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千萬人的76天,人間生死兩茫茫

武漢解封,14億人76天的期待:女孩高喊我的武漢回來了!催人淚下

今天武漢解封。從1月23日,武漢封城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整整76天。

今天零時整,漢江關大樓的鐘聲響起,一名女孩激動地高喊著:武漢,我的武漢回來了!

武漢解封:千萬人的76天,人間生死兩茫茫

熊先生是武漢解封出城的第一人。他在武漢工作,春節前老婆孩子回到黃岡,他本打算處理完工作就回去,卻遭遇封城,只得作罷。

76天中,他獨自一人待在武漢,老婆帶著孩子待在黃岡上鄉下,武漢到黃岡只有80公里的距離,而過去的76天,他卻怎樣也到達不了。

得知武漢解封,他提前8個小時在龔家嶺收費站等候。收費杆抬起的那一刻,他踩下油門奔向了黃岡的家。

武漢解封:千萬人的76天,人間生死兩茫茫


終於等到你。這一刻來的那樣艱難,漫長而悲愴。

這76天中,武漢到底經歷了什麼?沒有人比武漢人更清楚。這座擁有1100萬人口的城市生了一場從未有過的大病。

武漢市最初就全國疫情爆發的重災區,1月20日,鍾南山院士趕赴武漢,並宣佈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接著,李蘭娟院士建議國務院儘快封城,避免春運的傳播。

1月23日上午10時,武漢封城。這是從未有過的魄力與決斷。至今讓人後怕,若沒有這樣有力的措施,中國是否會像國外疫情那樣,真的不再可控。

從金銀潭醫院,到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從援鄂醫療隊到方艙醫院,這些關鍵詞對每個中國人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武漢解封:千萬人的76天,人間生死兩茫茫


從最初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的極度短缺,核酸檢查試劑盒不足,床位供不應求;再到後來中國製造業、建築業大顯威力,缺什麼造什麼,10天蓋起雷神山、火神山醫院,一夜建起一座方艙醫院;做口罩一分鐘100個,中國企業開足馬力,支援武漢打贏這場戰役。

不負眾望,武漢勝利了。

1100萬人76天生死記,一座英雄城市的悲壯與希望

武漢作家方方曾說,時代的一粒塵土,落在一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多少個被新冠肺炎剝奪生命和幸福的家庭,上演了一出出生離死別的生命悲歌。

武漢解封:千萬人的76天,人間生死兩茫茫

2572,這個數字不是數字,而是2572個生命,2572個家庭,還有無數個悲痛的故事,成為武漢永遠的傷痛。

8歲的孩子去領雙親父母的骨灰,

9旬老人守望多日64歲的兒子還是撒手人寰,

柳帆護士一家四口全部因疫情去世,

追著靈車的劉智明院長的妻子,

……

武漢千萬人的76天,人間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武漢解封:千萬人的76天,人間生死兩茫茫


多少家庭因此骨肉分離,多少孩子失去至親父母,為啥沒在這場沒有硝煙戰火的戰爭裡,生死、恐懼、痛苦、焦慮成了這個城市的主旋律。

新冠的這顆塵埃落在了武漢,對武漢而言,就是一座大山。鍾南山院士說,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武漢解封:千萬人的76天,人間生死兩茫茫


在疫情爆發的76天中,這座城市寫下了無數悲壯的英雄讚歌。他們保衛武漢,保衛家鄉,保衛中國,多少人付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正是他們把一腔熱血灑遍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讓武漢這座城市,重新生長出希望和力量。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武漢的春天真的來了。

武漢解封:千萬人的76天,人間生死兩茫茫


一個城市甦醒了,中國威武:一場疫情讓中國人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武漢並不孤獨,它有14億人的期盼,全國各地4萬醫護工作者的支援,一省負責一市,全國萬眾一心,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戰勝了疫情。

經歷了一場劫難的武漢和中國只會變得更加的強大,武漢甦醒了,但中國並不能放鬆下來。

伴隨著武漢解封整個中國的疫情進入到了一個平穩控制的階段。是全球疫情的大範圍蔓延。美國的確診患者已經突破了40萬,這對全球疫情的發展無異於雪上加霜。

武漢解封:千萬人的76天,人間生死兩茫茫


面對中國的團結,國外的情況不僅讓人憂心,還令人寒心。政府的無能為力,人民的焦慮無助,醫療條件的堪憂,都成為疫情防控的難點。

前幾天美國護士哭泣辭職,控訴醫院不讓戴N95口罩;美國紐約州州長從中國採購呼吸機,被聯邦截胡;美國下令建議戴口罩,但總統先生還是稱,我不會戴口罩,你們也可以用圍巾。

武漢解封:千萬人的76天,人間生死兩茫茫


面對這樣的奇葩操作,我們突然感慨,生在中國,成了這輩子最幸福的事。

在這場疫情中,中國人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無私,英勇無畏,可歌可泣。醫護人員不畏生死、支持部門不捨晝夜,普通民眾積極防護。

身在國外的留學生,收到中國大使館送來的健康包,裡面還有手寫的中文詩句,有祖國的支持,讓人倍感振奮。

武漢解封:千萬人的76天,人間生死兩茫茫

結語

4月8日,武漢解封,這個日子值得永遠銘記,在疫情面前,千萬武漢人經歷的76天,永遠被定格在這一天。我們緬懷那些逝去的生命,同樣為武漢新的明天期待著,那些不堪回首的生離死別,也將化為這個城市的精神,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