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理泉州近二三十年的发展

泉州,号称“民营经济特区”,最广为人道的,是泉州经济总量长期雄踞福建地级市第一,以及评选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可见泉州的经济文化底蕴之深厚。


泉州底下的县市,都各有绝活,南安的建材水暖,晋江石狮的鞋服食品,泉港的石化,惠安的石雕校服,安溪的茶叶、德化的陶瓷、永春的芦柑,在这些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各地方都还在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泉州的另一个特点,引起了网友较大的争论,是因为历史原因,泉州市区是老鲤城区一区分三区,造成的现状是中心城区面积小、人口不多,经济影响力较小,从而导致泉州的区划调整一直有争议。
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县域经济百花齐放、各争上游后,人们开始渐渐的发现,进入新时代,经济的竞争开始转向了大城市的竞争,县市的经济竞争开始不那么吃香了,“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如火如荼,建设“强省会”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像原来热极一时的义乌、温州、金华、昆山等开始慢慢沉寂,而转成了各省大城市开始拼命改区、吸引人才、放开落户条件、增加城市人口,当今发展的潮流,开始转变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各区域中心大城市的一线、新一线城市的竞争了。
一个例子是杭州,短短十来年时间,区划调整动作飞快,迅速吞并了余杭、萧山、富阳、临安,一时间声势大盛,借G20峰会迅速进行全城城建提升,成为呼声最高的新一线城市。另一个例子是济南,济南在山东一直是一个在青岛压制下的省会,声名不显,为了摆脱这种尴尬情况,济南在改区了章丘、济阳后,甚至直接吞并了隔了一座泰山的地级莱芜市,算是开创地级市吞并的先河了。下一个,很可能是西安吞并咸阳。

眼光回到福建省内,福州也在高呼强省会中,设立国家级滨海新区,将长乐改区,并事实上改区了闽候,控制了连江,只等时机合适,立刻顺势改区打造强省会,期望一跃而上成为福建第一城。厦门也在力争“国中”。然而厦门的人口不多、地盘太小,只是一个普通县的底子,发展潜力有限,有一段时间期望能吞掉泉州的晋江和石狮来壮大自己,但发现基本上可能性很小后,目光开始转向漳州,地铁修到了漳州角美,而角美则距离漳州市区也只不过十几公里,半条地铁线的长度而已。事实上厦门漳州是绝配,都在九龙江下游,距离也很近,厦门有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漳州有人口和地盘,二者若能联合,可实现共赢。
再说回泉州,认清了国家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后,才能理清泉州城市发展的脉络。泉州也很尴尬,市区面积小人口小,经济问题不高导致下面各县市都不是很服气,并且泉州自身的政治地位在省内也是偏低,为此,泉州历届政府,通过努力,走了一条市区“曲线发展”的道路。
首先,市区发展步骤,从鲤城出发,发展丰泽,然后市政府搬到东海开发东海总部经济区并同时发展城东;
其次,对外开拓发展空间,先设立泉州经济开发区的方式在晋江清蒙圈了一块地,接着在设立肖厝经济开发区,后改为泉港区,大力发展石化工业,建设石化新城,扩大市区面积、人口及发展空间的同时做大做强市本级经济实力;
然后,经过十多年发展,在泉港石化工业发展起来,极大增强了地级市的财政收入后,提出了环湾都市区的发展战略,建设海丝新城,从惠安县划了惠南四乡镇成立了泉州台商区。相较于国家级新区的福州滨海新区,台商区只是市级投资区,但泉州市也是下了血本,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台商区,力争将台商区发展为泉州湾最现代化的都市区;
同时,晋江也在配合泉州的环湾战略,高标准建设晋东新区,石狮也在低调而踏实的发展蚶江、祥芝到锦尚、永宁的沿海经济带,这样再十年的发展建设过后,我们从泉州湾跨海大桥看向泉州,从晋东新区到东海,再到台商区,那将是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环湾大城市:泉州。
最后,台商区的设立和大力建设,只是开始,台商区建设出成果后,下一步就是将惠安改区,大力发展惠安,将泉港、惠安、台商区跟市区直接连成一片,然后争取晋江和石狮,远期的目标,将是南安改区。

总结:未来是大城市竞争的时代,厦门吞并漳州,福州滨海新区发展起来加上闽侯、连江,泉州成功将惠安、晋江、石狮、南安改区,那么福建城市将是三足鼎立的格局,而如果泉州环湾战略受到限制的话,泉州将成为厦门的附庸,闽南将是厦门主导的闽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