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拉瓦喬的教堂,花一歐元,你也可以做三分鐘上帝

卡拉瓦喬是畫兒君最早親炙原作的大畫家之一,去過那麼多個國家,那麼多個博物館之後,他至今仍是畫兒君心中最牛逼的畫家。在這篇文章裡,你將會跟著我們體驗在羅馬一座教堂裡的奇幻歷程,做上帝的感覺多美妙,哪怕只有三分鐘!



幾年前,在羅馬的聖王路易堂裡,小小地、免費地做了一把上帝

時間不長,三分鐘,但夠用小半輩子。

這個教堂在羅馬沃納沃廣場附近,我們是有備而來,因為知道里面有卡拉瓦喬的三幅“聖馬太”系列油畫。

在卡拉瓦喬的教堂,花一歐元,你也可以做三分鐘上帝

▲羅馬聖王路易堂是法國天主教會的國家教堂。西鄰著名的沃納沃廣場(中央是著名的四河噴泉),東邊不遠處就

在卡拉瓦喬的教堂,花一歐元,你也可以做三分鐘上帝

▲聖王路易堂正立面,只能說樸實無華。©wiki

在卡拉瓦喬的教堂,花一歐元,你也可以做三分鐘上帝

▲教堂天頂金碧輝煌,但在羅馬的教堂中也談不上出奇。©wiki

意大利的藝術無比豐沛,在免費的教堂裡也常常能看到頂級的名作。

這是其他任何國家都做不到的。

由於可供揮霍的大師太多,意大利人就是可以這麼任性:

藝術愛好者視如拱璧的珍品,他們往往就那樣簡單地掛在教堂裡,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保護措施。

其他國家的美術館或者故居,往往是一壁一兩張畫,可在佛羅倫薩的皮蒂宮,卻是所有牆壁幾乎都被大大小小的畫作覆蓋,密不透氣。

在卡拉瓦喬的教堂,花一歐元,你也可以做三分鐘上帝

▲皮蒂宮建築體量驚人,綿延不絕的房間規模驚人,藏品數量更驚人。©wiki

真的是字面意義的密不透氣,因為走完皮蒂宮後,我們回到陽光中,長舒了一口氣,不僅感到腳跟痠疼,還覺得脖子不適腦內小劇場的充血腫脹更是久久不能消退

看到那些腳步輕快、嬉笑著往皮蒂宮裡走去的人們,畫兒君忍不住冷哼一聲,“有你們受的!”

在卡拉瓦喬的教堂,花一歐元,你也可以做三分鐘上帝

▲老文青司湯達“以身犯畫”,留下一個病名。

怪不得《紅與黑》的作者司湯達當年從本身就已經是文化薈萃之地的法國來到意大利,仍會被大師傑作震得天旋地轉、心臟劇顫。醫生診斷這是由於頻繁欣賞藝術珍品過於激動所至,這種因強烈的美感而引發的罕見病症從此被稱為“司湯達綜合症”


這一天,我們到得早,聖王路易堂剛一開門,就走了進去。

聖王路易堂本身並沒有太多特別之處,在意大利,這樣的教堂太多了,不論是宏偉、優雅還是細膩,都有教堂做到極致。所以我們目標明確地穿過空蕩蕩的過道,徑直走向陳列畫作的祈禱室。

沒錯,就是畫兒君要的卡拉瓦喬。

然而,祈禱室前圍著鐵柵欄,畫作掛在堂內牆上,與我們隔開一段距離。

它們隱沒在黑暗中,雖然有頂上小窗透入的晨光,勉強能看出畫上的輪廓,但實在是太朦朧了。卡拉瓦喬慣用的強烈的明暗對比被這昏暗吞噬,我們能辨出的只有最為高光的部分肢體,暗中潛伏著,等待召喚。

等待誰的召喚?

我們一時不知如何使用召喚術。也許是到得太早,教堂還沒有開燈?然而,教堂裡並沒有可為我們排疑解難的工作人員。有神父模樣的人在祭壇前端立——他負責的可能只是靈魂裡的光,眼睛裡的多半不歸他管

正踟躕時,一個身形高大的外國遊客,60來歲年紀,走到我們身旁。他微微回頭瞥了我們一眼,並不做什麼謙讓的手勢,就抬手將已經準備好的一枚硬幣投入鐵柵欄前一隻四四方方吞金獸的嘴裡

歐元說:要有光!

然後就有了光。

畫兒君的腦子裡猝不及防地響起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旋律,不過用的不是“噹噹噹當”,而是:

光光光光,

光光光光,

光光光光,光光光光……

具體音響效果您可以自己模擬一下,品咂品咂。


在卡拉瓦喬的教堂,花一歐元,你也可以做三分鐘上帝

▲九世紀《艾伯福音》(Ebbo Gospels)中插圖所繪的聖馬太形象。

現在,一切都清楚了。

那些畫清楚了,畫的細節清楚了,照亮它們的光原來需要硬幣投餵這一事實也清楚了。

三幅畫纖毫畢露地呈現於前,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聖馬太蒙召》。

在卡拉瓦喬的教堂,花一歐元,你也可以做三分鐘上帝

馬太即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的作者,是基督的十二使徒之一。在成為使徒前,是一個為猶太人輕賤排斥的稅吏,原名利未,而耶穌召喚了他。按照聖經的說法,他被召喚時正坐在稅關上,而卡拉瓦喬將場景挪到了暗室內。

畫面中央,一群人坐在桌前,點數錢幣(想必是收稅所得)。基督出現在畫面右側的陰影中,被跟隨他的聖彼得擋住大部分身體。一束強烈的光從畫面右上方直穿過去,切開基督頭頂的光環,照到坐於桌子中間的大鬍子男人頭上。

通常認為,這個大鬍子男人就是稅吏利未。也有人認為,桌子盡頭那個埋頭數錢的年輕人才是利未。也許卡拉瓦喬就是要故意製造含混,而大鬍子的手勢就是在問:“是我?是他?”

不管利未是誰,在這個召喚的場景裡,我們從他身上只能看到錯愕與茫然。一生狂野的卡拉瓦喬最愛表現的是人物仍陷於混沌卻又被喚醒的狀態,他作品中強烈的明暗對比,不僅是一種視覺技巧,也包含著豐富的宗教與道德蘊意

這幅畫給了我們許多動態的想象:一群粗野鄙陋之人,躲在房間裡賭博(墮落的把戲)或分贓(稅吏的伎倆),突然門被推開,光射了進來,耶穌也進來,他以與米開朗基羅《創世紀》中上帝向亞當伸出手指類似的姿勢,向這群罪人中最沉湎者發出天國的召喚。



在卡拉瓦喬的教堂,花一歐元,你也可以做三分鐘上帝

這兩幅畫中的手勢頗堪玩味,可做細膩比較。

《創造亞當》:上帝的手指伸出,不是召喚而是灌注,而亞當的手順從地接受。《聖馬太蒙召》:基督的手指略往下鉤,不是指點而是勾選,而大鬍子的手與亞當不同,卻朝著背向基督的方向——這是一種猶豫,一種拒絕——此時的利未,未來的馬太,正處在沉淪與蒙召的分野。

在卡拉瓦喬的教堂,花一歐元,你也可以做三分鐘上帝



從右邊射入的強烈光線給了這幅畫強烈的舞臺感。而現在,在聖王路易堂裡,格外戲劇性的是,除了畫面上這道光,我們還有畫面外那道被投幣激活、從下往上投射到畫上的真實之光。

歐元說:要有光!

然後就有了光。

這光與畫裡的光交叉,互相呼應。它從鐵柵欄前發出,似乎是由觀看者投射而成。畫面裡的光,從右往左,召喚了聖馬太;畫面外的光,從外向裡,召喚了這幅傑作

你也會忍不住像基督一樣探出手臂,向畫面做出點選的手勢,召喚卡拉瓦喬的天才。

同一個祈禱室,除了《聖馬太蒙召》,還有同樣出自卡拉瓦喬的《聖馬太受天使啟示》和《聖馬太殉難》,基本上呈現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節點。

在卡拉瓦喬的教堂,花一歐元,你也可以做三分鐘上帝

《聖馬太蒙召》當然是最傑出的,但後兩者也稱得上是劇力十足、雷霆萬鈞。

尤其是殉難圖,卡拉瓦喬再一次把視覺重心從主角身上移開,放到行兇者與驚愕的旁觀者身上,用他們的姿勢與表情,豐富了全部的故事與場景。

在卡拉瓦喬的教堂,花一歐元,你也可以做三分鐘上帝

然而,就在畫兒君細細觀賞的當兒,那光突然滅掉了。

哦,三分鐘到了。

在突然再度降臨的幽暗中,我們沉默著,咀嚼著。

投幣者稍稍回過頭來。這一次,我們眼神相接,微微點頭,有讚賞,有謝意,更有默會於心的投契。

上帝時間結束了。




感謝你經過接近3000字的歷程,追隨這一趟奇幻之旅

聽說現在在羅馬的教堂,做三分鐘上帝的代價已經漲到了2歐元。

別猶豫,你值得擁有那個美妙的時刻!

不過,就算你稍有遲疑,也沒關係,稍等片刻,就會有一位你不認識的人間天使將那光點亮。

光,永不被獨佔。

光,屬於任何人。

熱愛藝術的人,有光,並且通體發亮。

接下來,有光的畫兒君會帶著你展開更多的藝術奇幻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