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七解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諸葛亮對子孫後代的期望,也是他一生立身處世的寫照;

莊子在淡泊清貧的生活和在常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並留下了“吾將曳尾於塗中”的千古名句;

陶淵明因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丟下一句“豈能為五斗米折腰!”

辭官還鄉,還在返鄉路上作了首《歸去來兮辭》慶祝自己脫離束縛。

一個人須淡泊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

擁有淡泊從容的一生,首先要明確以下7點:


淡泊明志七解

01,淡名

《菜根譚》中說: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

大文豪蘇軾便是這樣一位看淡聲名的脫凡之人,他一生多次歷經貶謫,從眉山到開封,從開封到杭州,再到黃州,惠州,儋州......

從富饒之地,到荒涼嶺南,換了別人早就崩潰了,但他卻一直保持著曠達的心態。

其中一次在黃州的夜市喝酒,不小心碰撞到一個壯漢,那個人把他打倒在地上說:

“什麼東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這裡混得怎樣!”

倒在地上的蘇東坡非但不怒,卻笑了起來,回家寫了封信給馬夢得說:“自喜漸不為人知。”

從名滿京城的大才子,到落魄街頭無人識,且毫無怨念、豁達對待的,只有淡泊聲名的人才能做到。

但其實,淡名的人並非什麼都不計較,但是他們計較的,是自己內心的成功,而非別人羨慕的生活。

不為了聲名委屈自己,才是真正的有魄力。


淡泊明志七解

02,淡利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顏回住在簡陋的房間,吃一小筐飯,喝一瓢水,常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他卻能照樣快活。

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內心的知足安樂尤其是。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也是這樣一個淡泊名利,甘於寂寞的人。

錢鍾書先生蜚聲海外,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就曾特邀錢鍾書去講學,許諾了豐厚的待遇。

每週只需錢先生講40分鐘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

這個在當今看來依舊誘人的條件,卻被錢鍾書一口回絕了。

但也正因淡利,錢鍾書才能更加專注學術,從而在文學史上留下來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獲得“文化崑崙”的美譽。

仔細想想,人活一世,只要夠穿、夠吃、夠住便足夠了。

再多的財產都是身外之物,內心的安定富足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追逐的目標。


淡泊明志七解

03,淡譽

皮爾斯曾說:真正的科學研究者對他所從事的工作完全捨棄了功利觀點。

居里夫人的一生就是這句話最好的寫照,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但卻從不因此而陶醉。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曾應邀到她家裡做客,走進屋裡竟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她的一枚金質獎章,不禁大吃一驚。

居里夫人卻笑著回應:

“我就想讓孩子們從小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決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淡泊榮譽的品德使居里夫人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也激勵了無數的女性從事科研事業。

也正因此,愛因斯坦才會評價:“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做人看輕得失,才能走得更遠;看淡榮譽,才能真正贏得榮譽。


淡泊明志七解

04,淡辱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要針鋒相對,很多時候後退反而是更高級的智慧。

唐朝武則天時期,刑罰嚴重、告密成風。

在這樣苛酷的政治環境下,婁師德卻能始終保有口碑,官至宰相,與他的淡辱寬容不無干系。

相傳,他曾與李昭德一起走路,因長得很胖,不能走快。

李昭德嫌慢,生氣地說:“被鄉巴佬拖累。”

婁師德聽後不僅不生氣,反而笑著說:“我不做鄉巴佬,又有誰做呢?”

婁師德的淡辱,不是懦弱,而是忍辱負重。

他不僅在位期間為民眾做實事,平日還默默地為朝廷選拔人才,以待日後的撥亂反正。

一代良相狄仁傑,就得益於他的引薦。

看淡人生的榮辱,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心寬了、也就釋然了。


淡泊明志七解

05,淡友

莊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唐朝貞觀年間,薛仁貴因"平遼"有功,被封為"平遼王"時,拒絕了所有賀禮;

只收下了落魄時的恩人、也是一介平民的王茂生送來的兩壇清水,並當眾飲下。

此後也對王茂生一家多為照顧,以感謝當年的救命之恩和資助之情。

君子之間的交情,並不因利益驅使而改變,小人之間的交往,卻多因利益驅使,利益過後,人與人如過眼雲煙。

真正的朋友可能平淡的就像一汪清水,並不能錦上添花,也未必時常聯絡,但一定會雪中送炭,在危難時拉你一把。

淡友,才是朋友間交往的最高境界。


淡泊明志七解

06,淡失

小說《活著》中,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地主家庭,一直遊手好閒,吃喝嫖賭樣樣都沾。

結果在賭博中被人設計將祖上全部家業輸給了龍二,父親被活活氣死。

經此大難後,福貴洗心革面,學會了自食其力和心疼家人。

幾年後,迎來土地革命,要沒收地主的土地給佃農。

而龍二依舊作威作福、仗勢欺人,最終被拉去槍斃。

龍二被押往刑場時,衝著人群中的福貴喊:“福貴,我是替你去死的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用順其自然的心態面對世事,如果事與願違,就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

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外一種方式歸來,相信自己,也相信時間。


淡泊明志七解

07,淡得

陸游《一壺歌》中寫道:“看盡人間興廢,不曾富貴不曾窮!”

人生中沒有不能放下的東西,功名利祿不過浮雲;當參透了人生深邃,自然對得失就不再放心上了。

本月7號,正式封麥隱退的藝術家費玉清,就是這樣一個淡得的人。

出道47年,他的演唱會場幾乎找不到與演唱會有關的任何宣傳海報;

他在世界各地舉辦演唱會,每次都特意招呼主辦方“不要漲票價,不要排場,簡單樸素就好”。

也正因為淡得,讓費玉清贏得了業內業外的一致好評,贏得了“德藝雙馨”的高度評價。

而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卻把現在已有的也失掉了。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淡得,才是最好的人生狀態。


淡泊明志七解

“淡”是一種生活哲學,聯繫到我們自身也是一樣。

如今很多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繁華便捷,但其實,追隨自己內心就好,小城鎮自有一份祥和安然。

寬敞的居住空間,較低的生活成本,充足的時間陪伴親友,都是最寶貴最值得珍惜的。

看淡名利,隨遇而安;看淡榮辱,雲淡風輕;看淡得失,一切隨緣;淡泊交友,細水長流。

守一顆淡泊之心,擁一份淡然之美,願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淡定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