大的立體彌勒佛整石造像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