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雲廣交會”倒逼傳統會展行業創新改革,跨境電商或快速洗牌

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第127屆廣交會於6月中下旬在網上舉辦。這將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貿易盛會首次完全以網絡形式舉辦,實現中外客商足不出戶下訂單、做生意。

首次“雲廣交會”倒逼傳統會展行業創新改革,跨境電商或快速洗牌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形勢嚴峻。會議決定,廣邀海內外客商在線展示產品,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提供全天候網上推介、供採對接、在線洽談等服務,打造優質特色商品的線上外貿平臺。

同時,會議決定推出增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系列舉措,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努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至此,我國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增至105個,形成區域全面覆蓋格局。

首次“雲廣交會”倒逼傳統會展行業創新改革,跨境電商或快速洗牌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寧波新東方工貿有限公司CEO朱秋城表示,2020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外貿歷史時刻,中國外貿壓力重重,網上廣交會的舉辦,其實是從政府層面給穩外貿傳遞信心。在線模式不僅可延續廣交會的連續性,避免展會中斷帶來的客商流失,通過這樣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促進2020年外貿出口數據的同時,更是給以中國出口供應商和海外採購商最重要的市場信心,在這樣一個特殊歷史時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朱秋城表示,在跨境電商數據化貿易時代,傳統線下模式如何順應時代發展,一直是廣交會思考和探索的方向。未來廣交會的模式一定會是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模式,這次廣交會在線舉辦,對於廣交會的轉向會有非常重要的探索價值。廣交會未來和包括阿里巴巴在內國內電商平臺融合,互補也會是一個大的方向和趨勢。

加速跨境電商行業快速洗牌

首次“雲廣交會”倒逼傳統會展行業創新改革,跨境電商或快速洗牌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寧波新東方工貿有限公司CEO朱秋城表示,2020年疫情最大程度的推進了跨境電商在中國發展,新外貿,數據貿易,跨境電商會在未來幾年內真正成為中國外貿出口的主流模式,為了以新業態助力外貿克難前行,除了網上廣交會,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決定增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推廣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有效做法。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跨境電商行業協會副會長張炯表示:網上廣交會的舉辦,給供應商、出口商帶來必須將傳統外貿革新到互聯網外貿的領域來,對以後的出口跨境電商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對於海外採購商是否都能通過網上訂貨參與進來,則各個國家,各個採購商具體來定。關鍵是網上廣交會能否做到充分吸引外商參與進來,這個組織能力以及網上宣傳、網站設計、網站運營很關鍵。

“但由於廣交會面向全球,各個國家的採購商對互聯網理解和認同又不一樣,有點眾口難調。對於廣交會進口展倒是有相當大的機會。國外的供貨商可以利用網上廣交會這個大平臺將其國家的產品增大機會找到合適的買家。而對於從事線下布展、展覽推廣的企業面臨嚴峻的考驗。無論出口還是進口,各地政府應該抓細節,重視企業人才培養,扶持的力度應該朝著企業團隊培養、精化細節把控、品牌國際化的方向提升。”張炯表示。

“網上廣交會的舉辦將加速跨境電商行業快速發展,而對出口跨境電商平臺來說也是把“雙刃劍”。利在於通過政府的舉措起到普及、教育傳統外貿企業在線化的作用,弊在於網上廣交會本身與各大出口電商平臺就存在競爭關係,特別是在疫情下各平臺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如跨境電商獨角獸公司執御都遭供應商催討貨款。而對像亞馬遜全球開店、全球速賣通、Wish、敦煌網等平臺及傲基電商、安克創新、賽維電商、新華錦、擇尚科技、恆匯通源、萬方網絡、三態股份、藍思網絡等跨境電商賣家都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

倒逼傳統會展行業創新改革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網上廣交會的舉辦將會成為“互聯網+會展”趨勢的一個標誌性事件。疫情影響下,互聯網+會展業也將必然得到進一步深度融合和深化。互聯網+會展業提供的不僅是傳統展會所具備的服務與線上資源的相加,還提供“智能化”增值服務。此次事件將對傳統會展業形成具有變革意義的衝擊和倒逼,刺激會展商業模式主動調整,變革服務邊界,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而線上虛擬展不是簡單的產品展示,也不是簡單的技術運用和技術賦能,還是要立足會展商業思維的創新和會展價值重構。

疫情下,日前,國內產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提供商網盛生意寶就為國內各大展覽公司免費提供展會號,助力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展覽公司在行業會展平臺發佈展會信息,實現線上辦展、線上參展。足不出戶讓中小企業實現7*24小時全天候展覽。展會號作為生意寶微營銷平臺的組成部分,因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拓展新業務被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專題報道。

“網上廣交會既是在特殊條件、特殊背景下的應對之策,也是新形勢下轉型發展之需。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所呈現的低成本、高收益、開放性、拓展性等特徵,在危機中更顯價值。而對於傳統廣交會而言,與電商“聯姻”、深度融合乃大勢所趨,更是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張周平表示。

行雲全球匯高級副總裁湯斯傑表示,網上廣交會是基於疫情蔓延現狀和疫情防控需要的最佳解決策略,也是一次模式上和技術上突破性的創新舉措,更是在在線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傳統展會迭代升級的順勢而為。在5G、IoT的全球普及的背景下,讓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實踐中更好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和軟實力。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通拓科技集團合夥人李鵬博表示,通拓每年都參加廣交會。今年受疫情影響,搬到線上,有助於將廣交會打造成集線上及線下的全球貿易平臺。同時,這有助於海外客戶養成線上參展的習慣,甚至直接線上成交,打造成跨境電商B2B閉環產業。

加快傳統外貿企業觸網力度,提高精細化外貿運營能力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廣交會作為傳統外貿企業獲取訂單的重要載體,是傳統外貿企業每年重要的展會,此次全部實行以網絡的形式展示,將進一步刺激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將起到催化劑的作用,讓傳統外貿企業從思維理念、實施步伐等方面都加快步伐,也有助於幫助國內傳統外貿企業在“全球買、全球賣”中實現轉型升級。

“傳統廣交會模式很長時間裡更多是粗放式跑量,做線下服務。但在線廣交會對廣交會提出更高的數據化要求,比如說雲計算能力、大數據能力、工業互聯網等基礎設備,所以廣交會從線下模式轉型到線上模式,更應該去精細化運營,深根細作數字化能力。

傳統的廣交會在線化,對數據化基礎建設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目前中國數據基礎建設全球領先,中國數字化基礎能力也是保證在線廣交會的前提。”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寧波新東方工貿有限公司CEO朱秋城表示。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決勝跨境電商》作者林智勇表示,廣交會從延遲再到改為網上,實則是無奈之舉。網上廣交會只能起到搜索廠家、信息交換等作用,這和線下廣交會能夠觸摸商品,現場和廠家進行面對面充分互動溝通無法相比。線上展示展銷服務提供商主要是阿里國際站、環球資源和中國製造網。由於短時間很難從技術和模式進行調整和變革,網上廣交會一時還難以取代他們的主導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