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早晨七點,我們的團隊從青瓦臺酒店出發,前往青巖古鎮。

青巖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郊29公里,是花溪區南郊中心集散地,地處東經106°37′—106°44′、北緯26°17′—26°23′,南北長約10公里,東西寬約8公里,總面積為92.3平方公里,東接黔陶鄉、西與燕樓鄉、馬鈴鄉相連,南與惠水縣接壤。

青巖鎮地勢東、西、北部較高,中部、南部較低,圍繞著古鎮的最高峰大苗山海拔1330米,最低處思潛村官塘河入惠水處1010米,

2016年10月14日,青巖鎮被列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2017年2月25日,被列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古鎮的得名:《貴州圖經新志》載 “青崖在治城南五十里,貴州前衛屯田其下”,《貴陽府志》稱之為:“突起河干,登其上,可眺望數十里”。當地百姓名屯堡“青崖”,後寫為“青巖”。貴州話屬於北方語系,“巖”音“ai”,故名。

明朝時青巖古鎮設屯堡。天啟四年至七年(1624~1627), 布依族土司班麟貴建青岩土城,領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貴州衛指揮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驛道。青巖位於廣西入貴陽門戶的主驛道中段,在驛道上設置傳遞公文的“鋪”和傳遞軍情的“塘”,於雙獅峰下駐軍建屯,史稱“青巖屯”。

我們的大巴停在古鎮的南門停車場,於是我們就南門進入到古鎮裡。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從入口處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池塘,池塘裡種有睡蓮,正是芙蓉欲開之時,正對著腳下的,則是一條石板鋪就的道路,略帶些弧度呈上坡態,道邊立著一塊碑㝍有“茶馬古道”。原來此為貴州的茶馬古道,因為古鎮本就是交通要塞,這裡有茶馬古道倒也是正常。

池塘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石碑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古道上的石板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沿著古道走到上坡處,出現一道城門,為定廣門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定廣門城樓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城樓的北面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進得城門後左手邊,就是登上城牆的入口。拾階而上,沿牆而行,卻見前方的臺階逐漸密集,抬起頭向上看去,只見城牆依著山體徹築,忽然陡峭起來。牆體順著山勢直到山頂。難怪古鎮能成為軍事要地,確屬易守難攻之地。我繼續沿臺階向上攀登,感覺越來越陡,約摸傾斜角在六七十度的山勢。幫同行的小女孩拍照,也是要用手扶住牆邊的鐵鏈。小姑娘幫我從下往上拍時,不停地提醒她注意不要後退,以防意外。

城門樓的側面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城牆的牆根處還有當地百姓在種植農物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城牆臺階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小女孩幫我拍的,謝謝小姑娘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登到城牆頂部,極目四顧,群山環繞,下方有一直升機停機坪,現在仍然是個要塞之地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在頂部略做停留後,便沿城牆從西門處下去,下去即到北明清街。這裡的建築均為明清風格。順街前行,看到街邊有“貴州非遺元素館”,正在想是什麼元素時,看到旁邊另有一建築為“百年狀元釀”,原來是這個。因為古鎮出過一位狀元,所以狀元文化甚是濃厚。看到右手邊有一高大建築,是萬壽宮,而萬壽宮的對面,則是慈雲寺。看來古鎮是不但包容古今,同時也接納各種教派。

西門城樓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再向前,看到這個門口的一付對聯。從字意看,好象這裡面的主人是從其他地方遷移至此,“渝”,不知他所說是重慶還是四川,應該是從那裡遷來此處,並且希望以後在這古鎮興旺繁榮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高曉松說,生活不僅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其實,現實中的社會人,絕大多數得先去苟且了,才能想想能不能去詩中的遠方。很無奈。又有多少人有勇氣做到“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那樣的灑脫呢?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萬壽宮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萬壽宮內的建築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經過萬壽宮,即來到了背街。因為來得早,這條短短的小街非常有味道,第一因為這條街的牆,有特色,第二因為鋪路的青石板,黑得發亮,光可鑑人,並且非常乾淨。有保潔人員在此街不停的打掃,只要有一個團隊經過,保潔人員就立即上前清掃,所以感覺青石板路上都可以躺下去。感謝保潔人員的辛苦付出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有個性的牆體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糯米汁徹得牆,歷經數百年,還是那麼牢固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陪著你走過小街,也陪著你走過青春年少……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我思故我在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靜諡悠長的小巷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南門,由一位臺胞捐建復原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隔壁老王?在不在家?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在古鎮中隨意吃了點東西,已經快到集合時間,匆匆出古鎮,其實古鎮可看的地方還有許多,只是還要去另一處,只得捨棄。生活本就是這樣,有時總得放棄些什麼,才能繼續

從古鎮出來,我們將要到大七孔景區,車子重新回到高速上,此程約需三個小時。車上小憩片刻,睜眼看向窗外,依然是滿眼的青綠。但是因為是喀斯特地貌,所以山石很多,耕地面積非常小,即使好不容易開出的田地,也會有許多的石頭,心疼貴州人民一下,沒有良田,便沒有糧食,不知古人以前靠種植什麼為生。為自己生活在漁米之鄉的地區感到幸運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沿途山體上的洞穴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象這些田地在貴州都很少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車行數小時後,從高速上看到有房屋密集之所在,應為荔波縣城到了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車下高速後,穿過荔波縣城,直奔大七孔景區而去,在酒店稍事休息,我們就來到了大七孔景區內,可乘船可步行。我與同行的團友們決定往裡去乘船,出來步行,這樣兩不誤,既能觀船景,亦能觀步景。來到碼頭,見這裡的水呈現出一種綠色,若是有陽光,應當是如綠寶石般透明的綠色,今天因為沒有太陽,所以沒有呈現出透綠的色彩。

乘船前往,但覺前方山峰撲面而來,待得以為到了,卻又峰迴路轉,高山深峽,青峰綠水,蜿蜒來到碼頭下船,再從步道前往。

一路上只見峽谷內的大石上,苔蘚覆蓋其上,一片深綠草綠淺綠,遠看石頭斑駁陸離,近看滄桑久遠,只不知石頭們呆在此地已有多少萬年。

今晚住宿之地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船上所拍之景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山體上方有許多的洞穴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沿著山路棧道前進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水中的石頭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苔痕上階綠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水之靈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終於遠遠地看到了天生橋,現在還不覺得怎麼樣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途中擋路的雙垂石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略近處觀看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再近一點,我被這裡震住了,只覺這是一個巨大巨大的門,不是,巨大的洞?也不是,因為是貫穿的,空的。是孔,是個非常大的孔。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終於到得天生橋的底下,抬頭向上看去,只見上部一道粗壯的石樑,不過好象也不能用石樑來形容,非常粗大,懸於上空,我們就處在這梁下七十多米之處,一條綠色的河流從下面貫穿而過。看介紹,此處河流原為地下河,而這天生橋原來卻是一座大溶洞,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化,使得頂部崩塌,形成了今天的這模樣。不得不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天成。感覺人在自然面前之渺小。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上游的小瀑布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象是一個巨大的門,對比一下下方的遊客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頂部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上部,忽然想到那首李白的“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此景此山,正應此詩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遠拍。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回程的路上依然沉浸對天生橋的震撼中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景區的樹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既然是大七孔,好歹拍個大七孔的橋,當然了,這個現代建的。不過確實是有座古橋大七孔,因年代久遠,現在已經廢棄不用,找了好久沒找到,在網上查到了一張圖片,看上去古樸得,卻是不好下載。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從大七孔出來,來到了布依風情小鎮,因為進來之前大巴在此稍停了一下,覺著有點意思,便來逛逛。這裡的建築很整齊劃一,大部分都是酒店客棧,很適合自駕遊和自由行的遊客。若有空又有條件,以後可以到這裡來住上幾天,只管睡到自然醒,多好。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客棧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還是客棧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布依小鎮的廣場,一面大鼓,不知是不是銅做的,這得費多少銅啊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一個人的旅行貴州(D3)

簡單吃了點東西,權當晚餐,閒逛結束,回住宿地。腦海還在回味著天生橋的巨大門孔。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在有太陽時,陽光穿過打在山崖上,發出金光時更為漂亮,可惜此次來,一直不見太陽,偶爾露個小臉,也是一閃即隱,是在提示看再來一次貴州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