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泊字,寫盡了世間眾生相

一個泊字,寫盡了世間眾生相

一直喜歡泊的意境,一葉漁舟,三兩隻畫艇,或七八條竹排木筏,靜靜地系在清淺的水邊。

粼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種何等悽幽而靈動的韻致!總忘不了古鎮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

這種小船形如周作人筆下的烏篷船,促狹修長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顯得格外嬌小玲瓏。

不過,溪船一般不用來載客悠遊,“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也不用於捕魚捉蟹,在煙波白浪里弄潮。

溪船最大的用途是運貨,運載著沉甸甸的山珍土布或日用百貨,“欸乃一聲山水綠”,穿梭在幽深的斷崖溪谷之間。

對於山裡人來說,溪船運載過他們的企盼與悲歡,因而每當木船出現在古鎮的清溪上,好事的山裡人總是爭相奔向水邊。

一個泊字,寫盡了世間眾生相

最是夜幕垂落時,木船如一隻只魚鷹棲息在岸邊橋下,或溪心巖渚。

勞累了一天的船工們常常是點亮一盞風燈,擁坐在船頭上談天說地,吹拉彈唱。

任琴聲、笑聲伴隨著水聲、蛙鳴、燈火流了一溪,讓溪邊浣衣擔水的村姑、小孩聽醉了,久久不肯睡去。

儘管那時我並不諳詩情畫意,那搖拂晃盪的船影燈火,卻如一粒悽美的種子,飄落在心田上,讓我恍惚迷離,浮想聯翩。

我常想,泊應該屬於一種靜美吧。泊往往離不開平靜的流水,急流險灘、驚濤駭浪之中怎麼好停泊哩?

唯風平浪靜的溪岸湖畔、河洲煙渚,最好是僻遠的荒村野水,花塢柳岸,千尺斷崖之下,茫茫蘆蕩之中,才是泊的最佳去處。

一個泊字,寫盡了世間眾生相

這時,把舟楫系在江風水月裡,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煙波浩浩,雨霧迷茫。

當你獨坐船頭,靜臥船艙,也不管是“獨釣寒江雪”,畫船聽雨眠,靜水觀魚動,一杯清茶,一盞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鷗”。

這一瞬間,所有的喧囂與煩惱都會漸漸離你而去。在這樣澄靜寥廓的氛圍裡,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種心境。

你看,當謝靈運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時,正值一輪秋月當空。

煙波浩浩的湖面上,歸帆點點,島影幢幢,而湖邊卻是蒹葭蒼蒼,野菊燦燦,時有陣陣猿聲鳥啼隨風飄來。

於是,詩人獨立船頭,昂首仰望,“乘月聽哀狖,澠露馥芳蓀”。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靜美,天籟的親切,以及天地間一時無從知曉的玄機奧秘。

一個泊字,寫盡了世間眾生相

而“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張志和,就不僅僅把一葉漁舟,更把自己淡懷逸緻的襟抱,閒適脫俗的意趣,永遠泊在了鷺飛魚躍、桃花流水的西塞山前。

那“煙波釣徒”的妙境,也常常令我們想起來就禁不住心醉神馳。

如此看來,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地利用了江汀遠渚的奇峭、靜謐,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飄逸、嫵媚。

釀造出一種悽幽的美,一種空靈的美,一種寧馨素潔的美。

人置身其間,既可暫時逃避喧囂塵纓,又能從淳美的大自然中覓取心靈的滋養、精神的慰藉。

故此,“移舟泊煙渚”,往往成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選擇。

最美的泊自然在江南,江南水鄉,河灣湖汊縱橫交錯,溪流水道密如蛛網。

水光瀲灩的西子湖,二十四橋的瘦西湖,以及蘇州眾多的園林水榭,何處不有畫舫輕系、漁舟唱晚?

在那湖光水色裡,真不知泊過多少柔情蜜意、離愁別緒。當然,也泊過富賈豪紳、腐朽君臣的驕奢淫逸、寡廉鮮恥。

一個泊字,寫盡了世間眾生相

那六朝金粉古都的秦淮河畔,更有數不清的歌樓舞榭、畫舫遊艇。

“秦淮燈船之盛,天下所無,兩岸河房,雕欄畫檻,綺窗絲障,十里珠簾”。

在那槳聲燈影裡,晃盪過孔尚任的南明遺恨,晃盪過朱自清、俞平伯的文采風流。

更有不知亡國恨的商女那靡靡之音,以及“秦淮八豔”、“金陵十二釵”的悲愁哀怨和脂粉血淚。

不妨說,秦淮風月裡泊的正是中國文化長河中一條繁綺香豔的畫舫。

泊,或許還是一種精神境界。漫漫人生旅途上,誰沒有云帆高掛、長風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

在那幽幽水邊、淡淡煙波裡,棲息著高蹈文人的高情遠意。

他們用清風明月、溪聲烏韻、柳浪荷香祛除塵廛,清心濾思,“偷得浮生半日閒”。唐代詩人張繼進京趕考落第之後,駕一葉扁舟夜泊在楓橋下。

一個泊字,寫盡了世間眾生相

他不以落第為意,佇立船頭,把耳濡目染的秋月、紅楓、漁火、江橋以及烏啼、寒山寺的鐘聲,熔鑄成寥廓的胸臆,熔鑄成一幀“楓橋夜泊”的不朽畫卷,道出了泊的深刻內涵。

其實,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種蓄積和進發,航程的目標還在遙遙的遠方啊,豈能鬆懈自己,坐視觀望?

一生宦海浮沉的蘇東坡,是深諳“泊”的意蘊的。他常常停棹湖山,息帆遠岸,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江風明月磨礪心曲,壯闊襟懷。

然後,以昂然無畏的風姿去迎接人生航道上的湍流險灘,驚濤駭浪。“一蓑煙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曠達的精神寫照。

是的,一個泊字,寫盡了世間眾生相,盪漾著人生的幾多情懷!

一個泊字,寫盡了世間眾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