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平米的零售小店,月銷量如何達到100萬?

這篇聊聊普通人摸不到的新零售。去年10月,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提出“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以來,阿里巴巴先後入股銀泰、蘇寧、三江、百聯等傳統零售業。11月20日,阿里入股中西方零售業集大成者——高鑫零售,標誌著電商與實體店融合的“新零售”又邁進一步,以全球新零售的時代全面到來。

過去幾年裡,零售業的原有邊界正在被不斷超越和打破,線下零售遭受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房租貴、人工成本高、電商平臺擠壓,導致顧客銳減生意蕭條,一直無法跟上線上零售增長的步伐。

而對於線上零售來說:在幾年來爆炸式增長後,今年增速也明顯放緩,線上銷量增長乏力,流量越來越貴,紅利越來越少,造成導流成本和庫存增加。

30平米的零售小店,月銷量如何達到100萬?

加之,大家逐漸傾向於健康可持續的購物方式,不再將價格作為消費的首要考慮因素,更多考慮消費質量的提升和購物的便利,線上購物難以讓遞送能力跟上線下購物需求的快速增長,可以說零售業進入了一個低潮。

然而,互聯網公司的優勢是支付、流量和資本,零售商的優勢是空間、運營和用戶,製造商優勢則集中在產品和用戶上。

線下的及時消費、購物體驗、便於嘗試、眼見更放心等在購物場景上不可逾越的優勢,使“線下體驗”成為行業風口。電商平臺從線上走到線下,以實體店為基礎,探索新的發展機會,“新零售”成為電商平臺和實體企業突圍的方向。

30平米的零售小店,月銷量如何達到100萬?

自從“新零售”的概念提出後,幾乎所有的電商都躍躍欲試,舊的零售產業一直在被改革。優衣庫、海瀾之家等零售業以互聯網為依託,對商品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

優衣庫—大數據催生門店自提模式

自2016年雙11開始,優衣庫以“線上訂單、線下發貨”的全品類門店自提服務,全網銷售額率先破億。通過選擇“門店自提”的收貨方式,便可在線下400餘家門店24小時快速提貨。

門店自提模式不僅方便了消費者,也將線上的流量導入線下,為門店賦能,線上線下品牌認知的互相交融提升,節約了顧客等待包裹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提高了用戶體驗度。

30平米的零售小店,月銷量如何達到100萬?

海瀾之家—2016年中國A股市值最高的服裝企業

當眾多老牌服裝面臨虧損、關店甚至私有化之時,海瀾之家卻在逆勢瘋狂開店,2016年新增972家店。

海瀾之家從來不打折,主打三四線城市,通過外包生產,吸收加盟商作為投資人,自己掌控終端銷售平臺。通過RFID技術進一步優化供應鏈流程,為2億件衣服安裝身份證識別系統,實現線上線下的共享和互通。

新零售不是簡單的“線上+線下”,而是一種融合,線下的未來與線下的過去截然不同,一方面線下門店規模龐大,擁有大量的庫存;另一方面實體店信息成本、交易成本較高。想要做好新零售時代下的實體店,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精準定位

新零售實體店的定位首先明確“消費者是誰?”“從什麼角度切入?”“消費者到店裡有什麼消費的特色和優勢?”,由“一店通吃、客群模糊、粘度低”調整為“細分顧客、精準定位、增強感知、形成依賴”。

讓目標客戶覺得這是他想要的購物感覺和購物體驗,能在在較短時間產生比較強烈的感知,通過一段時間的購物體驗,對門店產生依賴。

30平米的零售小店,月銷量如何達到100萬?

線上線下相融合

人們的消費行為早已“兩棲化”,沒有線上業務服務,就無法滿足碎片式、便捷化消費需求。沒有線下的門店,就無法滿足及時消費、購物體驗等需求。

發展全渠道是零售企業的必然選擇,線上交易是拓展門店新的交易、銷售空間,增加了更大範圍的門店商圈,雙線融合成為很多企業驅動增長的引擎。

以經營顧客為主導

現在很多實體店有強大的商品組織,卻得不到顧客的接受和認同,這就是沒有以經營好顧客為核心的結果。而新零售核心要素是線上+線下+物流,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用戶體驗度。

實體店的面積不必太大,但卻精緻、獨特,線上、移動端可以延展實體店物理邊界,從商品、品牌、服務、體驗等方面迎合消費者需求。

數據驅動

阿里CEO張勇講“每個企業都將走向數據公司,完成消費者的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可服務”。數據是實體店的眼睛、耳目,只有擁有大量可靠數據,才能真正洞察消費者需求,實現精準定位佈局、精準營銷服務和成本控制。

面對中小實體店的數據化途徑,與平臺企業合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對於我們普通創業者來說,從新零售的線上線下整體鏈條裡,能不能學到一些東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