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慣性拖延到跨越式成長,我的2019年終盤點

從2009年畢業到2016年,每年新年我都會立10個Flag,讓自己“有計劃”地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讀10本書,學會游泳,學會開車,去三個地方旅行……然後,等每年年末做總結的時候會發現,我沒有完成的事情有:讀10本書,學會游泳,學會開車……並且後兩項,至今也沒完成。而畢業後這關鍵的“頭七”,也和我的新年計劃一樣,幾乎沒有達成什麼成就,不斷換地方搬磚,卻沒能搭建起有用地、紮實的地基。


從慣性拖延到跨越式成長,我的2019年終盤點


直到2017年,跟著高琳老師的直播做了一次平衡輪,才大概知道了,我的頭七年新年計劃都掉進了哪些坑。

一、目標太具體。

工作之後的時間精力分配和在學校時候不同,大學時期的時間都是塊狀的,要實現具體的目標相對很容易。然而工作之後,尤其是有家有娃之後,時間都是散點的,你立個flag說“每週去三次健身房”,就會發現一月二月,大概能堅持;三月四月,呃,季末季初事情太多。五月六月……我立了啥Flag來的?所以,目標越具體,其實實現起來的難度反而越大。

二、太零散,不繫統。

制定過公司戰略計劃的人都知道,制定目標需要從長期的大目標逐步分解成為可執行的短期小目標。如果對自己的一整年,不做一個全盤的展望和規劃,立的flag都是拍腦門的“我想做”,那麼就算都做成了,你也就是過了心想事成的一年,做不到系統性成長。

三、太死板,不可變。

做了母親之後我發現,小孩子前一個月和後一個月的思維/行為模式可能會完全不同,你上一個月跟他立好的規矩,到了下一個月就完全不適用了。當然,我們都是成年人,沒有那麼朝令夕改,但是我們的成長也是在變化中的。所以,如果我們年末發現年初的flag一半沒完成,那可能其實我們想要達成的目標在年中的時候就變了。

所以,一個可以支持我們長期成長的新年計劃,應該從大局出發,有戰略重點地形成一個可執行、可迭代的方案。這就是為什麼教練們都喜歡用“平衡論”來做總結和規劃。那麼,平衡輪怎麼做呢??


從慣性拖延到跨越式成長,我的2019年終盤點


Step 1:在白紙上畫一個圓圈,把這個圓均勻切分成8格,像披薩餅一樣。


Step 2:把對你的人生來說,最重要的幾個方面,比如事業發展、身體健康、戀愛關係、子女、父母、財務狀況、自我提升、社交、某種興趣愛好等等,分別填在每一個小格中。


注意:這些方面需要是自己可控的,也就是說通過自己努力可以改變的。不需要一定填滿8格,可以留空格,同理,如果格不夠也可以再加。

從慣性拖延到跨越式成長,我的2019年終盤點


Step 3:以0-10分為自己此時此刻對每一個方面的滿意程度打分(0分表示最不滿意,10分表示最滿意)。再次提醒:是對自己可控部分的滿意度,比如:對“老公”的打分,不是衡量他是否讓你滿意,而是針對”親密關係“你的滿意度,前者你無法改變,而後者則可以。

Step 4:按照自己每一塊的得分值塗成相應大小的色塊(如圖示)


從慣性拖延到跨越式成長,我的2019年終盤點


Step 5:觀察這個平衡輪,根據以下問題,制定出你的新年計劃:

● 接下來的一年,自己想要提高和完善的是哪些部分?

● 找出“槓桿”,既哪一部分的提高與完善能夠幫助其它方面的提高?(比如自我提升也許能夠幫助事業發展並且發展更健康的戀愛關係,或者穩定自己的財務狀況能夠讓家庭關係變得更穩定和諧等等)

● 為了改變這部分,我們可以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從慣性拖延到跨越式成長,我的2019年終盤點


上圖是我2019年1月1日畫的,作為公眾號的小編和有意思教練團隊的部分內容產出者,知識就是核心競爭力啊!在自我成長上面的提升,可以直接帶動工作績效提高、團隊合作更有章法、從而實現財務狀況的改善。

於是,年初我寫下的計劃如下:

1、全年至少讀10本書。

2、在公眾號產出至少10篇有乾貨的文章。

3、完成在職研究生的考試,推進2022年拿到學位證的進度。

4、每個季度至少見一次朋友,別讓自己成為“家庭婦女”。

5、抽出時間多陪陪老公,提升家庭幸福感。


而我年末回過頭來總結回顧的時候,發現就算目標並沒有那麼SMART,但是幾乎全都實現了。

我和老公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持續衝突後,定下了每週六為家庭日,我放下手頭的所有工作,專心陪他和孩子;計劃提上日程之後,今年見了好幾位來自四面八方多年未見的閨蜜;年初,專門請了一整天假複習了研究生的三門補考,年終驚喜地看到成績單:高分全過!在有意思教練跟大家公開分享的文章,這是第19篇……

最讓我驚喜的是,“每年讀10本書”、這個在我的新年計劃裡出現了10年的flag,今年終於完美地實現了!它和往年的計劃有什麼不一樣呢?

一、當你的新年計劃成為你全年整體提升的關鍵一環的時候,你會發現它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目標,會有各種各樣的外力推著你去執行。

比如,想要寫出有乾貨有思想的文章,每次不略讀一兩本參考書,肯定是寫不出來的。想要完成在職研究生的考試,不看課本肯定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就算我依舊是那個又懶又有閱讀障礙的小編,在多方目標聯動的情況下,這一年看了不下15本書。

二、當你發現一個目標能夠帶動其他目標提升,自然會找到內驅力去完成

一開始,讀書是被逼無奈為了寫作不得不幹的事。然而,慢慢在閱讀中發現,《非暴力溝通》、《共情的力量》裡的很多原則和工具,可以幫助我解決夫妻關係、親子關係裡的難題,甚至我還開始可以幫朋友解決他們的成長問題。於是,每當腦海裡出現一個“問題”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去跟教練們討個書單,讀讀看可以如何解決它。

三、更聚焦。

你制定計劃的時候是從一個整體的戰略目標出發,明白了什麼對你來說最重要,你最希望在什麼方向進行提升,你分解的小目標就會自動圍繞著重要的方向進行。就像在書目的選擇上,前些年一定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遇到什麼看什麼。一旦明確了需要提升的方向,今年讀的書都是情商、自我成長、情緒管理的方向。

當目標足夠聚焦,分配到這一領域的時間、精力濃度就足夠高,就能夠形成一個體系化,飛躍式地成長。

從慣性拖延到跨越式成長,我的2019年終盤點


我一直是一個計劃性極差、天馬行空又萬般懶散的人。所以一直就很佩服那些極其自律,能夠把自己規劃地特別好的大神們。然而,這幾年每年做一次平衡輪之後發現,我那些零零散散的願望和目標,一步一步都在實現。和有意思教練一起成長的這三年,幾乎超越了之前的七年。

所以我在想,如果我們和有意思的你一起做一個7年的約定,每年年初一起做一次平衡輪,制定一個可以被實現的新年計劃,那麼咱們的下一個7年會是什麼樣的呢?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2020新年計劃。於你來說:


  1. 2020最想提升的部分是什麼呢?
  2. 其中哪個部分能夠成為槓桿?
  3. 你將採取什麼行動去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