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風采】“阿三舅”和他的三個故事

彌渡縣牛街鄉保邑村黨總支書記、第十一屆、第十二屆鄉人大代表李瓊國,他心裡時刻牽掛著老百姓:“哪家的自來水斷了,哪家的房子漏雨了,哪個村因下雨進村路斷了……”平日裡經常見到他耐心為群眾解決各類難題,大家也親切的稱呼他為“阿三舅”,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關於他的三個故事。

他是大家的“阿三舅”

“三舅”起初只是時任保邑黨總支書記張進昌按村裡的輩分對李瓊國的稱呼,時任保邑村委會主任的李瓊國為人直率,做事踏實,工作中處處為老百姓著想。牛保路最初立項時,柏油路在老路基礎上改擴修建,當時的老路為了照顧更多的村組,彎彎繞繞,里程34.6公里,耗時近兩小時。李瓊國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保邑的山山水水瞭如指掌,大膽建議改路。他和時任保邑黨總支書記一起積極溝通協調,最終在時任彌渡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石雄的支持下,選派技術人員對新路線進行實測,結果只有16.3公里,新建一條直路更為經濟划算。牛保路完工後,保邑到牛街車輛通行時間縮短至半小時,保邑老百姓都稱其為“幸福路”。李瓊國為人直爽,性格謙和,做事略帶溫度,讓人感受到尊重和舒坦,他擔任村主任期間期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稱他為“阿三舅”,慢慢的“阿三舅”的稱呼在保邑,在牛街,甚至在彌渡都傳開了,李瓊國也成了大家的“阿三舅”。現在,許多縣鄉工作組到保邑調研指導時都稱他為“阿三舅”。

【代表風采】“阿三舅”和他的三個故事

2017年12月 牛保路竣工通車

【代表風采】“阿三舅”和他的三個故事

牛保路竣工前後對比

因為熱愛,所以留下

2007年5月,“三舅”憑著老百姓的認可和信任當選為村民委員會副主任,那時在下關從事建築行業的兄弟李瓊乾請他去幫助帶班每月管吃管住工資3000元,當時村委會工作每月補貼僅380元。面對高薪,“三舅”更多想到的是保邑的山山水水,保邑的父老鄉親,他婉拒了弟弟的邀請。當時家裡人說他傻,夥伴說他憨,甚至有人說:“好好的一個頭,為啥要往刺笆裡鑽?”但“三舅”明白讓保邑老百姓脫貧致富才是自己想幹的事。當時的村委會在群眾心中地位低,老百姓不信任,經銷戶也不願合作,“三舅”進入村委會後狠抓財務管理,徹底拆除了與老百姓之間的隔閡。

脫貧攻堅開始後,“三舅”帶領老百姓一起興修道路,改造危房,提升人居環境,保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三舅”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代表風采】“阿三舅”和他的三個故事


【代表風采】“阿三舅”和他的三個故事

危房改造後居住質量顯著提升(上圖為危改前 下圖為危改後)

重樓豬和保邑的中藥材產業

“三舅”的妻子是村裡文藝隊跳菜骨幹,2017年10月接到表演任務要外出4天,將家裡交由“三舅”打理。當時適逢牛保路建設收尾及保邑危房改造大力推進,時任村主任的“三舅”忙起工作忘了妻子的囑託,一連兩天沒回家,第三天回去時發現家中養著的三頭豬因飢餓破壞了圈門,跑到院子裡將價值近5萬元的重樓啃食一空!面對巨大的經濟損失,樂觀的“三舅”笑稱:“保邑不愧是中藥材種植的好地方,村主任家的豬都是喂重樓的。”

“三舅”的玩笑背後是保邑中藥材產業的蓬勃發展,保邑茂密的森林,充沛的雨水,肥沃的土壤為中藥材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村“兩委”因地制宜,引導群眾種植重樓、續斷、黃芷、板藍根等中藥材1000餘畝,產值達200萬元。牽頭成立彌渡牛街興農中藥材產銷協會,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擴大規模、開拓市場。

【代表風采】“阿三舅”和他的三個故事


【代表風采】“阿三舅”和他的三個故事

保邑中藥材產業

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條線,作為一名基層農村黨總支書記,“三舅”面對著各種複雜的問題,但他的工作又是那樣簡單而充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群眾謀福利,為保邑謀發展,他用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踐行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文/圖:駐牛街鄉保邑村扶貧工作隊員 陳江喜

編 輯:王麗莎

審 核:白金龍

【代表風采】“阿三舅”和他的三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