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潤州檢察院:“小課堂”融培訓是把金鑰匙

“在辦案中釋放司法善意,注重法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助力修復社會關係,這既是檢察官客觀義務的要求,更是以實際行動更新司法理念、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突出求極致標準辦好每一起案件的體現。”近日,鎮江市潤州區檢察院“2020年小課堂融培訓”第一講課堂上,檢察長王飛與幹警們真切交流探討著。

  找準定位:立足“小”字上下功夫

  該院2020年“小課堂”融培訓立足“小”字上下功夫。堅持“以學促用、補齊短板、助力提升”的小課堂作用定位,小切口選題,努力將小問題講深講透。圍繞“幹警需求、工作需要”深入調研,緊扣在推進“四大檢察”“十大業務”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系統梳理,確定了二十個“小宜深”的課題,由檢察長領銜、全體院領導和部門負責人承擔授課任務。小範圍講授。與以往 “潤檢講堂”大範圍講授做好區分,把載體選擇在“金山法學社”以沙龍漫談形式開展。培訓對象根據每次授課專題內容來選擇,傾斜於有相同需求的人群範圍,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小成果展示。注重小課堂的成果轉化,及時製作網絡微課程,在全院進行研討交流。

  聚焦應用:突出“融”字上動腦筋

  發揮小課堂的平臺作用,將各項檢察工作融合發展。在培訓工作中融入檢察業務工作,確保當前上級檢察業務工作部署什麼、要求什麼,小課堂就學習什麼、培訓什麼;確保本院檢察工作和幹警能力素養的短板是什麼,就培訓補足什麼;確保當前檢察工作發展到什麼程度,小課堂培訓工作就跟進更新到什麼程度,始終做到小課堂培訓與檢察工作同頻共振。該院還將政治培訓與檢察業務培訓融合,在業務培訓中注重體現政治理論、法治思維、政策解讀、社會治理等對業務工作的引領作用。同時,堅持線下培訓與線上培訓融合發展,將線下小課堂錄製成“檢察微課”,共享於“江蘇檢察機關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促進培訓資源的共建共享。

  注重效果:圍繞“實”字上抓指引

  編制《開展小課堂“融培訓”實施方案》,對小課堂“融培訓”的活動教案、課件、筆記、視頻、圖片等工作做出具體指引,並注重對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做到每一堂課事前有教案或講稿,全程有錄像,定期總結分析教學效果,全年開展有教材、有效果評估的教學活動。同時,由院領導帶隊組成考評組,通過授課現場旁聽、課後觀看視頻研判、開展問卷調查、工作成果檢驗等方式加強對小課堂“融培訓”活動的檢查、點評,確保計劃高效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