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三俗”:品香茗、食香椿、賞牡丹

今日穀雨。

每年陽曆4月19日至21日之間,當太陽位置到達黃經30°時就是穀雨了。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關於穀雨的來歷,古籍中有諸多記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群芳譜》載:“穀雨,谷得雨而生也”;《通緯·孝經援神契》則載:“清明後十五日,鬥指辰,為穀雨,三月中,言雨生百穀清淨明潔也。”“雨生百穀”,大概即是“穀雨”名稱的由來。

谷雨“三俗”:品香茗、食香椿、赏牡丹

穀雨時節習俗眾多,其中“喝穀雨茶”即是一項重要習俗。唐代詩人齊幾有《謝中上人寄茶》詩曰:“春山谷雨前,並手摘芳煙。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即是穀雨時節品香茗喝穀雨茶的記載。穀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又叫二春茶,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滋味鮮活,香氣怡人,因而受茶客的追捧。不過,茶農認為真正的穀雨茶就是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而且要上午採的。據說,這樣的穀雨茶還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不過,拿出穀雨當天的茶葉來招待客人,的確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除了喝穀雨茶,穀雨食香椿也是必不可少的。“雨前香椿嫩如絲”,在北方地區,有穀雨食香椿的習俗。此時的香椿醇香爽口,脆嫩、香美、多汁,營養價值極高。當然,人們穀雨食香椿不僅因為其味美,還因為香椿在古人眼裡是一種長壽樹。《莊子·逍遙遊》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因大椿長壽,所以成為父親的代稱,古時稱父親為“椿庭”,母親為“萱堂”。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香椿雖味美,但不宜多食,因其是發物,多食易誘發痼疾等疾病。

宋代詩人范成大有《四時田園雜興》詩,描述了穀雨時節的情景:“穀雨如絲復似塵,煮瓶浮蠟正嘗新。牡丹破萼櫻桃熟,未許飛花減卻春。”裡面除了講穀雨品香茗的情景,也講穀雨時節正是牡丹花開、櫻桃成熟的季節。由於南北氣候的差異,櫻桃成熟的時間有所差異,而牡丹開花則正當時。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即穀雨前後,正是牡丹的花期。元代王惲詩曰:“問東城春色,正穀雨,牡丹期。想前日芳苞,近來絳豔,紅爛燈枝。”即是描寫穀雨前後牡丹競相綻放的嬌豔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