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大老粗的開國上將王震

王震將軍打仗作風強硬,為人性格火爆,當年在軍隊裡有個外號叫王鬍子。王鬍子無論在中共元老中還是在上將圈子裡,都不算太突出,但王鬍子身上的故事不少,頗具爭議的話題牽涉到的也多。

王震將軍,1908年4月11日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王震將軍兒時即能識字斷文,並非“大老粗”,可以說是粗通文墨的武人,或者說表面看起來王震是個老粗沒什麼文化。王震將軍出身於工人,13歲時隨二叔到長沙打工賣苦力,1923年,著名的京漢鐵路大罷工爆發,16歲的王震受罷工領導人郭亮委派散發罷工傳單,1924年後,任粵漢鐵路工會長嶽段分工會執行委員、工人糾察隊隊長。某日,糾察隊護送一位長頭髮的“書生”到長沙給工人演講,王震負責護送,由此而與之結識,一生追隨始終。此人時稱“毛潤之”,即毛澤東也。1927年1月王震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並非大老粗的開國上將王震

王震將軍原來很長一段時間是政工幹部,後來又轉成軍事幹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王震參加了長沙工人暴動,並做黨的地下交通和兵運工作。1929年,參與組織中共湘鄂贛邊區特區委和游擊隊,任特區區委書記,湘鄂贛邊區赤衛軍第六師政委。1930年後,參加了湘贛蘇區的創建工作,先後任紅軍湘東獨立一師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師黨委書記,紅八軍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代理軍長,中共湘贛省委委員,省軍區代理司令員。在湘贛蘇區鬥爭中,王震英勇善戰,曾獲三等紅星獎章。

王震也算是響噹噹的一方諸侯,1933年和肖克一起各出一個師組成了紅六軍團,算是359旅的原始股東,後來長期是這個小山頭的代表人物。1934年7月起,王震先後任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委員、政治委員,在任弼時領導下,為執行中央紅軍長征先遣隊的任務,與軍團長肖克同志一起率部西征。同年10月與紅二軍團會師。此後,王震任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委員、中央軍委分會委員、代理軍區司令員。1935年11月,為擺脫國民黨重兵“圍剿”,紅二、紅六軍團主動轉移,繼續長征,於1936年7月初在四川甘孜地區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其後,紅二、紅六軍團與紅32軍組成紅二方面軍,毛澤東對王震最初的好感大約源於肖克、王震部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王震堅決拒絕張國燾拉攏有關。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王震任八路軍120師軍政委員會委員、120師359旅副旅長,隨120師東渡黃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線;1937年10月起任三五九旅旅長兼政治委員。八路軍時期,王震、肖克曾聯名上告師長賀龍,雖然此後中央肯定了兩人的做法,但王震也因此和一些人結下了樑子無疑。1939年8月,王震奉命回師陝北,1941年初,他率部進駐南泥灣,1942年,王震率359旅在南泥灣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按官方說法王震率359旅在南泥彎開荒解決了當時延安缺糧的窘境,大受主席讚賞,不但一首《南泥彎》被傳唱至今,毛主席還親筆題詞“有創造精神”。此後王震還擔任了延安衛戍區的司令員,從此成了主席跟前的紅人,並直接參與了延安保衛戰中的一系列戰鬥。但是王震後來因為《南泥灣》而直接封殺了崔健,令很多人不喜。

1944年10月,根據黨中央的部署,組成由359旅為主力,以王震任司令員、王首道任政委的八路軍南下支隊,執行南下作戰、開闢新根據地的戰略,被譽為“第二次長征”。可惜王震時運不濟,南下廣東回中原沒有站住腳,不然後來鐵定是大將人選。1946年秋王震回陝北後,擔任中共呂梁區委書記、呂梁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晉綏軍區野戰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但各種高層會議電報他都要參與,說明地位超然。王震在抗戰八年開始是359旅政委,結束時還是政委,再加一個旅長,王震在七大當選候補中央委員後毛澤東曾笑著對他說:“在討論你候補中央委員資格時會開的比七大還熱鬧。”

並非大老粗的開國上將王震

與許多軍中元帥、將領相比,王震在延安待的時間要長得多,接受毛澤東耳提面命的機會也要多得多,並經歷了延安整風的主要過程。身兼延安警備司令的王震並不總在南泥灣開荒,他可是經常在延安城裡轉來轉去的。據說,王實味被“揪出來”批判與王震的窮追猛打頗有關係。王震當年還受毛澤東的委派,擔任過延安文藝界整風運動的領導人。對於這段歷史,陳雲等人可是瞭如指掌。八十年代陳雲推薦王震出任中央黨校校長一職,支持王震在意識形態領域“插上一隻腳”,對於一些老同志而言是“知人善任”,對於王震來說是“用人所長”。據說王震也是一個很賣力的中央黨校校長。

1947年春,王震率部從晉綏回師陝北,任西北野戰兵團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加保衛陝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的戰鬥,與兄弟部隊一起,在青化砭、羊馬河和蟠龍鎮的戰鬥中,取得了陝北三戰三捷,繼而展開隴東三邊戰役和榆林、沙家店等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使西北戰場的局面發生了根本轉變。隨後,率部參加和參與指揮西北戰場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一系列重要戰役戰鬥,取得重大勝利。在西北戰場,惡仗打起來。彭德懷到了最前線的王震縱隊指揮所,王震司令員暴跳如雷,一定要彭德懷退回去。彭德懷也大著嗓門喊到,就你王鬍子能死嗎?我彭德懷就不能夠死嗎?王震也吼到,你是不是不相信我的指揮啊?彭德懷只好說,我坐在這看我的,不說話,你指揮你的。彭德懷經常說:我和王震就是兩頭湖南犟騾子,到一起就掐架。但是我們套上車,勁兒還是一定會使往一處的......

並非大老粗的開國上將王震

1949年,他相繼擔任第一野戰軍第二軍軍長兼政治委員、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王震向毛澤東請纓,率部挺進新疆。1949年9月,他率部直逼新疆,促成新疆和平解放,王震入疆後,率部馳騁天山南北,以霹靂手段治疆,以發展生產撫民,基本穩定了複雜的新疆局勢。新中國成立後,王震歷任新疆分局第一書記、新疆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等職務。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就是在他的積極建議下創建的。王震將軍當年氣吞萬里如虎,僅用半年時間就解放大西北,然後屯墾戍邊,以霹靂手段、威震南疆、嬰兒止啼,保得西北邊陲半個多世紀的平安。1950年8月,王震派遣部隊完成了進軍阿里地區的任務。

但王震的一些做法和當時西北局領導的和平思想不大一致,雙方意見彙總到主席處結果有兩種說法流傳出來,一種是說主席肯定了王震的做法,主席為避免矛盾把王上調到了鐵道部。一種是說當時主席很不滿意王震的鐵血手段,直斥其為老粗,為此把王震,鄧立群統統調回。而本有資格做為紅二方面軍代表授大將軍銜的王震以後失寵被授了上將軍銜。(許光達上書辭大將時推薦的正是王震)。

1954年2月,王震轉任鐵道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時掛了副總參謀長的虛銜。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枚八一勳章、一枚獨立自由勳章、一枚解放勳章。

1956年在黨的八大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1956年以後,王震長期擔任農墾部部長。1975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協助周恩來總理、李先念副總理抓經濟工作,為穩定經濟做了大量的工作。

並非大老粗的開國上將王震

王震將軍的命運轉折實際起於文革,文革時期,王震只是個農墾部長,不是風頭浪尖上的人物,加之主席說了一句:“你是打不倒的”,王震就此無事,沒有被打倒,王震這人有兩點好,一是別人倒黴時他絕不落井下石,二是對比他有本事的人特別尊重,早年王震就力捧過華羅庚,無論是在新疆,鐵道部,還是農墾部,管他是汙點的還是當過敵偽漢奸的,只要有能力統統都是唯才是舉,這點倒和小平同志“黑貓白貓”論有點暗合,也無怪乎王震對小平同志衷心擁戴了。文革時落難的老幹部海了去了,當時還算中流砥柱的王震就成了這些位落難子女的避難所。算起來從榮毅仁,徐海東,王恩茂,陳毅等子女都多少受過王震的不少好處。當然王震最推崇的還是小平同志,王震早年就是小平橋牌俱樂部的一員,小平同志的鐵桿牌友。1975年小平同志被再次打倒後身為副總理的王震氣的罵了髒字把自己的手杖都摔折了,小平同志落難后王震四處奔走,尤其是為1973年和1977年為小平同志的復出做了很多地下工作。粉碎四人幫前後,王震在幾個老帥前後奔走,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粉碎四人幫後,王震,葉劍英等又是最早要求小平同志復出的。以後小平同志的女兒稱王震為“鬍子叔叔”在王震去世後還專門發文紀念,可見兩家的交情是根深蒂固了。王震在文革中、後期積攢了不少人緣,受到所有元老的賞識,以至於他本人也變成了“元老”。

王震對改革開放的態度有點怪,一方面堅決支持小平提出的特區建設,一方面又和左派文膽,胡喬木,鄧立群等惺惺相惜,政治上較為保守。不過王震的子女也是屬於在改開後先富起來的一批。雖然王震的立場較左,但在領導人中口碑卻並不差,“左的可愛”就是對他的普遍評價,本來小平同志是有心安排王震當政治局常委的,可黨內以胡耀邦為首還是有不少反對意見,當年王震說過幾句很有名的話,一個是:“誰敢反對鄧小平?誰反對鄧小平,我就要他的狗頭”,有此態度,以後小平同志自然投桃報李。

1976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王震先後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1988年4月,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王震是中共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曾任中央軍委常委,還是第一至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王震將軍於1993年3月12日在廣州逝世,享年85歲。王震遺願把骨灰撒向他所戰鬥過的新疆各地。一些維族分裂分子聽說王震死後分外高興,放了不少鞭炮,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年胡耀邦所提倡的民族懷柔,取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舉措並不算太高明,倒是王震的鐵血手段更加見效。如今,新疆石河子還矗立著王震的雕像。

王震既是開國上將行政職務最高者,又是著名的中共“八老”之一,葬禮規格分外優榮,逝世後享受下半旗的哀榮,中共中央對他的評價也很高,訃告是這樣寫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王震在開國上將中,政治地位後來居上,絕對不是僥倖。一個弔詭的現象在於,一生戎馬征戰的諸多將軍在其回憶錄中極少提及王震,也鮮少關於王震的評價。倒是那些“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的後人們或傳記作者在追記其前輩事蹟時大都不忘為王將軍曾經的“通風報信”和“雪中送炭”寫上幾筆。儘管王震在八十年代以後聲名顯赫、地位抬高,但他從來也未真正進入黨內決策的“核心圈子”。王震對此大概心知肚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