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北京東城區憋大招,全面爆發,對街區更新又了新規定,亮點頗多。

住在平房保護院落中卻無力對房屋進行保護和修繕的保護責任人,或將失去居住資格。

建立統一的老城保護工作平臺,統籌老城內風貌保護和修繕管理技術性工作。

鼓勵有條件的街區建立街區或社區發展基金,利用社會資金開展街區更新。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東城區委深化改革委員會在全市率先研究審議通過《東城區街區更新實施意見(試行)》,並於近期正式發佈,標誌著東城區街區更新工作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平房保護院落無力者,將失去居住資格

亮點


平房院保護不力使用權將轉移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實施意見》提出,要推動老城保護立法,明確保護責任,平房院落的使用權利和保護責任並行,對於保護責任人不具有維護修繕能力的,探索建立使用權轉移機制。

健全多元主體參與保障的政策,探索業主承諾制和財政資金補貼政策。這一立法如果出臺,住在平房保護院落中卻無力對房屋進行保護和修繕的保護責任人,或將失去居住其中的資格。

亮點


優化簡化平房區規劃審批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實施意見》明確街道在街區更新中的主體地位,探索推動街區更新涉及事項從區級職能部門向街道下放職權,如轄區設施規劃編制、建設和驗收參與權,職能部門綜合執法指揮調度權等。

同時,按照騰退情況、房屋性質、實施主體、建設行為等方面,優化簡化平房區規劃審批流程。

亮點


重點解決院落內部的管控問題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實施意見》強調公眾參與的重要性,推動公共管控、物業管理與院落自治相結合,鼓勵社會組織參與,探索建立涵蓋監督違建、保潔清理、停車管理等各個方面的自治機制,重點解決院落內部的管控治理問題。

亮點


統籌老城內風貌保護和修繕管理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在老城整體保護方面,東城區將建立統一的老城保護工作平臺,統籌老城內風貌保護和修繕管理技術性工作。深化直管公房管理改革,建立反哺機制。

推動老城保護立法,明確保護責任,實現平房院落使用權利和保護責任並行,對保護責任人不具有維護修繕能力的,探索建立使用權轉移機制。健全多元主體參與保障的政策,探索業主承諾制和財政資金補貼政策。

亮點


滾動、漸進、持續推進街區更新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實施意見》明確街區更新的近期目標側重於打基礎,總體目標側重於指方向。計劃按照三年一個小循環,以更新項目為抓手,滾動、漸進、持續推進街區更新。

圍繞規劃、城市建設和管理、財政資金保障等政策瓶頸,提出了10項創新工作機制,推動解決項目立項、規劃審批、施工許可、土地的彈性使用、不動產登記等瓶頸。

亮點


建立街區更新公益基金制度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在資金保障方面,將合理統籌安排市、區財政資金,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推廣PPP模式,研究發行政府債券、選擇部分優質資產項目實行資產證券化模式。

研究建立街區更新公益基金制度,鼓勵有條件的街區建立街區或社區發展基金,利用社會資金開展街區更新。

亮點


明確街道主體地位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實施意見》緊扣新時代加強街道工作的要求,深化“吹哨報到”改革,明確街道在街區更新中的主體地位,搭建街區更新協同治理平臺,積極推進示範街區建設。

按照重心下移、條專塊統、責權一致的原則,探索推動街區更新涉及事項從區級職能部門向街道下放職權,如轄區設施規劃編制、建設和驗收參與權,職能部門綜合執法指揮調度權等。

17個街道將劃分為82個一級街區

繼續建設不停車片區

據媒體今年初報道,東城區正在進行街區更新工作,全區17個街道將劃分為82個一級街區更新單元。

01

在東華門和景山街道試點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2018年,東城區以東華門和景山街道為試點推進街區更新工作,初步形成兩個街道的街區更新手冊,並已形成《北京市東城區街區更新規劃研究工作方案》。

街區是指被城市道路所包圍的、具備相對完整城市功能的區域,是城市結構的基本組成單位,也是城市更新精細化實施的基本單元。

02

注重保護傳統風貌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街區更新工作將注重保護傳統風貌,保護衚衕、四合院的肌理,改善居住條件,改善市政基礎設施和便民設施。

工作內容包括恢復四合院傳統風貌、騰退修繕文物、視線視廊控制、天際線控制;公共空間改造、功能活力復興、歷史水系恢復、城市防災避險、慢行交通組織、工業遺產利用;補足便民服務設施、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改善住房條件,提高市民生活質量,開展社區營造等等。

03

對更新單元提出詳細設計方案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東城區初步將17個街道劃分為82個一級街區更新單元。

劃分標準主要是在全面系統梳理街道轄區歷史與現狀資源的基礎上,完成街區更新單元劃分。

同時在更新單元內,依據功能、歷史文化、人口、用地、管轄權、街道實施意願等內容,對更新單元進行系統分類分析,根據不同主導屬性,有針對性地提出更新要點及詳細設計方案。

04

以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為首要價值導向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在更新單元劃分中,以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為首要價值導向,確定了中軸線、歷史文化街區、重點功能區、街道辦事處管理界線、城市道路(鐵路)區域邊界、社區範圍、區域主導功能、單元大小、建築風貌等的劃分價值排序。

05

每個街道將確定一個重點街區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東城區將進一步合理劃分街區更新單元,出臺街區更新實施意見,在全區範圍內全面推行街區更新工作。

每個街道將確定一個重點街區,編制街區更新規劃,有序推進集中連片整治提升,統籌推進文化傳承、風貌保護、業態提升、便民網點配套等重點任務,打造一批精品院落、精品街巷、精品街區,同時開展城市功能的再調整和再優化,實現由街巷整治向街區更新拓展。

06

14個遺產點中有11個位於東城區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北京老城中軸線初步確定的14個遺產點中有11個位於東城區,中軸線申遺緩衝區的面積,東城佔三分之二。

東城在2018年編制了東城區落實中軸線申遺工作方案,2019年東城區將沿著中軸線區域,開展一次城市體檢,系統梳理中軸線及其周邊環境現狀,摸清底數,在此基礎上做好規劃統籌、文物騰退和環境提升工作,為申遺保護做好基礎工作。

07

實施12項文物修繕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在加快文物騰退方面,編制東城區落實中軸線申遺行動計劃,啟動實施宏恩觀、正陽橋疏渠記碑等中軸線重點文物騰退工作。實施12項文物修繕,不斷推動文物對外開放、合理利用。

08

聚焦中軸線及長安街沿線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在推動環境提升方面,聚焦中軸線及長安街沿線,高標準、高質量開展環境品質提升工程,統籌組織好故宮、天壇、鐘鼓樓3個重點區域內環境整治提升等工作,力爭將長安街、崇雍大街、故宮等10個重點區域打造為全市城市治理的示範區、精華區,不斷擦亮古都文化“金名片”。

今年,東城區將在中軸線南北兩端,建設總面積3.3萬平方米的城市綠地。

09

體育館路四街區更新“曬圖”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經過兩個多月實地考察、居民座談、設計規劃,一場圍繞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公共空間更新改造計劃的公開評圖活動在北京林業大學舉行,來自北林大園林設計學院的大學生們完成了磁器口東、法華南里、體育館路南和四塊玉4個街區單元的規劃設計,為體育館路地區城市空間更新描繪了新的藍圖。

4個小組分別針對4個街區單元的特點形成了不同的規劃設計方案。

如磁器口東單元屬於拆遷滯留區,是一片以衚衕肌理為主的區域。

同學們根據現狀提出了“三元”更新計劃,從物質構建、能量生髮、信息交互三方面打造磁器口東活力生命體。

物質構建層面,依託於衚衕現有各尺度空間進行點線面綠色實體的營造;能量生髮層面,依託於各類人群進行業態組織;信息交互層面,依託於線上平臺植入多方溝通系統。

10

繼續建設不停車片區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針對商業旅遊區,2018年東城在王府井地區探索建立了全市首個“無停車街區”,全區無停車衚衕累計達到21條,交通秩序有所好轉。

2019年東城將推廣王府井停車治理模式,繼續建設不停車片區。

針對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場所及周邊,東城將優化交通佈局、加大高峰時段人員疏導力度、完善道路交通標識、增設違停智能抓拍探頭,開展常態化巡查及專項聯合執法工作,多管齊下改善交通秩序。

11

多措並舉推進停車設施建設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研究制定東城區停車設施建設指導意見,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及停車設施建設流程,簡化建設手續,多措並舉推進停車設施建設。

以“變廢為寶、變包袱為資源”的治理思路,利用東城區閒置用地規劃建設居住區地面停車場。在不具備建設地面停車場的街巷衚衕周邊,以“小型化、端口化”為原則建設地下停車設施。通過車位共享、挖潛等手段增加車位供給,緩解居民停車需求。

12

繼續加強停車治理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第一,落實路側停車電子收費。推進路側停車電子收費改革將停車收費納入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確保收支兩條線。

第二,創新交通執法管理機制。整合交通協管員、停車協管員、停車管理員等道路巡查力量,實行一人多職、一崗多責,提升道路巡查執法效率。同時整合公安、交管、綜治等各類執法探頭,升級改造平臺,推動多網融合。

第三,全面推行停車自治。2019年底實現停車自治組織全覆蓋。同時完成居民停車區域認證,引導居民制定停車自治公約,緩解居民停車矛盾。

第四,加強旅遊客車治理。在旅遊客車臨時上下客停車區位加裝違停智能抓拍探頭,規範車輛停放。同時,增派人員巡查頻次,勸阻、告知違停行為,引導旅遊客車停放至正規停車場,協助開展旅遊客車聯合執法工作。

13

東城街區再添城市森林公園

重磅!住在北京老城區的人注意,最新消息來了

結合中軸線申遺,東城區將做好文化保護和綜合整治相關工作。其中,將主要建設2處大尺度公園,分別是有1.6萬平方米的安德城市森林公園(北中軸)、1.75萬平方米的燕墩公園(南中軸),增加城市綠量。

近日,安德城市森林公園開園,向南與環二環濱河綠道無縫銜接,提升了北中軸線兩側綠化景觀水平,也為周邊居民提供了高品質休閒場所。

雨水花園、昆蟲旅館、木樁廣場、人工鳥巢,野花野草、沙坑噴霧、喬灌木錯落混雜……走進安德城市森林公園,自然野趣和新奇的生態環保設計撲面而來。

東城區安德城市森林公園位於北二環邊上,在中心城區為市民開闢出一塊寂靜清幽的休閒之地,樹木林立,小徑蜿蜒,漫步其中十分愜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