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寫給大人的北歐童話,愛與生活

北歐是一個童話的世界,安徒生的丹麥,小美人魚坐在海邊吟唱;冰雪女王的瑞典,馴鹿雪橇與極光;還有一個叫歐維的怪老頭,是寫給大人的童話。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是瑞典著名作家弗雷德裡克.巴克曼的處女作,是瑞典的頭號暢銷書,已經被翻譯成44種語言;2015年被改編成電影在瑞典上映,2017年提名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寫給大人的北歐童話,愛與生活

歐維是一個59歲的古怪老頭,只開薩博汽車,脾氣很壞,隨時發飆;嫌東嫌西,對看不順眼的東西,會像見了賊一樣指指點點;他有鋼鐵一樣堅定的原則,雷打不動的規律生活;每天早上6點鐘去社區四處巡視,把亂放的腳踏車放進車棚,記錄核對車牌號,如果超過24小時停放期限就打電話給交管局;氣呼呼的把沒有分類的垃圾重新分類,詛咒那隻掉毛的流浪貓,絕不允許有人把車開進社區;他看不慣現在年輕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不接受沒有鍵盤的IPAD被稱作電腦;生活對他似乎也不友好,他摯愛的妻子因癌症去世後,他也在一個週一失去了幹了快40年的工作,歐維覺得生無可戀,決定自殺;可是他的自殺計劃一次次的被鄰居打斷,他不得不停下來去處理那些煩人的瑣事;這是一個讓人笑讓人哭的故事,它一點點揭開這個頑固孤僻的老頭內心的溫柔、愛與善良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寫給大人的北歐童話,愛與生活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就是腳踏實地,自食其力

從看待生命意義上來說,歐維挺像《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兒,而有意義的事兒就是好好活;絕對是個一根筋的軸人;歐維認為人生的意義就是努力工作,做個有用的人,守規則,不抱怨,從不麻煩別人,腳踏實地,自食其力;

歐維的童年過得不太好,7歲的時候母親因肺癆去世後,他在鐵路上工作的父親就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他們常常默默的坐在餐桌旁吃飯,默默的去喂鳥;但是他教會了歐維怎麼做人,有力量但不用武力欺負人,不到處說人閒話,做一份老實人乾的正經工作;16歲的時候,一節失控的車廂出軌,歐維成了孤兒;因為父親是16號去世的,他拒絕多領14天的工資,在鐵路上幹替父親幹了14天的活,因為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被總經理留下來接了父親的班兒;直到兩年後,他因為不肯告密,反而被小偷誣陷偷錢,被迫離開去做了2年夜班車的清潔工。

其間歐維決定,翻修父母留給他的老房子,但他完全不明白應該怎麼做;於是他就跑到附近的工地上找了份工作,晚上他在南下的火車上撿垃圾,然後睡三小時,剩下的時候就去工地幹活,偷師學藝,每週休息的一天,他就獨自拖著水泥袋和木材,來來回回幹8個小時;而因為他的勤勞工地上的人都願意幫助他。

一釘一鉚一磚一瓦,沒人看著,但也不需要別人看見。活兒好就夠了,父親總是這麼說,歐維謹記在心

但是歐維親手翻修的房子,因為在火災中歐維選擇衝進火場去救鄰居家的小孩兒,錯過了滅火時機,而化為灰燼,他不得不在政府徵地的同意書上簽字;之後,他去報名參軍,因體能優秀,準備走上職業軍人道路的時候,發現心臟有罕見的先天性缺陷,被拒絕入伍。

命運的不公平,沒有讓歐維改變父親交給他的東西,他像個戰士,踏著堅定的步伐,堅持自己的原則:努力工作,從不抱怨,過有規律有盼頭的生活;歐維的一生都秉持著這個原則,做個有用的人;一部作品裡的人,能打動我們,往往是因為我們可以投射自己

,不善交際是了不起的缺陷,沉默寡言就有人想欺負你,踏實肯幹不總有人想把髒活累活塞給你,守規矩卻被耍滑頭的人嘲笑,不跟進潮流就是古板固執等等;我們內心希望世界也看到不在聚光燈下的我們,我們希望默默無聞,有原則有底線的歐維,堅韌頑強的歐維,內心善良柔軟的歐維,能得到生活的善待;當所以歐維一次次的自殺行動被打斷的時候,我們是鬆了一口氣的。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寫給大人的北歐童話,愛與生活


不拋棄不放棄,歐維與索雅的相互溫暖

所幸歐維有索雅,她是他生命的色彩,全部的色彩;

歐維的妻子索雅,與歐維就像黑夜和白天,她開朗熱情,漂亮風趣,還很有愛心;喜歡抽象的東西,比如書,音樂,去咖啡館喝咖啡,吃冰激凌;她經常逗歐維笑,冰激凌每年都會漲一次價,每份貴一個克朗(相當於人民幣0.69元),每次漲價索雅都會說:“這可要了歐維的命呀。”

索雅是歐維黑白人生裡的全部色彩。人們給歐維貼了很多標籤,刻薄,孤僻,不信任別人,只有索雅看到他內心溫柔善良的一面:

你在心裡舞蹈,歐維,在沒人看著的時候,我會永遠因此愛你,不管你願不願意

索雅鼓勵他參加工程學位的函授課程,去做他喜歡的蓋房子的工作;她包容歐維的摳門,支持他不為冬天高几度的暖氣溫度多交幾仟克朗稅的行動,在歐維費勁週轉的自己裝設備取暖後,偷偷調高暖氣片的溫度,而歐維則每天堅持堅持並且調低暖氣片的溫度,這成了他們貓捉老鼠的遊戲;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寫給大人的北歐童話,愛與生活

索雅懷孕4個月的時候,他們去旅行,路上出了車禍,他們失去了未出生的孩子和索雅的雙腿,穿白襯衫的政府工作人員,認為索雅應該被送去專門的療養院,因為日復一日的照顧索雅是難以承受的艱辛生活,結果被歐維趕出了病房,並朝門外扔了一隻索雅的鞋子;歐維改造了廚房,重修了所有門框,在每道門檻前都安排了坡道;還在索雅教書的問題兒童學校,修建了一條政府拒絕修建的殘疾人坡道;

索雅理解歐維,包容歐維的沉默寡言,固執的原則,強迫症的生活習慣,不善交際的孤僻;歐維毫無怨言的照顧索雅,願意去實現索雅想要的一切,用行動表示了對索雅的不離不棄。

歐維照顧索雅,每天接送她去學校,帶她去她想去的地方,每天九點半抱她去樓上的臥室休息:

意外之後幾年裡,她一直對他念叨著應該把臥室換到樓下的客房來。但歐維拒絕了。十幾年後,她意識到,這是他向她表達絕不放棄的方式。不管上帝、宇宙還是何方神聖,都休想取勝。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

整部書裡,歐維嘗試了各種方式自殺:上吊、在封閉的汽車裡吸二氧化碳、臥軌、吞槍,但都被那些需要他的人打斷,不會倒車的鄰居夫婦,需要照顧的孕婦,意外摔進軌道的陌生男子,被趕出家門的同性戀男孩兒,歐維冷硬的面具下,心中有對這個世界深沉的熱愛,每一次中止的自殺,是陽光照進來的裂痕。歐維最終因心臟病發去世,電影版的最後,年老的歐維與索雅在火車上再次相見,歐維穿著索雅最愛的藍色西裝,露出了特別燦爛的笑容。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寫給大人的北歐童話,愛與生活

END

關注我:讓閱讀,成為砍向我們內心冰封大海的斧頭。月伴伴與你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