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喹:征服世界的藥物

最近幾個月一款老藥在全球範圍內備受矚目,它就是氯喹。大統領川普曾多次說到這種藥物在治療新冠肺炎上的潛力,雖然還沒有確定依據。氯喹原本用於治療瘧疾、狼瘡和類風溼性關節炎,而它與新冠的關聯性引發了全球範圍內對該藥的搶購併導致了短缺。但這個藥物成為熱門讓領先的科學家們感到震驚,他們稱氯喹在治療新冠上證據不足,即使業界正忙於建立相關炒作式的臨床試驗。

在戰爭年代瘧疾殺死的士兵比子彈還多,自17世紀人們發現可以用金雞納的樹皮來治療瘧疾熱後,瘧疾的治療方法被視為帝國統治的工具,它使得士兵們能在變幻莫測的熱帶殖民環境中生存下來,這也導致了新興的工業強國之間種植金雞納的競爭,最終荷蘭在爪哇島(即如今的印尼)的領土上獲得了成功。直到1823年人們才得知金雞納樹皮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兩位法國研究人員從中提取了對瘧疾有效的化合物——奎寧。奎寧從此成為許多抗瘧疾藥物的基礎,儘管一個世紀後科學家們研究出它的合成變體,使得實驗室能在不依賴天然植物的情況下製造出這種藥物。

在20世紀初從研磨金雞納樹皮中提取出來的天然版奎寧仍然是對抗瘧疾的基本武器。但當日本在二戰期間控制了荷屬東印度群島後,這種天然的供應就停止了。在戰爭期間,美國積極投入瘧疾研究,包括開發了一個大型新藥計劃——從14,000多種抗瘧疾化合物尋找新藥。當時美軍用於抗瘧的藥物是Atabrine,這種人造奎寧雖然有效但副作用極大會導致服藥的士兵們強烈的噁心感。戰爭中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也為瘧疾研究做出了巨大努力,包括利用國立醫院、監獄和集中營中的人進行藥物測試。在戰爭結束時美國選擇了比Atabrine更為耐受的藥物,它由德國拜耳公司研發,該公司在現代製藥實踐和瘧疾藥物實驗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它就是氯喹(chloroquine),一種神奇的藥物。

在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氯喹成為“神藥”,隨著世界進入和平的新紀元,新成立的世衛組織推廣這種“奇蹟藥”以幫助全世界人們預防和治療瘧疾。化學家Slater說,儘管氯喹迅速成名,但它的成功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所謂的神藥因為得到了廣泛推廣以至於瘧原蟲產生了抵抗力,這對在一些瘧疾流行社區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對此石溪大學教授Karen Masterson說,“這並不是一種完美的藥物,也不是什麼靈丹妙藥。”

氯喹:征服世界的药物

50多年後的今天,氯喹和它的近親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全世界都在尋找對抗新冠狀病毒威脅的武器。

如今氯喹仍有重要的醫療用途,但它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甚至可能會某些人導致死亡。在這場大流行病的迷霧中,還沒有人知道它是否真的能對新冠肺炎(COVID-19)有效。

儘管如此,對抗瘧疾的神奇植物的氯喹,來自絕境的希望產物,對當今一些領導人來說它再次成為希望之光。

但Masterson警告說,它也代表其他東西——比如虛假的希望。

原文:https://www.pri.org/stories/2020-04-15/chloroquine-chronicles-history-drug-conquered-worl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