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富別燒包,窮別彎腰


早年間有個地主,好吃懶做,遊手好閒,靠著祖上的家產整日無所事事。有一天晚上,他胡吃海喝了一肚子,又泡了一壺釅茶,喝上就讓丫環拾掇好床鋪睡覺。可是吃得太多,又喝了濃茶,翻來覆去實在睡不著。他就朝丫環撒火:“你是怎麼拾掇的床鋪?太硌人了,這叫我怎麼睡?”

民間故事:富別燒包,窮別彎腰

丫環沒辦法又重新拾掇了一遍,多鋪了一床褥子,可是地主還是睡不著,氣的把丫環打了一頓。丫環只好再拾掇一遍,再鋪上一床褥子,誰知那地主的茶勁還沒敗,還是睡不著,直把丫環打的死去活來,逼她重新拾掇一遍說:“再拾掇不好,就扒了你的皮。”就在這時,丫環心生一計,急忙拔下兩根頭髮,陪著笑臉說:“老爺別生氣,都怨我不小心,掉了兩根頭髮。”

民間故事:富別燒包,窮別彎腰

這時候,地主鬧騰了半晚上,茶勁敗了,也就睡著了。丫環被折騰了一夜,實在待不下去了,偷偷離開了地主家。地主依舊天天吃喝嫖賭,沒幾年時間,家產就敗得一乾二淨。地主為了生活下去,只好走街串巷,四處討飯。

民間故事:富別燒包,窮別彎腰

這一天,地主來到一個村裡,天已經黑了,而且還下著小雪。他又冷又餓,寸步難行,好歹來到一戶人家門口,請求能借個柴草房過一宿。有個乾淨利索的小媳婦走出門來,上下打量了地主一番說:“看你破衣爛衫,怪可憐的,只是家裡只有柴草房能住,你要不嫌就將就一晚上吧!”地主千恩萬謝點頭哈腰。

民間故事:富別燒包,窮別彎腰

小媳婦熱湯熱飯管了飽,在柴草房拾掇了一陣子,鋪上一抱豆秸,找了塊磚當作枕頭。地主就和條野狗似地,一蜷縮就呼呼地睡了過去。第二天,小媳婦給財主吃了飯,問道:“昨晚沒試著硌人吧?”地主說:“不硌人,怪軟和,真不知叫我怎麼謝你才好呢!”小媳婦說:“不用謝,只要你看一下我這點東西就行。”

民間故事:富別燒包,窮別彎腰

說著拿出一個小紙包。“它比金子還貴重,我整整保存了五年了。”地主接過紙包一看,是兩根頭髮,他有點莫名其妙。小媳婦說:“你可別小看了這兩根頭髮,五年前是它救了我的命,是它讓那狠心的地主終於睡了覺,也是它讓我過上了好日子。”地主一聽,立刻睜大了眼睛,愣愣地站在那裡:“你是——”“怎麼,不認得俺了,俺是五年前為你鋪床的小丫環。”

地主撲騰一聲跪在小媳婦跟前,連連磕頭。小媳婦說:“你不必這樣,快起來吧!五年前你有緞子褥子鋪三層,還嫌硌人,是因為你有錢;現如今一抱豆秸一塊磚覺著軟和,是因為你窮。現在你落到這種地步,我也不多說什麼了,只有一句話:富別燒包,窮別彎腰!”

民間故事:富別燒包,窮別彎腰

說完拿了一個包袱說:“這是些衣服和乾糧,還有二兩銀子,我也只能幫你到這裡了,以後你好自為之。這兩根頭髮也給你,給你留著長個記性。”地主淚流滿面,哆哆嗦嗦地接過包袱,把那兩根頭髮貼身放好,一步三回頭地走了……

民間故事:富別燒包,窮別彎腰

富別燒包,窮別彎腰。一句樸實無比的話,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蝸居》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

人的一生是一條上下波動的曲線,有時候高,有時候低。人的一生總會經歷很多,有成功也有失敗;有低谷也有巔峰。不論是在低谷還是巔峰,只要保持淡然的心態,坦然面對,才是人生應該有的態度,人,就是在不斷地經歷與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